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对我们拥有太多,也付出了很多!
爱,如一首歌优美婉转令人回味。
爱,如一首诗典雅高贵使人欣赏。
爱,如一句话朴素简洁却意味深长。
爱,如一杯水平淡透明却必不可少。
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亘古不变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景,却兀不为所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的确,爱就是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如果爱心的丧失源于社会公德丧失那么:人人都需要爱,却不知用自己的爱去爱他人。人人都能付出爱,可是想得到爱就要先学会去爱。
可是,爱有时候是一种伤害。有些父母爱子爱过了头。孩子娇柔造作,说这是天真可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自由放任。
家长爱孩子本身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该是牢笼,不应该是密罐,不应该是保险箱,而应是孩子懒惰时家长颇颇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淳淳的教诲……因为只有这样,蛹虫的蝶才能飞起,只有这样的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柏拉图说过:“只有驱谴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才是美,才值颂扬。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是对她物质上的给予?还是表面上的虚华?不,都不是。很多时候,爱是一句朴素的话或是一个温暖眼神。爱,意味着世上的一切。不是一时的锦衣玉食。而是一生的温暖与关心。
没有一种服装比爱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迷人。有人说无美方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没有任何的困境是持久不变的,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柳暗花明之时。——题记
还记得从前的我有些难忘的遗憾,那时由于期末的成绩没考好,胆怯的我不敢回家,拿着那张试卷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得不回到家,你签过我的试卷把我骂了一顿,我泣不成声,你把试卷人到我身上走开了,我只好擦干眼泪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试卷摊平回想起当时考场上的马虎失利。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哟要我自己去承担。
因为我没有活在一个童话般的家庭,那些所谓慈祥的妈妈,温柔的爸爸,和蔼的奶奶,善解人意的外公。那些只是想像而已。
这时我看到了书桌上的一行醒目的字体。记住心中的遗憾,对自己要充满信心,我恍然大悟,困难者在我眼前,虽然我留下了遗憾,但是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零是我最好的朋友,多少坎坷是她陪我风雨同舟,如果没有她,我的成长多么的无味,犹如一杯白开水。到了五年级,我们的关系渐渐生疏,见了面像是见了敌人一般。
要发期中考卷了,我的心脏怦怦直跳,当报成绩的那刻,像是天打雷劈似的,零居然比我高5分,我恨不得地下有一条缝让我钻进去,我的语文居然拉了七八分,最可恨的是我居然输给了零这个家伙,还败得一败涂地!我看到了她在一旁偷笑,我小声的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我一定超过你,哼!”自从上了五年级,我的朋友越来越少,因为我不在乎友谊,在我心里,成绩重千金。
又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雨下的淅淅沥沥,我竟然没有带伞,我在校门口静静等着家长来接,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来。这时候,我看见零向我走来,她问:“需要我送你吗?”我语气稍带恶劣的说:“不需要!”说完,我就扬身而去,零又说:“我要转学了!”“哦!”我漫不经心的说道,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心头一震,突然想回去跟她道别,可是我没有,眼泪却不争气的流下了。
好朋友转学了,我没去道别。回忆起以前与零的酸甜苦辣,我泪如雨下……我才知道,我要的是——友谊。失去友谊就像是看着月光的河变成一片要命的沙漠。
踏着黄昏的街道,黄昏的亮光看的真让我眩晕。那个远方的朋友,你还好吗?
我不能让孩子们整天都抱着教科书,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生活。不然,他们就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读书的“书呆子”,课外书就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良师益友。要让这些21世纪的孩子吸收各种方面的指示。他们可以跟随诸葛亮去了解空城计,也可以跟随鲁迅去参观百草园,还可以跟随高而汲取走遍读书生涯,也可以跟随小虎队去踏上冒险旅程…… 我要做一名老师,去培育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要让21世纪的孩子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作贡献,撑起中国另一片蓝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