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正是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根据活动的进程、主题的更换、季节的变化、年龄段等进行环境的创设。开学初,教师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为幼儿新学期的到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境布置。幼儿进入大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日益增多,在环境创设时将“娃娃家”更换成了“探索科学区”,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增强。
在暑假环境创设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区域内创设情境和提供材料,同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在装饰中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内容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让幼儿在区域中尝试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特别是在科学区为幼儿配置了多种多样、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和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我们班放置了磁铁、放大镜、数字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卡片,供幼儿拼图。所谓幼儿的成长是在活动中实现的,为他们提高熟悉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游戏中成长、锻炼中提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班的走廊处,放了一些植物,有发芽的绿豆,有没发芽的玉米、红豆、蚕豆种子,自然角的秘密常常会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应再多花心思在环境创设上,努力为幼儿创设出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但似乎又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关于师生关系,历史上常将二者对立起来,导致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产生。互动教学则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关系。
这几天在研读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从书巜互动教学》,在研读过程中才真正理解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处理好互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条件。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具有创造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按照教学规律并能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不断预设教学情景,但又在实践中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既是教师的有效教学,又是教师根据规律的灵活处理。
第二,认识到教学对于学生生命意义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关注的是要求学生把握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毫无关联的成人世界的认识,而现在的教学则需要我们认识到教学对学生生命意义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从学生日常行为和言谈中发现学生成长的需要、能力和习惯,强化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度。
第三,认识到教学绝对不是独白或表演,而是为互动、交流提供背景与平台。传统的教学理论常常将教学界定为对学生发展的培养,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成人能够而且必须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并将成人认为有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殊不知,学生进入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还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获得更多的喜悦,收获更多的成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能够与人相处的平台。我们所提供的知识、设计的活动,无一不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
第四,认识到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他们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结构性的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其次要求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进行民主互动,这是互动教学的本质特征。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这一般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说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和受恩者以及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这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师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对方展开探讨甚至争论。
再者要求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互动教学的实现途径。互动教学中的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则常常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即通过敞开、接纳、回应、碰撞、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等,达成视界融合以及共生共荣的理想,对话作为关系思维的表征,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对话依赖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需要教师理解、尊重和宽容学生。
当然,要想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师生的互动关系,肯定不止是要求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它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感悟,多体会,课后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慢慢地处理好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对家长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家长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a、帮家长看孩子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
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接着调查家长:“您认为把幼儿园老师称为阿姨合适吗?”
家长回答:
挺合适的。
比较合适。
还可以吧,这样挺亲切的。
在有些家长看来,幼儿园老师大约35%“掺和”为保姆和阿姨,把孩子看好别出事,自己能安心上班就行了;还有35%“掺和”为孩子的大朋友,既照顾好他别出事,还要陪他玩出快乐与高兴;还剩30%的“净重”是把幼儿园老师看成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育者,属于知识分子阶层,而保姆、阿姨或者陪孩子玩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成分,也不需要太长的培训周期,因而其社会价值比较低廉,社会地位也不高。如果家里有富余的人手,完全可以代替这些角色。因而,“幼儿园老师≤教师”成了家长对教师的一个偏见。其实,致力于追求现代优质幼儿教育的许多幼儿园已经不是这种状况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何为互动,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互动,一直让我很困惑。最近,我阅读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郑金洲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丛书,其中《互动教学》一书,让我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互动教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互动是行为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与他人(或环境和自己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互动教学是使用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并依赖于对话,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的教学形式。
首先,互动教学不是单向影响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力,强调学生的被动与服从;互动教学是多向的教学,即在教师、学生、环境之间发生多维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应当是交往,是一个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环境,以教学过程为主渠道的,多向交往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是教与学结合点,通过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师生群体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不再将学生视作一个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以服从为存在方式的客体对象,而是与教师平等的,有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与态度的生命体。
其次,互动教学不是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学生是互动的主体,有权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选择。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随意控制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的基础,有了民主,师生间就能互动起来,而且这互动的有效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互动教学不是追求互动形式的教学。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设计了大量的展示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团团转,看似热闹,看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质上属于无效互动。还有的教师为了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许多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教师没有对小组成员提出应当承担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乱说话或做其他事情,让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第四,互动教学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互动的教学。有些教师将互动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虽然语言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手段,但仅仅是互动教学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学互动中,教师会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如经常使用目光接触、微笑、点头、摇头和手势来辅助教学和课堂管理,有时也会用体态语来模拟情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准确、适当、自然协调的体态语,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师生互动。
第五,互动教学不是独白式教学。“独白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看成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现有水平。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积极的主动构建,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
总之,互动教学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过程,它立足于师生双方的互相认识、理解、解释的基础上,是以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教学,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相长。
一条受伤的蛇在草地里奄奄一息,一个农夫经过,蛇恳求到说:“请你救救我吧!”
农夫瞧了瞧地上的蛇说:“我的爷爷当年就是因为救了一条可怜的蛇而被咬死,你认为我会相信你么?你这条可恶的蛇。”
受伤的蛇说:“我是一只善良的`蛇,不会那样做的。”
农夫对蛇说:“我才不信你的花言巧语,等我救了你,你一样会反过来咬死我。”
说着农夫越想越生气,拿起手中的木棍将蛇打死。这一幕被躲在草丛里的小蛇看见,小蛇长大之后,想着要替妈妈报仇,将农夫的稻田全部咬断,农夫的田地没了收成,只能饿死。
农夫生气到处追捕蛇的行踪,来到蛇的家,将蛇洞捣毁,让蛇无家可回,蛇非常生气,再次来到农夫的家,将农夫的妻子孩子咬死。农夫拿着刀与蛇同归于尽,最后农夫被蛇咬死,蛇被农夫砍死。农夫和蛇不懂得放下仇恨,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自信心是促进人的一生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从幼儿阶段就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幼儿教师所必须探究的课题。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幼儿的年纪小,受到一次失败,成人的冷嘲热讽,不关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是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例如,三岁半的蕾蕾(化名),因为活泼聪明而加倍受到称赞。有一次,蕾蕾的妈妈带着她到雯雯(化名)家去玩。雯雯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而蕾蕾只会跟着雯雯玩闹一番。回家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从此以后,蕾蕾再也不肯到雯雯家玩,甚至家人只要一提雯雯,她就发脾气。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蕾蕾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荡然无存。这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当雯雯表现出色时,蕾蕾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雯雯。可是蕾蕾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雯雯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他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能使孩子懂得别人有别人的`优点,自己也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当雯雯在展示才能的时候,蕾蕾的妈妈在称赞雯雯的同时,顺便提出:“雯雯表演了这么多好节目,我们蕾蕾也很能干,会唱歌、会跳舞。来,蕾蕾!你也表演一个怎么样?”这样,上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孩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学会在孩子身上寻找属于她的闪光点,当孩子遇到其他优秀的孩子时,应该在让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优点的同时,告诉他自己身上也具有他人没有的优点,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培养其自信心。所以,孩子的自尊需要特别保护,只有保护自尊,才谈得上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一味地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成人要教会孩子。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努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了。老师教托班的幼儿画绕毛线团。一位小朋友非常得意地将自己的画拿给妈妈欣赏,谁知妈妈看了一眼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乱七八糟。”小朋友非常失望地看了看妈妈,嘴里还小声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妈妈能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并提出努力方向,相信收效会截然不同。如果妈妈这样说:“啊!你能把毛线团画得这么好,你真棒!如果你再把毛线团画得整齐些,线往一个方向绕,你一定会画出更漂亮的毛线团来!”要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大人的耐心和正确引导。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指责、否定孩子的行为,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下还会取得成功的。同时,应当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孩子在家长温和的语气中,感受到鼓励的力量,从而使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重获自信。幼儿在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容易在大人的鼓励中得以培养,但更容易在大人的嘲讽中摧毁。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鼓励、肯定的时机,让孩子的自信心在我们的呵护下逐渐培养起来。
幼儿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内心也比较脆弱,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大人的影响。然而,幼儿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才会表现得活泼、开朗、进取,才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注意平时的行为、态度、说话方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从小形成自信、自立的意识,让孩子在我们鼓励的目光下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起来。
光环效应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好百好”现象。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社会环境中,高学历就像一个光环,让自己和别人的眼睛都产生眩晕,给正确认识有关现象形成或深或浅的障碍。
由于国家继续教育的发展,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的教育理论反思水平随之提高,但是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这样,高学历的光环效应就使幼儿教师的形象显得“相形见绌”,一些家长的潜意识就是:“你虽然是孩子的老师,我要尊重你,但是我的学历比你高,你看问题还未必有我高明。”受这种心理的无形牵引,这些高学历家长产生了微妙的清高态度,对幼儿教师形成一种暗暗的压力。一位青年幼儿教师苦恼地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使家园沟通存在一个无形的障碍。
在以上两个不等式的作用下,类似“你们这些哄孩子的有水平吗?”的话在家园矛盾“热战”中就很容易脱口而出。如果没有遭受“热战”,也极易出现“她说她的,你说你的”等心理“冷战”,最终都将减弱家园沟通的水平与合作共育的力量,有时还出现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减慢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速度。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正是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根据活动的进程、主题的更换、季节的变化、年龄段等进行环境的创设。开学初,教师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为幼儿新学期的到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境布置。幼儿进入大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日益增多,在环境创设时将“娃娃家”更换成了“探索科学区”,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增强。
在暑假环境创设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区域内创设情境和提供材料,同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在装饰中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内容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让幼儿在区域中尝试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特别是在科学区为幼儿配置了多种多样、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和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我们班放置了磁铁、放大镜、数字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卡片,供幼儿拼图。所谓幼儿的成长是在活动中实现的,为他们提高熟悉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游戏中成长、锻炼中提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班的走廊处,放了一些植物,有发芽的绿豆,有没发芽的玉米、红豆、蚕豆种子,自然角的秘密常常会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应再多花心思在环境创设上,努力为幼儿创设出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