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中蔺相所展示出的卓越的外交技巧着实让我佩服。他既能言善辩,同时也能把握时机,该出手时毫不含糊。两次随赵王出行他都立下大功,以至于回国后受到重用,“位在廉颇之右”。乍一看来,蔺在外交上为国争格功不可没,而廉似乎所争为“位在廉颇之右”理所当然。在这里我为廉颇这位越国硬实力的掌控者鸣个不平。
面对秦王时,蔺相如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对于秦王的挑衅与无理取闹行为,他也能巧妙回击,底气十足,那这些底气从何而来?当然,他自身的胆识不可或缺,而最关键的一部分其实是国家的硬实力——军事力量。秦王自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之人,面对小小蔺相如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秦王并非不敢***他,只不过为一玩物而绝秦赵之欢实属白痴行为,不如送蔺相如个顺水人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赵国国力尚且算是强盛,秦王才不敢恣意推诿,才需时刻权衡利弊。也正是因有武将、国家在背后撑腰,蔺相如才能挺直腰杆大展拳脚;倘若你赵国仅是个弹丸之地,像蔺相如这样造次,砍头砍到刀钝了都不会罢休,廉颇也应是大功臣,由此看来在外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国家的硬实力。
“弱国无外交”这真是条至理,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参加巴黎和会。会议上,中方提出收回战前被德占领的胶东半岛等地区。作为一个战胜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再合理不过了,而和会被英、法等列强控制,他们完全不顾及中方的利益而将德国在战前占领的土地特权等一并移交日本,中国却束手无策。说中国那时无能言善辩之人,我一百个不信,只是因为国家那时国力衰弱,根本没被放在眼里。国家硬实力太弱,软实力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前段时间,南海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次发言中,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调,南海问题事关美国国家核心利益。很明显这是美国对我国内政明目张胆的干涉,对此我们的`做法却是交涉交涉严正交涉,抗议抗议强烈抗议,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有人会说我国外交很软,但往深处想,在巨大的硬实力差距面前我们也只能这样做。虽说近些年我国国际地位逐步上升,美国霸主地位下滑可他毕竟还是世界霸主,不是哪个国家能与之单独抗衡的。因此,外交中起主导作用的定是硬实力。
当然,完全信赖武力也是不可取的,一个完全崇尚武力的国家定不会为世界所苟同,况且在不轻意动武的现代,软实力也是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积极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兼顾软实力,我国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的制度诞生了。从此刻开始,最早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老百姓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朝为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再者,社会就发展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局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方式也是通过这样传播下了的。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中国也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但我们却改变不了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观念,反而愈演愈烈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被夸张化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称它为“衡水地狱”。为什么我要这么称呼它呢?因为它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教育规定,超出了教育的限度,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我记得电影《致青春》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种题材的电影又进一步的深化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内心的程度。而外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很显然,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教育上强调的是做人,而外国是做事。所以外国的孩子们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中国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要比外国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改变这种教育偏激的现象?其实目前想要改变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第一,贫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钱人的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温暖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他们大多会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们更不会明白独立的意义。
穷困人家的孩子则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这样,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摆着应付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但只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所以应试教育被恶化了,人们也违背了中国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的妈妈说:“怎么考试考了这么点分,你看看人家XXX”。
孩子的压力太大,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的调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过激的现象。相关媒体也应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国家也应继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富差距的现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