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您觉得应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呢?您可能要笑了,那当然是直接拿出来书翻开第一页正文就开读喽。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别想抬杠,就问你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常常有列不出提纲,画不出重点,拎不出主线的毛病?别不承认,有就对了,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呢?首先把华丽的封皮撕掉扔垃圾桶(本人做法,谨慎仿效),看看封皮和封底,有的会有字,比如这本书,就有一段短小精悍概括整本书内容和价值的特别经典的一段话,非常重要。
(这段话附在这里: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开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后面不写了,有机会你们自己看吧。
其次是,读作者简介、序言、以及后面的附录等,这些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序言,里面一般会交代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的框架,以及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作者对读这本书的建议等。
再次便是目录,目录一定要认真用心读,而且我认为要读上几遍,从章节标题到章内每节的标题,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直到合上书自己能说出来这本书的大致逻辑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本好书,作者的逻辑都是比较清晰,目录设定就很顺。反过来,如果目录不咋地比较混乱,这本书的质量也可见一斑,目录是衡量一本书优劣的很重要的标准。
接下来便是正文了。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而且本书涉猎的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适合目前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先在实践中具体试试看,一步步来。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说到底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动阅读,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去回答问题,专心致志,边读边思考。这本书总体在谈些什么,想办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论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怎样的关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对书籍内容探索更强,收获也更多。说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现在越发觉得不做笔记就像没读过一样。做笔记除了帮助记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主动阅读。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们觉得自己有被触动到,内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其实这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阅读速度两者有关,多数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读不同书用不同速度,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阅读速度。每一种书有适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到效率。
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 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刚拿到这本书,有种捧着刺猬的感觉,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后来,我从目录浏览了一下,耐下性子从头开始看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阅读还分这么多种。
首先,阅读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阅读,二是检视阅读,三是分析阅读,四是主题阅读。我现在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前两个层次,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基础阅读主要将针对孩子的,每天我们都要读几个故事,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这个阅读过程主要将由家长主导的。孩子听的是这个故事,同时我们也会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者通过这本我们知道需要注意的事情。例如,我在给孩子讲《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时,我会让孩子先说说,故事的内容有什么?然后我们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了解在这个阶段他所需要了解的安全知识或是生活常识。这就是我所认为基础阅读,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个基础,真的等他到可以独立阅读时,这个阶段才算告一段落。检视阅读,我的理解是粗有系统的粗读。针对一本书,通过索引或目录的方式,找到其中所需要的内容或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这种阅读方式通常将在比较专业的书籍中。例如,我在一本关于PHOTO的书中,找到制作火焰字的内容,我只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至于其他的内容我暂时就没有再进行阅读。
其次,分析阅读主要是将书籍的种类与主题进行分类,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纳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按照顺序列出最重要的部人,找出作者想要说明或解决的关键问题。说到分析阅读,到现在还真正用到的次数还太少。有时可能通过一本或两本以上的书才能将作者所表达的问题搞清楚。记得在读《八次危机》时,只是知道知青下乡,但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代背景、经济形势都不清楚。如果将我自己想将要这个问题搞清楚,需要从当时的国情、经济、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去阅读书籍,从而才能了解这件事情的缘由。但因为自己没有这个阅读分析能力,只有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
最后,主题阅读其实是所阅读的书籍无关,而跟阅读的主题有关。先找到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根据这些书籍诠释你这个主题的词汇。找到宗旨然后进行分析讨论。这个流程很像我们在准备辩论时的流程吧。根据辩论主题找到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辩论宗旨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这样来看,主题阅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试试。
用本书的一句话做总结: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活力与成长。
阅读一本书时,就像是接住作者抛出的球,并且作者通常抛出的不止一个球,你能接住多少个球,决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会领略到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并不知道为何优秀,这本书所传达的方法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通过有逻辑,有目的的主动阅读,来转化为可以条理化输出的形式。即,读懂后可以讲出自己理解,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横向的思考。为了达到这样优秀的阅读体验,需要明白阅读的四个层级:
1、基础阅读:可以认清所有字,能够通顺的阅读完整本书。
2、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一本书,读完后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对整本书框架和侧重点有所理解,明白整本书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输出,哪些是辅助例证。简单来说,能看到人体的骨架,脉络,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去开展,分析阅读需要认真的去吃透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解答心里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如果说检视阅读是为了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识。
4、主题阅读:这是最难要求最高的一个层级,属于“返璞归真”的境界,当你完全真正读完一本书后,你所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和现有的知识产生碰撞,你需要将他们合理的.安放。你会用A书中的例证去补充B书的论据,会有C书的故事对比D书的情节,这个过程起初会使你混乱,但坚持思考下去,你会在杂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属于进阶阅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阅读,是读者一头扎到书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显和潜在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差异化巨大,所以在面对不同书籍,如想象文学,历史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读懂每一本书,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被划分到实用类书籍,和字典一样,在你看不懂某个字的时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该如何看懂一本书时,去翻《如何阅读一本书》。
而主题阅读,则更强调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这一层次的阅读,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关于爱:情侣之间的我爱你,和我爱吃柠檬的爱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区别。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与情侣之间的爱是一个主题吗?可以是,因为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为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这时候取决于你主动的思考,你需要去确定你想要阅读的主题。因此,这时候所有的书籍都变成你的资料,你只需要从你要的书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题就可以了,而过多的信息则需要被剔除。简单来说,分析阅读是得到过程,而主题阅读是取舍的过程。
如果你有相对的阅读量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哲学问题:要使用主题阅读必须要读主题相对应的书,而除非你读了主题相对应的书,否则你没办法做主题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方向:
1、无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读书,自己本身就具备对应的知识体系,可以独立去思索筛选甚至是去定义对应主题。
2、有一个老师,告诉你哪些书是你该读的主题书,这位老师相当于在主题阅读的闭环里为你开了一个小口,接下来你可以独立的去循环,但是这个缺口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障碍,因为老师所给予你的主题,是基于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一天你的知识储备所带给你的思考超越这个认知的时候,最初的主题则需要被打破。
这是主题阅读真正的难点所在,恰如一句话所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有时候你发现,重读一本书,依然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发掘,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进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抛出的更多的球。而当你重读时,感到乏味,则说明,你的理解和这本书持平(我个人还有一种观点,这本书远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升理解力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拥有识别好书的能力,这则是在阅读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进步。但当你的答案是否的时候,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了。
回归理性,说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它是货真价实的工具书!所传递的是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的实践方法。在读书这件事上,它就像一张网,你可以把这张网当作装饰挂在那里,不屑一顾。也可以去打捞一番,赚个盆满钵满。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阅读的书,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些问题,所以就决定”从头再来“。之前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概念,准备先读一部分关于阅读主题方面的书。
今天就读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天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也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发现很多内容都出自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以说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多多少少都有这本书的影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的够早,不过里面介绍的阅读方法,到现在看来也是很实用的。
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拆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就是基础阅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能识字读书的人都在这个层次,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在这个层次。
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这个相当通读或者略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书的主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对书主旨的了解,挑选几个跟主旨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下,就这样快速的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书快递的阅读,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慢下来阅读。现在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经据典,一个章节精华部分也就是开头的引题,和最后的总结,中间全部都是举例说明。按照这个方法阅读,一般200页左右的书,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很多朋友都会疑问:像上面这么快速的读一本书能记住吗?分析阅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说白了这个章节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读书笔记的: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重新回头去翻书,这就相当于又通读了一遍。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也要拿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论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层次就是主题阅读。这个概念我开头的时候提过,这里详细说一下。可能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读这本书同一主题类型的书来解决问题。
主题阅读首先就是先确定书单,大家可以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一本书进行大致的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书,最后确定一个书单。
在读书单里面的这些书的时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书有哪些论点是类似的?有哪些论点是相悖的?为什么会相悖,哪个更有道理?
主题阅读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还能让我们思考起来,在思考的同时,也是我们内化的过程。
当然,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输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阅读,不断的内化。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论,能够把这套理论写出来,或者是教给其他人。这个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吃透这些书,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