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创办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已经70多岁了,现在学校有40个班级,2100多名学生,110多位教师,规模大,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好,是家长为孩子入学首选的学校,也是学生羡慕、想往的学堂。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好、师生融洽。还有科技月、排球月、槐花节等特色活动,都显示了学园和谐优美。
首先校园美在地理位置,这里是民国时期的使馆区,那时许多国家大使馆建在这里,有代表各国风情的建筑物,屋顶有尖的,有圆的,有教堂式的。学校周围是成片的别墅。每天有许多人拿着小凳子背着画板在这里写生、作画。电影摄影机经常架设这里拍外景,好多天不撤机。周围道路短:长的约200米左右,短的不过百米,路窄:路面宽约20米左右,路密:路与路的间距大约在60—70米,近的'只有30—40米。不但建筑物古色古香,许多路名带宗教色彩,如紧临校园的天竺路、灵隐路、普陀路、琅琊路。这四条路边缘与校园围墙为界,构成正方形跑道,学校没有运动场,体育课在这里上。与这四条路临近的莫干路,颐和路,牯岭路,北京西路构成外四环,站在高处俯视这些路,都以学校为中心,对称排列。如果把这些路比做紫禁城城墙,学校教学楼犹如皇宫。
学校美在人文环境好,学校虽然在市区中心,可非常安静,这里道路平整清洁,两侧绿树成阴,许多老红军爷爷、军队和政府领导的住宅和学校只有路宽之远,上体育课路口放块牌子“学生上课,请勿通行”,军车,地方车的驾驶员叔叔都绕道行驶,向守志等许多老红军爷爷无数次把车停在路口,下车走回住宅,边走边和我们打招呼,要我们锻练身体,增强体质。
学校美在教室,前面讲台、黑板、大屏幕,后面墙上贴着我们精美作品和照片,统一的桌椅,整洁的地面,门口贴着班主任对学生赠言和期盼。学校寓教与学,寓教与乐,放飞我们的梦想,同学们活跃在校园里,快乐每一天,让我们的童年快乐成长。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背起小书包,我要上学校。”每天早上,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在爱心路上,家长志愿者叔叔阿姨们早早的把道路打扫干净,拉起爱心安全线;走到校门口,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张张笑脸在迎接我们,微笑摆手,轻声慢步,走进童话般的校园,开启一天精彩的生活。
放学路上,在老师呵护下,我们安静有序地走到放学区,和老师温暖的击掌,结束了我们收获满满的一天。真想第二天快来上学啊!
做最美少年,首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帮,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渗透着感恩的理念。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记得有回我跟妈妈去做志愿者,给那些生活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家送去生活品。当我们走进屋里,看到老人家由于长年无人照顾,满屋的灰尘、脏乱,大人们给他们洗头,洗脸;我们小孩子则帮他们整理房屋,窗户蒙尘要擦拭,桌椅脏了要洗刷,地板黑了我们一遍遍清洗。奋战几个小时,看着干净的屋子,看着老人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人,那种快乐无法言喻。
做最美少年,其次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们都读过 “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牧童向山下农民撒了两次谎。当狼群真的来时,他的话再也没人相信了,正因为他的谎言,导致羊群被吃的'后果。这个故事难道不是更能告诉我们不诚实守信的严重性吗?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做最美少年,最后要做一个友善的人。人应该与人为善,这样活着才幸福。我家从老城里搬到新村,不管是在老城里还是在新村里,每天下午都有左邻右舍来我家窜门,大家都说我的爷爷奶奶为人友善,许多人都喜欢来找他们喝茶聊天。一个友善的人,他给人的感觉就会如沐春风,我想这就是“人缘好”的气场吧!我也要像爷爷奶奶他们一样,做一个友善的人,给他人带来欢乐。
大街上的Q版“惠安女六姐妹” 的漫画公益广告在蓝天下的衬映下,更加靓丽多彩。惠安女的勤劳善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少年应当学习的吗?
和谐像阳光,人们在它的照耀下感受温暖;和谐像雨露,万物在她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和谐像大海,世界在她的怀抱里充满爱。
——题记
如果有人问我,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
那什么是和谐呢?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是啊,纵观历史,和谐怎么不是社会的主旋律呢?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
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地,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也许你会说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飞舞。而一次性餐具、电池等不可再生物也破坏了生态的和谐,破坏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这些能和说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吗?
对此我想说的是暂时的不和谐不是真正的不和谐,而长久的和谐,主要的和谐,相对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况且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些所谓的不和谐不也正在和谐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影响下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吗?这不正是你我共同企盼的吗?
所以,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朋友们,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高举和谐大旗,唱响和谐大歌,在和谐的指引下,阔步前进吧!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人,一撇一捺。简简单单的两笔,却是很多人穷尽一生都难以做到真正的人。
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怎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去做,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但在每一个回答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掩藏的基点————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做一个文明的人,就简单的方面而言就是要做一个讲礼貌、明事理的人。中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古人有云:“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我华夏文明,自二河孕育而生以来,就十分注重礼,如“国家君臣之礼、家庭长辈之礼、朋友交往之礼”。日常往来,一言一行,无不是礼的外现。崇尚礼仪之风更是从未断绝,延至今日。礼貌待人是我华夏的传统美德,如今,我们不止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还更应该努力的使它成为自己个人内涵的一部分,以此作为人生的基点,提升个人内涵,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
礼仪是一个人内涵的外在表现,从个人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你的本质。文明懂礼或许不会给你带来你期待的事物,但你成功的因素里文明肯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笔。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官员,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却不以为傲,为人更是恭谨亲切。无论拜访他的人是官员、富豪、亦或是贫民,每次客人离开他都起身目送。他一生都将礼的作为为人准则,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扶持与尊重,一身政绩也是远超他人。
礼,看似繁杂毫无必要,但没有礼却是一个人的灵魂上的缺陷。
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他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设备的技术指数高,而且价格低,美国的约瑟先生打算与他们合作。在正式签定合同的前一天,他们一起到车间观看车间的井然有序让约瑟感到满意,但范厂长的一个细微举措————在墙角吐了一口痰。使得约瑟眉头一皱,第二天便写信委婉的拒绝了这次合作。
礼寓于言行之间,机遇只会碰巧的落在有礼的人身上,绝不会与无礼的人偶遇。礼仪,对我们做人、处事都起着看不见的作用。礼是一股汩汩清流,缓缓的流过我们的四肢百骸。礼是一缕柔柔的风,轻轻的拂去我们身上的污垢。礼是一场牛毛细雨,悄无声息的滋养着我们。礼的氛围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
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庭,这里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就这样混杂在一起,各自排斥着又相互倾吐心声。或许,你还不知为何就忽然离开了原有的温暖的家,内心迷惘又惶恐。湖边的微风会轻轻对你说:“亲爱的孩子,请别惶恐,这儿有你未来的明灯。”或许,初来乍到的我们会感到慌张,会用粗言暴行来掩饰内心的懦弱不安,不经意间使得校园变得“沸腾”。但校园里的一切都会安抚我们燥乱的心————微风轻拂的枝柳、开嗓高歌的鸦雀、层层叠染的枫树……
校园,是我们组成的一个小的社会。我们身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有义务使得这个“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个“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和谐,而和谐的基石是礼。礼,使得校园井然有序如社会,使得校园温暖如家。学礼、守礼、行礼,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一个文明、和谐、温暖的校园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践行礼的在这个小社会中的目标。
建设文明的校园,形成文明的风尚,关乎我们个人及这个“家庭”的成长。文明校园非一朝一夕可以成,让我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奉献自己的力量,将文明践行到底,为文明校园的建成,无悔的踏上这场文明的长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