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公众号运营者,也许该以《他们相爱了那么久,却没有被彼此掰弯》为题,然后对两个长期撕磨的已婚男人大肆渲染?所幸我不是,可以回到我熟悉且觉着舒适的轨道来审视这部干净的电影。影片原题《Genius》,这显然是一类人的总称,中文译名《天才捕手》是个偏正词组,似乎有意强调后者,且有《心灵捕手》的即视感,如此译名也无甚不妥,至少可以让人直觉,这将是一部内敛著称的电影。
影片有着美国出版界著名编辑麦克斯威尔·伯金斯与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纪实蓝本,故不可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后者38岁早逝前仅有《天使,望故乡》与《时间与河流》两部长篇存世(《网与石》和《你不能再回家》的出版乃他归于尘土后的事,对于他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天才的所有,却是他人生的全部。而编辑麦克斯威尔·伯金斯除了将籍籍无名的天才的托马斯·沃尔夫推上近现代文坛,还是菲茨杰拉德(代表作《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海明威(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的推手。在猎奇心爆棚的当下社会要工整规矩地书写两个男人之间的工作与情谊,反倒成为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尤其在与阅读越来越疏远的中国,沃尔夫的读者也许还不如郭小四的来得动物汹涌,更别说伯金斯的粉,演员及其表演魅力必须首当其冲。
所幸几位演员都有过驾驭传记人物或作家的经历。科林·费斯2011年凭借《国王的演讲》指染奥斯卡影帝,裘·德洛早年曾在《王尔德的`情人》中饰演作家,新近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也有他串演作家的身影,而妮可·基德曼不仅有过《摩洛哥王妃》的塑造,还在《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出演过作家之妻。科林·费斯演绎的编辑麦克斯威尔·伯金斯沉稳深邃,有一股强大而静谧的牵引力,裘·德洛化身的托马斯·沃尔夫自我而癫狂,像是一颗刚被点燃的火球,妮可·基德曼又一次化身天才作家的妻子,这也是她与裘·德洛《冷山》之后再度牵手。
影片的开局恬淡,节奏也显得单一,无非是《天使,望故乡》的发现、改稿和成功,一切皆像是纪录式的炫耀,当《时间与河流》的出版眼看业要陷入这种单一时,妮可·基德曼的一把手枪实现叙事变奏。此时的托马斯·沃尔夫沉迷改稿,已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倍感失去丈夫的艾琳将生死抉择摆在伯金斯面前——要么让我打死你,要么我打死自己!伯金斯表面上风平浪静,三言两语打发艾琳,实际明了后院起火的危机。《时间与河流》修改长达9月,两人的深度厮磨已严重影响到两个家庭生活。略微不同的是,沃尔夫的自我与艾琳的冲动拉开裂隙,而伯金斯的谦礼得到了妻子和孩子们的理解。毕竟伯金斯并非王尔德,他只是为了工作,为了不负一个天才的才华,他连人家后院也要一起。
正如译名《天才捕手》的偏正结构,我在片中更为科林·费斯饰演的伯金斯所吸引。这么说并非裘·德洛饰演的沃尔夫不好,恰恰相反,裘·德洛诠释的沃尔夫如烟花灿烂,他的癫狂创作与骄傲自我交辉,可刚刚开始自我反省,尝试进入另一个人生的维度就被疾病一口吞噬,令人痛惜。之所以为故事里的伯金斯感染,更多的是因为他天职使然,作为一个幕后推手的纯粹与无私。如若不是《天才捕手》,我还真不知《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时间与河流》是如此这般走上文坛的,更不知除了作者之外还有如此伟大的付出。话说回来,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确实需要一系列职业、敬业的付出,需要无数默默无闻的巨匠来成就。
可惜的是,这是上世纪初的故事了,匠人的时代正在远去,天才的笔耕者越来越稀少,理想正被梦想取代,诗意正被务实扼***,所剩蝇营狗苟和步步为营的设计与算计,伯金斯这样的职业匠人在我们的土地上难觅踪迹。从某些个角度来说,《天才捕手》更像是写给文字爱好者的一封老情书,但愿这样的故事不会是绝笔。
1、不断增强馆员责任心,提高馆员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称职的一线馆员,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馆员为读者提供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是馆员的职业范畴;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馆员应尽的义务,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热爱读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图书馆馆员必须改变轻视流通工作的思想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甘为“人梯”、“读者至上”的奉献精神与思想,用心服务读者,把为师生的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读者在自己的服务中受益看成是最大的欣慰和幸福。馆员还要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是一个整体,流通部的各项工作都是一环扣一环,各环节的协调最终表现为人的团结互助,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流通部是图书馆直接面向读者服务的窗口,每一位馆员的工作态度都代表着图书馆的精神面貌。所以每一位流通部的馆员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中,馆员不仅要面带微笑服务,还要给读者以平易近人、热情诚挚的良好印象,这样能极大的缩短馆员与读者的之间的距离,促使馆员与读者的服务关系更加和谐融洽。馆员要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在较短时间予以回答,这样会使读者感觉受到重视,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馆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读者发生争辩。一次争辩不能使读者心悦诚服,却会使对方自尊心严重受挫,对图书馆的服务丧失信心。“读者永远是对的”这一观念,就是要求我们馆员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给读者以充分的尊重,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
2、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增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读者层次较高,所以要想为高校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馆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服务能力。最为一线窗口的流通部的馆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加强学习。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界正在加快自动化建设步伐,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式、面对面地为读者服务及咨询,而是利用新的技术设备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所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需要图书馆员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特别是对新载体的知识、软件的研制和通讯技术的掌握,使计算机成为文献信息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3)、图书馆员应明确部门工作的职责范围,熟悉图书馆分类体系、馆藏布局、借还图书的手续、图书维护等基本技能。工作中,尽量缩短图书归架时间,对错位图书及时调整,对破损图书及时修补,同时还要研究读者心理,了解读者需要,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资料,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并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
3、充分调动学生馆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日常管理中来
学生馆员即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中的一员。学生馆员对广大学生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心里到行为习惯;同时,学生馆员对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也是非常了解,可以更好的将图书馆的服务在学生中推广。学生馆员身份的特殊性,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深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馆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日常管理中来。
(1)对学生馆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为了能让学生馆员更好的为流通部的工作提供帮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日常的运营,尤其是流通部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式。
(2)合理安排学生馆员入馆服务时间。作为学生,学生馆员时刻要以学习为主。流通部的馆员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馆员时间上的限制,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入馆服务时间,既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又能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为图书馆服务。作为个人能力提升的一种方式,学生馆员有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为他们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学生馆员非常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流通部的工作。
(3)注重加强与学生馆员的沟通。学生馆员作为图书馆馆员中的一员,馆员要以同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从生活到学业进行关心,既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也能使学生馆员增强主人翁意识,更高的投身到流通部的读者服务中去。
综上所述,读者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图书馆尤其是流通部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展卓有成效的读者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就流通部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崭新服务观念、服务技能的新型馆员,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流通服务的工作中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流通部作为高校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的组成部分,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认真扮好老黄牛角色的同时,为图书馆形象的展示也增色不少。但在图书馆大踏步的同时,流通部的服务工作还是存在一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1、服务形式的单一,导致馆员服务淡薄
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直接面对老师和学生,长期的历史积淀使读者在心目中总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图书简单的借借还还,动作简单而机械,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工作,这些观念严重的打击了流通部馆员工作的热情。虽然图书馆很早就提出了为读者服务的新理念,
由于缺乏工作热情,有一些馆员还是习惯于“坐等”的被动服务,懒于巡视书库,对于读者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少有耐心去解答,并任由读者在书库里盲目的寻找资源。读者经常将不满到馆领导处反映,馆领导接到意见反馈就会对馆员进行批评教育,造成馆员对流通工作感到反感、乏味和厌倦,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并将这些不满传递给读者。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馆员信息服务能力不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流通部的服务工作也上升为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读者对馆员服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流通部的馆员往往一上班,就来往于图书与读者之间,每天借书、还书、整架、上架、倒架,这些工作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大跃进”式增加,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这些导致流通部的馆员很少有时间自我充电,不能进行自主学习。长积月累,馆员的个人服务能力得不到提高,一直停留在最初的能力水线上。面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在新的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做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流通服务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缺乏沟通,导致馆员与读者冲突不断
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服务行业类似,馆员在与读者的接触过程中,只有读者对馆员提出服务要求,而不存在相反过程可能,这就很容易造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差距。另外,由于馆员与读者在性格、教育背景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产生矛盾,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沟通,会加剧矛盾,导致冲突。
为了更好的发挥流通部作为高校图书馆核心部位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更要将这些问题逐一化解,更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功用。
这是台湾一位作家林清玄所说的。
简直是深刻得不能再深刻了!
文字中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大学里也有过,那是开篇中那段最著名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是我认为把事物说得最透彻的语言与论述了。
写作首先要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是写东西的一切基础,也如同为建房屋的地基。试想对生活没有深刻的感受,如同看了红楼梦或是三国演义,却不能准确的讲述不出里面的故事一样。对生活感受深刻,就会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内心感受,至少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表明你对生活有些认知了,也如同到你最喜欢的餐馆吃东西一样,在你慢嚼细咽后你是那么的回味无穷,恨不能把你认识的朋友全介绍到那去,因为你是真实的感受到了它的内涵,你有太多的话要对其他人说。
感受提练到观点,就有些难度了,这是一个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一个过程,或是说把实践提升到理论这样一个阶段,有时为了提练这个东西,是难的,有时也会灵光一闪,一下子“飞”出身体。记得有一次与前老板谈工作时,正看到一位在他房间清理完毕出门的清洁人员背景,我沉吟良久说:“连卫生都搞不彻底的人,他干工作也不会彻底的。”当与老板的目光相对时,意味着我又接近生活了。
还有一次开例会,一位同事对公司内部不断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是这样总结的':“在斗争中发展,在矛盾中生存。”这是著名的XX辨证思维,精准而深刻。
再通过积累,然后把观点变为思想,再通过文字精确的表达出来,于是具有思想的作家产生了。目前我认为中国有一位达到了这样的水平,那就是著名的刘亚洲中将,其他的,还没发现,当然这只是在下孤陋寡闻而已,中国,人才何其多也!但平庸或蠢才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一些格调低俗而内容空洞的东西居然还发表了,简直是开了国际文字的玩笑,能写几个字的人也算是作家,能编一个烂故事的也数是文人,荒谬。说起文人,又想起周作人来,其他不论,就说他的那篇《北大的支路》,文末得出的那条支路的观点,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至少这样的文字才称得上文字,这样的作者还是象样的作者。
能把长时间的观点积累变为思想的积大成者乃圣人孔孟,还有那们军事天才《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后人怎能仰望其项背,让人叹息,又让人折服。
如何才能有点思想,想起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应是思想开端最好的注脚吧。
1 欧阳碧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读者服务[J].网络财富,2009,(01:115-116.
2 贾奇;对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读者服务工作的再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158
3 于佳慧;现代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和读者服务[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75.
4 孙林英;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与读者服务中常发生的矛盾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17:255-256
5 吴坤玲;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7:5-7.
6 魏宇平;深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136+140.
7 柴菲;试议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4-6.
由科林·费尔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强强联手主演的电影《天才捕手》,在制作之初就引起诸多关注。这是部传记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与他的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间的友谊。不过影片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场刊评分不高,之后在美国、英国等地上映,反响也一般。无论是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觉得电影拍得太过规矩、太过四平八稳了。纵然如此,《天才捕手》仍值得一看,科林·费尔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互相飚戏令人过瘾,并且,电影关于伟大才情与伟大友情的阐释,颇为触动人心。
裘德·洛饰演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他的代表作《天使,望故乡》(1929、《时间与河流》(1935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科林·费尔斯扮演的则是美国出版史上最杰出的编辑之一的麦克斯·珀金斯,他曾一手发掘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作家,当然,也包括影片所要讲的沃尔夫。
电影伊始,珀金斯收到沃尔夫《天使,望故乡》的书稿(这时书名是《O LOST》,他慧眼识英才,认定了沃尔夫是个天才小说家。在此之前,沃尔夫收到无数出版社的退稿信,珀金斯的认可令他欣喜若狂。《天使,望故乡》大获成功,沃尔夫一举成名,他与珀金斯的友谊由此建立,珀金斯青睐于沃尔夫的天才,沃尔夫信赖于珀金斯的睿智和洞见。
影片大篇幅刻画的是沃尔夫第二部长篇小说《时间与河流》的出版过程。沃尔夫写就的《时间与河流》草稿达5000页,整整三大箱,珀金斯认为小说太过繁冗,必须删减。为了完成《时间与河流》的修改,两人整整9个月几乎是吃住在一起,每天就一个章节、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乃至一个词的修改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争吵。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在这一过程愈发牢固,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各自的家庭,但他们却浑不在意。
沃尔夫的爱人和珀金斯的妻子不免对他们产生误会,他们两人如此黏在一起,难道真的仅仅是一个编辑与一个作者之间的工作?
的确不是,他们因为工作而相识,但这两个男人吸引彼此的,却是各自的才情——就如本片英文名“genius”所言。沃尔夫不顾爱人的苦苦哀求,因为“不管哪一天,只要他(珀金斯一开口,你(沃尔夫便随叫虽到”,他完全信任于珀金斯的权威;而珀金斯面对妻子的不满时,这样向妻子解释,“像托马斯这样的作家,我可能一生只碰到一个”。他们都太沉浸于对方的才情了,乃至牺牲什么都在所不惜。凡夫俗子的我们,肯定是不会将友情与才情联系在一起,大多数男孩选朋友的标准是可以一起喝酒撸串打游戏,大多数女孩选朋友的标准是可以一起逛街看剧聊八卦,怎么还有人会将友情建立在才情基础上?
但翻看一部世界文艺史,因才情而走向彼此的深厚友谊太多太多,中国古代的白居易和刘禹锡,李白和孟浩然,李白和杜甫,韩愈和孟郊,苏轼和黄庭坚;外国的歌德和席勒,拜伦与雪莱,普希金与莱蒙托夫,还有兰波和魏尔伦、艾伦·金斯堡和Lucien Carr这种最后互相掰弯的……我们并非说才情是友情的充分条件,但却可以这样说,伟大的才情很可能催化出伟大的友情。才情之于友情的魅力到底在哪?
贺拉斯说,“对于思想健康者,什么也比不上一个令人愉快的朋友”;
培根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
巴尔扎克说,“一个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过友情、领会,和他并驾齐驱”;
哥德说,“像席勒和我这样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同,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
在先哲的语录里,我们可以窥见才情交锋给人带来的巨大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快感不仅仅是智识上的探索和游戏,也包括才情交锋对彼此的砥砺,以他人之长改善自己所短,让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人。而这也是珀金斯和沃尔夫在彼此身上投入如此多时间、精力和感情的原因,因为相知,所以相惜,因为棋逢对手,所以欲罢不能。
《时间与河流》出版之后,沃尔夫的自大自傲让他与珀金斯分道扬镳。不久后,沃尔夫在旅行中患上恶疾,并最终英年早逝。沃尔夫下葬之后,珀金斯收到他的遗信,沃尔夫告诉他,无论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感情从来不曾破灭。事实也是如此,几十年后我们通过影像见证了这一切。在我们这个友谊越发流于功利和庸俗的时代,那种纯粹生发于才情的欣赏、智识的交锋以及对完美的共同追求的友情,真的太稀缺可贵,太令人心向往之了。仅凭这一点,《天才捕手》值得一看。
纵观现在天下之势,铺天盖地都是娱乐八卦,花边新闻,哪有人会放下繁杂的身心,认真投入到到写作中?报纸报刊以节省开支为由,对文化文人惜墨如金,对娱乐明星却长篇大论,深入到明星儿子姓什么的地步。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常常会看到几个小学的孩子在拿着娱乐杂志评论,对中国文化却一无所知。
大家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热衷于现成的东西,就往往忽略了过程,忽略了创新。
当代的作家的影响力实在太小了,这个是个无法逃避的问题。试问现在的中国人,是认识余秋雨的多,还是认识李宇春的多。当代人活力四射,激情十足,可以到超女粉丝的地步,但没有谁知道哪位名家出了什么书。名家虽然还是被老一辈的津津乐道,但以青少年市场的中国,天平已经倾向于80后。因为他们青春,他们说出的是当代学生的心愿。即使王朔你怎么说,怎么倔,依然赶不上80后,韩寒,小四等人的横空出世,没有谁会准备,就已经被他们拉入了另一种文化的空间。但这种文化的确有点快餐式,三分钟热度,看时觉得很好看,看完后一点收获也没有。
真的,名家没人看,80后快餐式,真的不需要作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