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利用的武器便是: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坚信自己做得选择没错。心理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承诺和一致原理对人的行为有着强大的指引力量,它经常令我们做出明显有违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为什么人的一致性动机如此强大?在我们的文化里,言行高度一致展现了一个人个性坚强、稳定和诚实的优秀特质。因此,许多营销高手就会利用这些引我们入“歧途”。书中举了冥想术的例子,很明显是骗人的把戏,却有人愿意追随,其实是他们在付出金钱的那一刻便做出承诺,愿意相信这件事,之后也就矢志不渝地追随了。
我们可以看到,承诺在这一过程中是关键,它相当于播放键,激活了难以抵挡的一致性磁带。这也就提醒我们: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谨慎小心,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认知。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前。尤其是你在众目睽睽下选择了一种立场,你便不得不去努力维持,显得前后一致。
简言之,就是为了使自己原有目标不变,故意在目标基础上给对方留有拒绝的余地,最终恰好达成期望目标。就像旅游景点销售商品一样,卖家明知游客会讨价还价,故意报高一点价格,然后在买家还价时降低一点。
拒绝—后撤原理的背后还潜藏着对比原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的目标做一定的铺垫。比如管理者在公司遇到极端市场行情时必须采取减薪措施,不用想员工肯定会跳起来反对。你原定的方案是每月每人减薪1000元,为了最终推行这个方案,管理者需要前期做个铺垫,放出风声每人每月减薪20xx元,员工听到消息后肯定暴跳如雷,两方势力周旋过后,再进行正式的通知:基于某某情况(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减薪制度调整到每人每月1000元。基于20xx元减薪的铺垫,员工对于降低后的减薪基数的接受度会大大提高。
第一章:影响力武器
一,影响力的基础:固定的行为模式
1.人和动物身上都具有固定的行为模式,构成这些模式的所有的行为几乎都是按照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顺序发生的。且触发这种固定行为模式的往往是一些微小的行为或特征。
2.实验案例: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能够触发人们顺从行为的不是具体的原因是什么而是“因为”这个词本身。
3.固定行为模式的作用于意义:
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在大部分人类活动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很多时候,它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另一些时候则是必要的。从长期综合来看,把堵住压在这种固定行为模式的捷径上是一种理性行为。(短期的不理性反而是长期的理性
二、产生固定行为模式的原因: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复杂的环境中,说不定是地球有史以来变化最为迅速的了,为了对付它,我们需要捷径。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去辨识和分析我们一天当中遇到的每一件事物,所以我们只能频繁地利用我们的范式、我们的首选,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分类。即便这种范式并不完美,不适用于每一个情景,但是我们只能容忍这样的不完美,因为别无选择。
三、固定行为模式的触发特征的作用
固定行为模式的触发特征能够激发出环境中也已存在的强大影响力、并将它指向特定的目标。
四、具体应用:对比原理
要是第二样东西跟第一样东西有着相当的不同,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实际上更大。
(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权威、社会认同、稀缺,是人类6种固定行为模式背后的原理。
第二章:互惠原理
一、互惠原理的含义:这条原理说,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这种原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且被人们所认同。
二、互惠原理的意义
互惠原理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适应机制,因为互惠机制的存在,人们不用担心“一个人给了另一个人某种东西(如食物、精力和照料等会变成损失。”互惠机制降低了一对一资源交换的门槛,成为人类社会复杂协作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因为互惠原理的作用,依靠着人人都经历过的社会化过程,它根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深处。
三、互惠原理的作用
1.互惠原理效力之强,压倒了通常会影响顺从决策的另一因素(也即是否喜欢提出要求的人。不管有多奇怪、讨厌、不受欢迎,只要先给我们点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们照着其要求做的概率。
2.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互惠原理的社会目的是为了推动个人之间互惠关系的发展,如此一来首先发起这种关系、头一个表示善意的人就不必担心会有损失。
互惠关系给孕育它的文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优越性,因此文化里也就存在着强大的压力确保原理为其最初的目的服务。
当实施互惠原理时,存在一种不对称性,发起方掌握了所有真正的选择。发起方选择了最初施恩的形式,又选择了回报这种恩惠的形式。
3.互惠原理触发不对等交换
虽然原理要求某一种行为需要以与其类似的行为加以回报,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别人最初给予的小小恩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因为在互惠原理中最初让他人产生亏欠感的行为,以及缓解亏欠感的回报行为,都可以由最初的发起者来选择。这样一来,那些打定主意要利用互惠原理的人就能轻易地操纵我们,让我们完成一种不公平的交换。
四、互惠式让步
1.互惠原理的一般性规则指出,要是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我们行事,我们理当对他还以类似的行为。我们已经看到,这一规则造成的后果之一是,面对接受的善意,我们感到有义务要偿还;而这一规则带来的另一后果则是,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让步也是一种施以恩惠的手段
请求者从大请求退让到小请求,被请求者则从不顺从变成了顺从。
2.为什么我会觉得人家让了步,我就应该让步呢?答案仍然出在这种倾向对社会有好处上面。(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形成了某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我们之所以会做出某些行为,是基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是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即便这种行为对个人利益是一种伤害。
3.互惠原理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相互让步。第一条是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第二条是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
(1“拒绝—后撤”术
由于互惠原理决定了妥协过程,你可以把率先让步当成一种高度有效的顺从技巧来使用。这种技巧很简单,一般叫做“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为了提高获胜的概率,你可以先向我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对这样的要求我保准是要拒绝的,等我真的拒绝这个要求以后,你再提出一个稍小的要求,这个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标。倘若你的要求设置巧妙,我会把你的第二个要求看成是一种对我的让步,并有可能感到自己这边也应该让让步,于是就顺从了你的第二个要求。
(2“拒绝—后撤”术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因素
是知觉对比原理。小要求跟大要求一比,更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我们更能接受小的要求。
(3拒绝—后撤手法的积极副作用:对方会对这种安排滋生出更大的责任感和满意感,靠着这种甜蜜的副作用,拒绝—后撤手法推动受害者履行协议,痛快地答应之后的约定。
第三章:承诺和一致
一、原理的含义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此处应该叫做一致性原则,其不仅仅包含了言行一致、还包含了前后行为的一致性形象和行为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可以把言语、行为、形象看作是人做出的承诺。或者说人一旦在心里或观念上做出决定(承诺,表现为语言、行为和形象认同,然后就会在行为上力求保持一致。
二、为什么?
1.和大多数其他自动响应方式一样,它为穿越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
2.机械地保持一致还有第二点吸引力,它更容易令人避免误入歧途。
三、承诺是关键
要是我能叫你作出承诺(也即选择立场,公开表明观点,我就帮你铺垫好了舞台,促使你不假思索地自动照着先前的承诺去做。只要立场站稳了,人就自然想要倔强地按照与该立场保持一致的方式去做。哪怕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倾向,它也会让我们在这之后偏爱与之一致的选择。基于这种原理,有些人会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或作出某种表态,而后通过我们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逼我们顺从。而诱使我们做出某种承诺的方式是以小积大,以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请求。一旦我们接受了一些琐碎的小请求,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进而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小小的承诺操纵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只要你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设置在了你想要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遵从一整套与这一全新自我形象相一致的要求。而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承诺得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
四、有效承诺的条件
1.公开: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每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2.付出努力: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对承诺的影响也就越大。“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3.内部归因(主动:承诺者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一旦做出承诺就没有借口可找。而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
应用:抛低球手法。
卖家先给买家一个小利益,诱使买家作出有利的购买决定。然后等作出决定交易还未最终拍板时,卖家巧妙地取消最初的小利益。但买家依然会履行自己的决定,并自己为自己找出很多新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观点:我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判断别人是怎样的人,同样我们也是通过观察行为来判断(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行为是确定一个人自身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主要信息源。
观点: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第四章:社会认同
一、原理的含义: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二、意义与缺陷
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确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一特点,既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弱点。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是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三、适用条件
1.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多元无知现象: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狐疑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结果就会导致多元无知现象的发生——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
对紧急情况的无动于衷,不是因为人们的冷漠,而是人们不确定。因此,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2.相似性。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维特效应
第五章:喜好
一、原理含义: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二、我喜欢你的理由
1.外表魅力
2.相似性,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同时相似性还是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
3.恭维
4.接触与合作。我们都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1虽然接触带来的熟悉往往能导致更大的好感,可要是接触本身蕴含了让人反感的体验,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有证据表明,以团队为导向的学习能缓解这种敌对状态。
应用:顺从专业人士从来都在努力建立一种“我们和他们在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氛围,这样我们必须为了共同的利益“团结一致”,他们其实是我们的战友。
三、条件反射和关联
人很容易觉得事物之间只存在单一的联系。和美好事物的进行关联,能增加人们的喜好。我们展示积极的联系、隐藏消极的联系,努力让旁观者觉得我们更高大,更值得喜好。
第六章:权威
一、原理含义: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权威的压力能够全然控制我们的行为。
二、为什么?
1.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被人类普遍接受的多层次权威体制能赋予社会巨大的优势,有了它,适于资源生产、贸易国防、扩张和社会控制的成熟社会结构才得以发展。
2.从小的教导。从出生起,社会就教导我们:顺从权威是正确的,违抗权威是不对的。父母的教诲、校舍里风传的小曲、故事和儿歌里,甚至我们成年后存在的法律、军事和政治制度中,都无不充斥着这条信息。而所有这些“教化”,无不将服从和忠于正当规则摆到极高的地位。
3.对个人的益处:
(1来自公认权威的信息能为我们判断如何行动提供宝贵的捷径。我们知道判断一个行为正确与否,跟它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危害、公不公正、符不符合通常的道德标准没有关系,只要它来自更高的权威,那就是对的。
(2服从权威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采纳权威的建议是有益的,部分是因为他们更有智慧,部分是因为他们手里攥着对我们的奖惩。
三、代价
一旦我们意识到服从权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处的,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服从。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这种时候,我们并不从整体上来审视局面,而是只对其中的一个方面给予关注,作出反应。
四、应用:权威原理带来的影响不需要我们拿出一个真正的权威,光是看起来像权威就足够了。只要拿出权威的象征就能将我们降服了。
象征权威的符号:
1.头衔: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
2.衣着。
3.身份标志
第七章:稀缺
一、原理含义: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特别是处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二、应用:商业促销中的“数量有限”和“最后期限”。
三、稀缺原理力量的来源:
1.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难于得到的东西要比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
2.机会越来越少,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四、逆反心理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个理论,只要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保护自由的需求就会使我们想要他们的愿望愈发强烈。因此,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取某物,我们就会比从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要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是逆反心理带来了这种想要的迫切感,而只知道自己就是想要。而为了解释这种莫名的渴望,我们开始给想要的事物上附加各种积极的品质。
因一样东西遭到禁止而觉得它更有价值,这种倾向不仅仅限于洗衣皂等消费品,连信息的获取也如此。信息审查对受众的影响不是受众比从前更渴望这些信息了,而是人们对得不到的信息变得更加包容了。
应用1:要是一些特别聪明的人在某问题上持有不受欢迎的立场,或其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他们兴许会做一些刻意的安排,让自己的信息遭到禁止,从而博取我们的赞同。讽刺的是,对这类人(如一些边缘政治群体的成员来说,最有效的策略恐怕不是大肆宣传他们不受欢迎的意见,而是让这些观点遭到官方的审查,再告知公众自己遭到封***的消息。
应用2: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它,只要把它弄成稀缺信息就行了。根据稀缺原理,要是我们觉得无法从别处获取某条信息,我们就会认为它更具说服力。——独家信息最能说服人。
五、适用条件
1.较之一贯短缺,对从富裕变到短缺的饼干,人们的反映更加积极。新出现的稀缺更使人觉得迫切。
应用: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条件改善后,要是在短期内出现剧烈逆转,最有可能爆发革命。而且,最容易起义的,不是那些传统上最受压迫的底层人民——这些人已经把自己的贫困潦倒看成社会的自然秩序了。相反,走上革命道路的,往往是至少品尝过了更美好生活的人。他们经历并习以为常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突然之间可望而不可求了,于是他们对进步产生了更为迫切的渴望,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来保护既得的进步。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2.我们不光在物品稀缺时更想要它,碰上有人竞争时还最想。由于需求而造成的稀缺,能获得我们最积极的反应。
现阶段, 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双面性。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 网络管理者应正确认知安全问题, 加强病毒的防治工作, 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
经周围的朋友强烈推荐《影响力》一书,最近挤时间阅读了此书,作为略知心理学知识的我,读后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下面是本书的书摘,供大家参阅!本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B.Cialdini先生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作为一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他在顺从心理学领域勤耕不辍三十余年。
1 对比原理1 房地产阴谋:先看破房/高价房,然后再看别的房就会觉得好/便宜2 先推荐贵的商品,然后是便宜的
2 互惠原理:给予,索取,再索取1 即使不是情愿的,当你收到别人的付出后也会倾向于回报付出的人(负债感2 退让原理:即使第二个请求依然很大,只要比第一个请求小,就会奏效。可以先提一个会被拒绝的,被拒绝后再抛出真正的意图(比如先推荐3年期合同,然后再推荐1年期合同
3 承诺和一致性1 (对于商品/品牌信仰人们一旦做出选择,就会无条件地支持它(也就是支持自己2 赌博/伴侣 一旦选择就会支持(前提是有选择这一步3 把承诺写下来更有效4 第一笔生意再小也要做,为的是获得对方的承诺(认可/选择5 请愿书/签名/有奖征文:你会不知不觉偏好这个品牌,并为了保持自己的一致性而认可它
4 社会认同和从众行为1 配音笑声是一种触发特征(来自别人的动作/行为2 从众行为是思考和行动的捷径,我们推断别人的`行为总是正确的,然后被利用了3 多元无知状态: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不担心/不作为,所以自己也不用(比如别人都见死不救时4 社会认同如何作用之一:不确定性。当一个人不是很有把握时,就更倾向于跟随他人的行为。(带头鼓掌(专业赌马人士先下注到劣等马,引诱别人下注创造不确定性也是营销手段。5 社会认同如何作用之二:相似性。我们往往会模仿与我们相似的人和他们的行为(别的小孩能游泳我也能(报道自***事件引发更多自***,和一致性也有联系
5 喜好原理1 (销售过程中模仿对方的说话方式和用词可以博得喜好,表达相似的好恶,观点,个性,背景也可以(如声称自己有相似的爱好和背景(相似性/一致性2 对外表漂亮的人的喜好(比如在面试中(好看的小孩比不好看的更聪明
6 称赞1 我们会相信别人的赞美并喜欢那些说好话的人,即使我们知道他们不是真心的2 新技能“迎合”:想要讨好对方(又不露痕迹,如果对方说的结论(论点,你就说符合该结论的现象(论据;如果对方说的是现象(论据,你就说该论据能导出的结论(论点
7 曝光效应1 熟悉可以导致喜爱,选民经常会给名字听起来熟悉的候选人投票2 然而,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接触的人或事,只会使人们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更加反感
8 阵营,竞争与合作1 想要使一群小男孩之间产生敌意再容易不过,只要把他们分到两个宿舍,他们就会分成两个阵营。如果增加他们之间的竞争,则会更加明显。2 通过合作(为了共同利益,他们会将对方看成是盟友而不是敌人。3 在建立好感的过程中,合作(共同目标/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应用:(假装和客人一起对付老板的服务员/销售员,以及好警察坏警察游戏
9 关联1 相互关联的事情-即使没有逻辑关联,也会引发人们的反应(天气不好,人们就不喜欢天气预报员2 应用:汽车广告中的模特 - 把模特讨人喜欢的特点关联到汽车上3 特例:人们对于在吃东西时遇到的人或事更喜欢(因为人们喜欢吃东西4 人们会拉近和喜欢事物的距离,拉远不喜欢事物的距离:球队获胜时称“我们”,输球时称“他们”(例:"他们"把"我们"夺取全国冠军的机会丢掉了,因为关联原理,他的形象会因为主队的失败而受到伤害(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5 当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样时,你会为同性别,同文化,同地域...的人加油,当他们胜利时,你也胜利了6 当我们的个人威望或公众形象很低时,我们才会想到借助他人的成功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当然只是自认为会起作用
10 权威1 跟着行家走(米尔格拉姆实验2 医生开错了药,护士有所察觉,但不愿质疑权威(事实上如果护士给病人打了医生开的错误的药,护士是主要责任3 即使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而做出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有什么例子:列车员看到了有人卧轨,但是接到不减速的命令,结果把人家压死了..4 很多时候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正确,不是看它是否有意义/公正或符合道德,仅仅根据一个更高的权威的命令:权威发出命令,下属们就停止了思考5 应用:只要带点权威的特征就管用:头衔(医生/教授,衣着(白大褂=科学家/医生/专家,西服=权威/成功人士,外部标志(豪华汽车=更高的容忍度,颜值=信任/容忍6 行家伎俩:讲一些违背自己利益的话以体现自己权威的客观性(同时还应用了阵营/互惠原理
11 短缺原理1 "最后一天"原理:原本没什么吸引力的东西突然变得很有诱惑力,因为很快就得不到了2 害怕失去的想法比想要得到的想法更强烈:所以要强调不这么做会失去什么而不是这么做会得到什么3 印错的邮票/人民币反而更值钱,因为数量稀少(各种限量版4 伎俩:缺货/最后一台/去仓库查看,强调当机立断5 短缺原理的力量一:触发特征,我们经常根据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判断其价值6 短缺原理的力量二:当一件东西越来越难以得到,我们的(获得它的自由也在逐渐损失,而失去已有的自由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心里抗拒理论:削弱个人支配权时人们产生的反应。7 伎俩:人为制造获得一件东西的难度从而增加其价值和获得时(那一瞬间的快感(例:小孩子觉得屏障后面的玩具(由于更难拿到更好玩,满足来自占有而不是商品本身8 可怕的2岁和青春期,越是有阻碍越是要做,因为在摸索界限。(例: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没有家长竭力阻止可能就分了伎俩:想要禁止某件事情,可以先使其容易得到9 人们想要品尝禁果的心态对信息/观点同样适用:越是禁止的越受欢迎10 正在短缺的东西比一直都短缺的东西更有价值,所以革命者大多不是一直在底层的人,而是享受过好日子的人(给人们暂时的自由比从不给他们自由更危险11 与人争夺稀缺的资源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例:买房-还有别人来看过房子/抢购/拍卖/群体面试
同事上个月借了一本书,但是因为书的内容太乏味而放弃,我顺手借来翻阅,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和社会学的书,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而没有被看透的事例,一直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这本书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生动又有说明力的故事或者实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压根儿没意识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顺从原理,机械反应与固定思维模式: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对比原理,经常看呕吐剧的人总是觉得生活中的人长得都难看。当你买下一大件昂贵的东西时,总觉得原本比较贵的配件显得不那么贵了,有时候冲动消费就是这样产生的。
互惠,给别人一点好处,别人也会帮你。社会中的人大多在仁义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缚中会不知不觉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双刃剑,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则会让很多人成为冤大头。我向来属于被人骗了还不觉察的那种人,只有用吃亏是福这种阿q精神来平衡自己了。这个原理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买东西跟人砍价的情况,尤其是金五星那种漫天乱要价的地方。先使劲儿砍,再适当让步,买东西的人一定算不过卖东西的,但至少不会损失太多。
承诺和一致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和社会认同原理一样,我们常常会由此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个原理让我最为之一惊,回想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选择,我明白了命运的推手其实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脑和有限的阅历和知识。高中老师曾说应该改命运为运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资源呢?一旦我们在内心不坚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种东西,就会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统,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社会称许性,于是总是执着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确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自我内心的支持系统,自己欺骗自己的人是最无可救药的。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很多选择和想法了,不知道这是一种收获还是一种干扰,总之,认清内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关于书中阐述避免受社会认同影响的两种方法:环顾左右之后,别急着往前冲,向前看;抬头跑。这让我想起了刘总说过的一句话:在埋头苦***同时,别忘了抬头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确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相信很多时候,从众是人们所避免不了的情况,但偶尔,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相信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