童年的秋天,总是让我们兴奋不已,因为有一片快乐的竹林陪伴着我们。那片竹林就在我家附近,我喜欢那里的热闹,喜欢那缤纷落下的竹叶……
早上,晨曦微露,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冲向竹林,只见乳白色的浓雾笼罩着,整个竹林仿佛浸泡在浓烟里,真像《西游记》中的天宫,而我就是那天宫中的仙女。碧绿的竹叶上挂满了露珠,我轻轻地摇了一下竹子,露珠就哗啦啦的像雨点一样往下落,弄得我们满身湿漉漉的……
午后,我们冲进竹林,便欢蹦着寻找一棵最合适的竹子,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力气抱住竹身向地上拽,尽可能让它俯首贴地,但是不能把竹子连根拔起或者弄折了。接着,双手抓住竹子的一端,光着脚丫踩到竹竿上,很有节奏地上下颠簸着,这棵竹子就成了一个竹制的单人翘翘板……
傍晚,我们冲进竹林,随即就下起了“竹林雨”。这“竹林雨”是我们新发明的游戏。秋天,竹叶落得厉害,我们使劲地摇晃竹竿,竹叶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们就像舞动的精灵钻进你的领口袖管,让你忍俊不禁。不一会儿,地上已是金黄色的竹叶地毯了。我们一骨碌躺了上去,软绵绵的,好舒服。不知是谁首先往我脸上扔了一把竹叶。我生气了,随手抓起一把就往他身上扔,其他人很快都被感染了,纷纷抓起竹叶胡乱地往别人身上扔,顿时,竹林里“乱蝶”飞舞,笑声飞扬……
秋天的这片竹林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欢声笑语。每当我忆及这片竹林,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一阵清爽的凉风拂过竹海,绿海荡波,松滔翻滚,卷起阵阵凉意,宣告着秋的来临。夏日的烦躁似乎还在耳畔,殊不知秋姑娘已披上薄纱,缓缓而来。
我独自在竹林中探寻,探寻昔日的鸣蝉,探寻已逝的盛夏……可深入竹林,却寻不见了那夏的踪迹,只留下那成片的枯叶,才惊觉秋早来临了,只是那般的悄无声息,那般的让人不易觉察。竹林一片寂静无声,蝉已不鸣,闷热不复存。
我继续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径上,眺望远处的连绵群山,是否在某一天,这满目的绿会被渲染成耀眼的金呢?竹林静寂了,透过层层叠叠的叶,依稀看到排成“人”字行的雁群匆忙地赶着路,不时撒下一片对秋的叮咛。
我在这幽径上驻足了,不是因前方无路,而是心底有一股无端的愁绪,迫使我停下,屏住呼吸,用心谛听秋的韵律,远处,隐约传来一声轻柔绵长的啼鸣,这是对秋的欢迎。再细细倾听“沙沙,沙沙沙”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怜悯吧,近了,近了,越发清晰,原本认为雨会滂沱而下,却惊觉那雨只是绵绵,毫无倾盆之意,我立于竹下,只是完全为了躲避那被误认为“大”雨的秋之礼,现在,我已无法克制心底的柔情,跃入雨雾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绵绵的雨丝像温柔的少女,在我的手心起舞,在我的身上跳跃,酥酥润润,我彻底陶醉在了这雨中的竹林。
渐行渐远,雨洒向了远处,鸟儿又轻柔地啼啭起来,婉转悠长,我的身上湿漉漉的,却没湿透,清凉的感觉遍布全身。又是一阵风拂过,吹落了凝聚在发尖的雨滴,呵!好清爽!
在永修一中校园里,有一片幽静、美丽的小竹林。听说,这是老校长用一滴滴勤劳的汗水,亲手培育出来的一片小天地。这里的竹子,一天天,一年年,一直在茁壮成长,仿佛要用一份稚拙的心意,回报校长对自己真心的关爱。
阳春三月,一棵棵竹笋破土而出,它们矗立在校园的大地上,给校园带来一片勃勃生机。雨露滋润它,阳光照耀它,它们也享受着大地给它的赐予。
几场春雨过后,竹笋渐渐变成了竹子。有些长得快,已经变成了青翠的小竹子;还有一些,干脆“半笋半竹”,可能是它们嫌自己穿的“衣服”太多了,太懒不愿意脱的原因吧。
再过几天,竹笋就会完完全全变成成熟的竹子了,那时的竹子,已经非常挺拔,能顶三个姚明那么高,就算傲雪凌风也奈何不了它。小鸟在竹子上筑巢、生蛋…… ,一切都无忧无虑。甚至可以解释,鸟蛋是竹子孕育出来的。远远望去,竹林就像一座座绿色的宝塔,永远守卫着一中的校园。
春雨静静地下着,雨水打在青翠的竹叶上,沙沙…… 沙沙……
一大早,我独自向竹林走去。冉冉升起的阳光穿过竹林周围浓浓的晨雾,仿佛竹林上有一些神秘的面纱。我边走边看边听,不时发现一两只兔子在外面觅食。奇怪的是,我没有听到鸟儿的叫声。他们一定在睡觉。突然,我听到一点轻微的流水声。我满怀疑虑地快步走向它。当我走近仔细听的时候,原来是潺潺小溪的歌声。清脆的声音仿佛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里,清澈的小溪仿佛环绕着我,欢快地载歌载舞!我呆呆的,眼睛好久没离开了。
这时,竹林里的鸟儿醒了,开始了它们的合唱。声音清脆响亮,把我带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天堂。我被无数的鸟围着,欢快地唱着。不同的鸟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乐队在演奏一首优美的交响乐,陶醉其中
太阳慢慢爬上了山顶,晨雾消失了。微风穿过竹林,引起一阵涟漪。置身其中,仿佛有一个音乐家在摇动沙锤,让我抛开了急躁,让我的心灵平静如湖。
风一直在吹,竹叶在跳舞。那动人的声音把我带到了心里的元爷。太和谐了,我无法从迷人的声音中自拔。
当太阳越过山丘时,它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抬头一看,发现红、橙、黄混合在一起。虽然不是很整齐划一,但是刚刚好。这时,我爬上最近的一座山,靠在一棵树下欣赏美丽的燃烧的云。这个美好的夜晚突然就放弃了。我后悔这一天。这种情况很惨!
太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我站起来,低头看着下面的竹林。昏暗的灯光照在这片竹子上,为这片竹林在傍晚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蟋蟀在夜里快乐地歌唱,萤火虫像精灵一样漫天飞舞。它们随风飞舞,逐渐扩散。在那个寂静的夜晚,萤火虫、竹林、蟋蟀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我凝视着天空中的明月,明亮的砖星散落在它的周围。流星不时滑过空旷的天空。然而,在寒冷的夜晚,我并不孤独地等待着早晨。
感受自然,品味自然,她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风拂动着我的脸,也吹动了那片竹林。于是,我跟着风的脚步来到竹林中,在竹林的最深处默默陶醉。——题记
漫步于竹林之中,整个人的身心都感觉非常放松和自在,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清新感受。
步入春天的竹林,所有的一切是那样地生机盎然。侧耳静听,你能听见那春笋在成长,枝叶在发芽。春雨洗刷过的竹林,迷漫着泥土和竹叶的清香。不时一阵出春风吹过,枝叶沙沙做响,顿时浑身凉丝丝的,原来,竹子们正在把自己收集的春雨,纷纷扬扬地撒向大地。 夏天的竹林已没有春天竹林那般稚嫩,一切都显得那样活力四射。置身于夏天的竹林中,只觉得周围的一切都绿得耀眼。这时的竹林正是茂盛的时候,奏出的声音也是成熟和沙哑的。站在竹林深处,太阳光完全被挡住了,射不进一丝一缕。总是得经过风的劝说,竹子们才会让开一条缝,让可怜的阳光在竹林里投下班驳的影子。这时,枝叶在晃动,阳光在晃动,影子在晃动,整个人也觉得晃动起来。虚虚飘飘的,仿佛灵魂飘向了另一个梦的世界。 秋天的竹林是凄凉的,令人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枯黄的竹叶一片片飘落下来,像漫天飞舞的蝴蝶。蝴蝶们落在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软的。躺在上面小憩一会儿,醒来后,枯叶就给你盖上了一床薄被,让你想笑又笑不出来。
冬天,竹子们已变成稀稀疏疏的一片。但丝毫没有懊恼之气,依然挺直了腰板,像是在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喜欢竹林,喜欢躺在竹的怀抱中度过四季。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它的秉性,最重要的,是它在世俗之外的世界,为我筑起了一个和谐宁静的仙境!
我的家乡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它就在外婆的家门口。
在我的印象中,这片竹林非常美丽。每当风一吹,挺拔的竹子纷纷弯下腰来,似乎在欢快地跳着拉丁舞,整个树林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风一过,竹子就马上把腰挺得笔直笔直的,仿佛一个个挺拔的站岗士兵,多么高大,多么威武啊!
温暖的阳光从竹叶缝间进来,若是此时你抬头一看,时不时还能看见可爱的小鸟在竹子之间快乐地飞翔,简直像极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画卷。于是,我和姐姐经常到竹林里玩耍,别提多有意思了!
我爱这家乡的美丽竹林。
春天的时候,小鸟都飞到竹林里来搭窝,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看见一个个结实的鸟窝,鸟儿们在上面快乐地生活。
夏天的时候,每天傍晚,我做完作业就和小伙伴们去竹林玩耍。这时正是竹子长得最旺盛的时候,远看,竹子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近看,上面的竹叶长得密密麻麻,像戴着一顶顶绿色的大草帽。
秋天来了,许多竹叶渐渐地枯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的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没飘落的叶子有黄有绿,远远望去,像一个个黄头少年一样,笔挺挺地站在那里。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洁白如玉的`雪花从天而降,落在竹叶上,一棵棵竹子仿佛变成了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寒风中抖着身子说:“好冷的天气啊!”我想等到明年这里将又是一片茂盛的竹林。
这就是我家的小竹林,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喜欢它。
我家屋后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早晨,乳白色的浓雾笼罩着大地,整个竹林也仿佛沉浸在这浓雾之中,碧绿的竹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只要我们轻轻地摇一摇竹子,露珠就会“哗啦哗啦”地往下掉,落得我们满身都是湿漉漉的。一会儿,雾散了,阳光就像一把利剑一样穿过了树梢,照射进了竹林里。竹林便开始热闹起来了,小鸟从这棵竹子飞向那棵竹子,竹林便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示着自己秀丽的“头发”。
中午,密密层层的叶子把竹林封的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我们就在竹林中捉迷藏和寻找漂亮的竹叶,拿出来,看谁的叶子最漂亮,把它收藏起来,记住这快乐的时光。
夜幕降临,圆圆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了竹梢,皎洁的月光照在林梢,风儿轻轻地吹着,鸟儿睡在了自己暖和舒适的窝里,周围显得十分安静。漆黑的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是那幼小的萤火虫,它们在竹林间轻盈的舞动着,我伸出手轻轻地拢住它,它很机灵的躲闪,让我扑了个空;朝着那团迷人的光芒,好奇的我不停的追逐,直到我找不到路;萤火虫一闪一闪的,穿行在竹林中,左转右转,让我找到了来时的路,萤火虫却不见了,也不知道它到底去了哪里。可是我觉得它是和其它小伙伴汇合去了。仰望天空,看着满天星星闪闪烁烁的,就像一只只萤火虫。整个竹林也沉睡了。
我家屋后的竹林如同一幅变化多端的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