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脑广义上来说有三大部分,第一是漂浮在你的脑壳里的大脑,第二是以三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为你进行自动导航的“身体脑”,还有是与其他人的大脑相连接的“镜像神经元”(比如你看到一个人手被猛兽咬烂,你的大脑中负责手的部分细胞也会产生同感,让你觉得不舒服)。而这三大部分中有关思维,对人类来说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莫过于可以用来思考的大脑本身了。
人类的大脑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和储存脑三个部分,反射脑原始而迅速,五感捕捉到的外界刺激、习惯、情绪、偏见和直觉均来源于此。它快速而节能,在大脑中通过最短的捷径来解决问题。思考脑用于思考、分析和决策,是我们智力的核心区,它缓慢而缜密,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很容易疲劳。储存脑只有在思考脑停止运行时才启动,是把思考脑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以形成记忆和经验的信息储备库。
接下来说一下拥有开篇所述行为的人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特点:
有四条锁链会让你的大脑充满了危险: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睡眠不足。前三条主要问题出在思考脑,思考脑会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休息(随时在线),不断切换任务(多任务并行),长期承受低压(负面压力),造成:机能下降(思维混乱,顾此失彼),让反射脑趁虚而入(情绪波动,无道德底线,冷酷自私,根据偏见和直觉作出错误的判断),并且在和身体脑的交互作用中失调,造成三大系统紊乱,带来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而第四条主要和储存脑相关,储存脑只有在思考脑停止时才开始工作,尤其是睡觉的时候(梦是储存脑正在工作的过程,帮你消化体验,构建记忆,平衡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睡眠不足会让储存脑应接不暇,如同双十一期间的物流爆仓,造成记忆混乱,想不起来事情,情绪失控,疲惫不堪。
听明白啦?那对策呢?
第一: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第二:批量处理任务,减少切换次数。(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是自己骗自己,大脑在不断切换任务的过程中疲惫不堪,丧失了专注的能力,有可能顾此失彼,漏掉致命的任务。)
第三: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每天定点起床,呵护好人类经过上万年演化留给你的宝贵财富:生物钟。
第四:积极的面对压力,留给思考脑更多的时间和空余来分析和判断,速度是思考的大敌,如果时间过紧,反射脑会取而代之。(不要让手机把你的每一秒空隙填满。)
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今天的这本《慢思考》哟,一本特别实用的大脑使用手册。
看完啦?赶紧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发会呆吧!
人类需要做大量的.决策,可以说人生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每个人都希望每个决策都能带来最终的好结果,但很遗憾,人类的思维模式存在大量的“缺陷”,导致做的一系列决策是“随机”的。地球上的生灵在上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每时每刻生存下去是第一任务,因此导致有动物性,也可以说是人性。
投资是个反人性的游戏,金钱得失的情绪波动,窄框架的思维模式,可得性导致的决策条件存在偏差等等。无论投资经验多么丰富,这些固有模式都无法避免。思维的缺陷主要来自:
1.一天24小时几乎随时在线,无论是邮件,微信还是手机,Skype,随时可以联系上,不管什么时候几乎秒回。
2.一边双手键盘上忙碌着,一边听着歌,眼睛不时扫一下手机,还跟你说着话。
3.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跟你生活在同一个时区,也不存在夜班因素,但发来邮件的时间经常是0:00-6:00之间。
4.无时无刻不在忙着,永远焦头烂额,永远火烧屁股,似乎全世界的事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似乎跟你多说一句话就要多损失1个亿一样。
你回想一下,这样的人是不是往往有如下特点:
1.做事毫无条理,东一头西一头,分不清轻重缓急,并且逻辑混乱,每天累的要死,做出的工作却质量低下。缺乏耐心,更缺乏创造力。
2.情绪波动较大,一会温文尔雅,什么都好商量,一会冰冷无情,甚至歇斯底里。
3. 受害妄想症,怀疑心极重,总觉得别人要害他,要骗他,全世界都在和他对着干。
4.情商低下,人品堪忧,极度自私,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可以迅速降低道德底线。
5.健康状况不佳,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很多。
如果你身边的人或是你自己有上述症状或倾向,那么要注意了,其病因可能在于:没有正确的使用大脑。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美国人,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xx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
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的是情感、记忆和经验,对事物迅速作出判断和抉择,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一般不常用的有意识的"系统2"必须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依赖的是逻辑、数理和概率,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抉择,它比较慢而且劳神,但使我们不容易出错。可很懒惰,经常不调用系统2,而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去判断结果。书中有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的特点和区别,指出了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直觉判断:
一要事件本身具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或不能清晰的表述。
二要通过长期训练学习,掌握了其运行规律。
历经长时间训练才能培养出直觉。比如,象棋、桥牌、玩扑克、医生、护士、运动员、消防员等,在面对复杂紧急的环境中,可以引发专家的训练有素的有效直觉,而直觉的有效性,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有机会培养其直觉性专业技能,而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取决于事件反馈的质量和速度。比如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没有机会得到病人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凭医生的直觉选用治疗方法是不可信的,他无法从反馈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医学专用师就可以,因为反馈是及时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紧急状态,所以,医学专用师的判断常常引起医生护士的高度重视,并常常是正确的,需要及时处理。
而放射科医生就没法得到他们诊断结果的反馈信息,所以不能相信其单一的直觉判断。即是在其本身有规律可循的环境,还得有选择的相信直觉判断。即面对的情况复杂紧急,可采用专家的直觉判断。
相反,做长期预测的股票人以及政治家,他们预测的环境本身无规律可循,所以,他们的预测是不能依赖的直觉预测,是无效的。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里,人们预测出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专业人士认为自己可以成功预测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指责。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要么是自我妄想,要么是利用巧合在说谎。
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任何人的直觉,包括我们自己!
本书还有很多引发思考的非常有趣的例子,很多我从未思考过但对生活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知道大脑是怎么工作,怎么偷懒的。还有如何使用直觉,也可以在使用直觉出错时为自己找到理由——不能相信直觉。阅读后能增添我们对日常小事进行思考的乐趣,还可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还有很多受益,大多变成了脑海里的模块碎片,写出来没有那么清晰细腻了。呵呵,能记录这么点也不错。真好!
偏离常态的行动导致不好的结果,往往会更让人后悔。人们会清理掉受到质疑的股票。会有一种因害怕将来后悔而作出不理性的选择。
个人认为可以减少这些思维缺陷带来错误决策的方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