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题记
一晃,仲夏的余热已经被一场迟来的秋雨冲刷干净。转眼间,我已经迈入了初三的校园。背着熟悉的书包,我来到了学校,观察着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头顶上却有一种莫名的压力袭来。对啊,初三了,真正挑战的时候到了。
初三,我们的学科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化学,chemistry。面对新的课本,一张陌生的面孔,新的老师,我心中不由得泛起了一阵莫名的喜悦。
“同学们,我叫廖灿。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化学老师……”简短的开场白过后,廖老师便开始了她的授课。廖老师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严谨的教学和脸上的那一抹淡淡的微笑。虽然我和廖老师的相处只有短短的十余天,(因为我才步入初三的校园)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她热忱的心和挚友一般的真诚。
廖老师已经做了二十余年的化学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所以,在廖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从未感到古板的授课、枯燥的说教,反而是愉快的讨论、活泼的气氛。纵然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于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廖老师却能让化学浅显易懂,好像化学与我们就是我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样。
廖老师并不只是一个单一授课的老师,她还会用不同的方法激励同学们。记得了廖老师让我们背元素周期表时,曾许诺:“如果哪个同学听写全部正确,我就奖励他一颗棒棒糖。”同学们好像没有听到一样。回头一听写,班上有八个同学听写全部正确,廖老师果然从包中拿出了八颗“阿尔卑斯”棒棒糖奖励给我们,还对着那些没有全对的同学们说:“下次争取哦!但是,一定要努力!”于是,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埋头苦干”起来,力争那一颗宝贵的棒棒糖。
廖老师很爱笑。同学们回答问题正确时,廖老师投以赞许的微笑;同学们回答问题错误时,廖老师投以鼓励的微笑;同学们指出她板书上的错误时,廖老师投以肯定的微笑……总之,廖老师的笑容,常常都让同学们备受鼓舞,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廖老师从来就不摆出老师的高架子,相反,她对待我们就像朋友一样。一天,我拿着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式找廖老师探讨。廖老师微笑着接过纸,仔细的分析着。“Good!很不错,继续努力!”廖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了可爱的笑容,就像个孩子一样。“以后你就是我的化学科代表,好好干哦!”“嗯!”我兴奋的回答道。
廖老师的平易近人不只体现在我们问她问题。还记得有一次,廖老师让同学们回答氧气的化学式。“O!”一位同学回答道。大家都大笑了起来。廖老师示意同学们静一静,然后微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的回答没有错,但那是氧的单质,表示一个氧原子,氧气应该是O2。请坐,回头你应该加强加强团体意识,别让氧原子落单。”全班响起了肯定的掌声。这就是我们的化学老师,平易近人的廖老师,我们的知心朋友。
廖老师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2年,她已经从风华正茂、满头乌丝走到了日渐老去、两鬓挂霜,长期的教学负担使廖老师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她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每次都要服下苦涩的药片才能缓解一阵阵钻心的痛,还要抱着疲惫的病体加班加点地做课件,操劳同学们的学习。每想至此,我都会不禁泪湿衣襟。这么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那就真的对不起她的劳累了!
算算时间,我和廖老师相处的日子只有一年。想到这里,我不免心生伤感。多么好的老师啊!却只有一年的时间和她相处,惆怅和感慨不禁溢满了我的心间。想到这里,我眼前不仅浮现出了廖老师的微笑。廖老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负您的重望!
古人云:“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廖老师,来年的六月,我一定会向您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教师节之际,祝您365天幸福快乐,8760个小时和和美美,525600分钟健健康康,31536000秒桃李满天下!
第二天下午,到了他儿子家里看到老连长的灵位,似有千言万语,说不出一句话,也让我感叹生命脆弱,人生短暂。在殡仪馆里,老连长平躺在鲜花丛中,身上盖着党旗,我围绕他身边整整转了十圈,他紧闭着双眼,那安详的面容, 静静的与空气凝固在一起定格在永恒的人间,5128(骨灰盒号)是留给亲人们永久的祭奠!
老连长年纪不大,还不满66岁,但这两年是疾病缠身,因心脏病做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加之糖尿病等多病困扰,旧年我去看他时,与生病前判若两人,原来魁梧的身材瘦的不成样子,一米八的个子,以前体重在两百斤左右,而今只有一百来斤,脸显得瘦小了很多,且没有血色,头发花白稀松,脑门前面的头发几乎全脱,个子看起来也矮了,手上没有一点肉,黑而粗糙,青筋暴的老高,真正是皮包骨,感到人有点变形了,身体相当虚弱,柱着拐杖,走路趔趄,说话有气无力,弱不禁风,由于以前烟瘾较大,痰多不停的咳嗽,看到他的身体状况我心酸,他反而安慰我。
去年我同他商量,希望他到处走走,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自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后,忙于工作,几乎是家里单位两点一线,就没有离开过他转业去的这座城市,他前两年年退休了,还想多发挥的余热,也没能出去看看,他病后也有这个打算,说等身体好些到北京上海去看看,可是因为疾病的原因,但身体不给力,一直没能如愿。我也一直想让他到上海待一段时间,今年也联系多次,他说等身体好些了一定去就,我在他去世的前几天,还打电话过去,结果说回老家两天时间,又突然加重,再回来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说话了,我计划去一趟秀山后,再去看他,没想到他走的这么快,连最后见面说句话的机会也没给我,也是我终生的遗憾。
我当兵到部队他是我的连长,到他1981年底转业时还是连长,他在高原部队服役了十七年。 其实我们在部队一起的相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不到(我80年4月到部队,81年9月考学离开原部队),但从认识到今天, 我和老连长相识已经三十三年 ,是战友也是亲人,也是我的恩人,从相识相熟,后来我一直称哥哥,他的子女都叫我叔叔,我也真正的感受到我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无论它职务如何变动,对外也一直称他老连长。
老连长1947年出生在河南西平,有于从小失去母亲,对我这个也从小失去母亲的农村孩子,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加之我诚实老实,他对我总是偏爱。
他1965年入伍,身材魁梧高大,性格直爽豪放,在部队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外人和蔼,但对家人严厉,尤其是对子女管教很严,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他的自从没为自己的家人、子女谋取私利,他的子女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挣得自己的饭碗,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能够在部队考学上军校,也是他督促帮助的结果。
我到部队是部队院校战士招生的第二年,部队院校招生前夕,我本没有报考的能力, 因为家里贫困,前后断断续续的只上过五六年学,虽然上过一年高中,也是中途辍学,与实际高中毕业名不副实,但他支持鼓励我积极报考,还给我报了名,为了我考学,他给我找来了初中高中语文政治和数理化丛书,让我抓紧自学,不懂的让连队的教员进行辅导,当时报考的人比较多,要先进行预考,我们大单位参加预考的有数百人,预考后留下一百人参加正式,我是预考留下的倒数一二名,当他得知我预考上后,连队也就我一个,他非常高兴,为了我的学习,把我从炮排调到炊事班,不参与值勤和出操站岗,减少训练占用的时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受外面的影响,他还腾出连队家属院的一间小房子,不值班时都在那间小房子里专心学习,那时连队的伙食不好,一年里大部分都是吃干菜(脱水菜),每周一两次改善伙食也就是香肠、腊肉和蛋粉之类的东西,打牙祭(吃肉)的时候很少。为了给我补充营养,还让连长嫂子定期到离连队七八里外的八一镇上买菜卖肉,做好了让他的小孩端给我,每天定期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对我的关爱远远超出了他对自己子女的关爱,在炊事班里,交代班里尽量让我少参单独值班和外出活动,所有就是临到我值班,几个老兵都会过来帮忙,连队的文化教员也每天定时过来给我辅导解疑,在连队,我这个远离家乡和亲人农村孩子,倍感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和战友之间的\'关爱。
经过努力和战友们的全力帮助,让我重新圆了上学梦,那年也是我们营里当年唯一考上军校的战士。录取通知到了连队后,山东的小侯看我的大衣旧了,把他新发的大衣换给我,重庆的赵副班长、连队的文化教员送我一套新军装,由于他的个子矮,头两天专门去了一趟营部换一套大的, 不少战友送给我日用品纪念品,离开连队时战友们夹道欢送,战友们给我扎了个大红花,敲锣打鼓给我送到营里,连长嫂子给我准备了很多路上吃的,连长把我一直送到一百多公里的团部,那时我在西藏的津贴只有九块钱,担心我到军校花费紧张,并另外给了我几十块钱的路费,那感人的场景让我终生难忘,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无论我在那里,都无比珍惜同志情战友爱。
入校后和不少战友都有书信来往, 我上学的当年年底,老连长就转业回到了地方,他专门托人捎信送来衣物 ,那时没有电话手机,他再忙都会定期给我写信,询问我的学习训练情况和思想变化,我有什么困难就告诉他。
我第一次休假去焦作看他,他看到我的进步非常高兴,在部队每次休假我都要去看他,他在地方张略着托人给我说媒提亲,比一家人相处的还融洽,那种关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让我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我毕业到部队后,他为我在部队工作建言献策,传授带兵,是他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在他的影响下,也让我走上自强不息的人生路,我坚持在高原部队较长时间默默的工作。
后来我也回到地方,要去S城,一开始他是持反对意见,说那里是大都市小市民,排外思想比较严重,离他远了,怕照顾不到我,看到我坚持要去S城,他也就不反对了。前些年由于一个人带孩子,小孩小家务事较多,去看他就少了些,后来自己想做点事结果没能如愿,他得知我做生意被骗失败,他安慰我鼓励我,就说如果那里待不下去了,随时过来,这里任何时候都是我的家。就在他病重期间,还为我的事操心考虑,交代他的子女把我当成家庭里最亲的一员,我有什么难处都要全力相助。老连长脾气躁,对比较亲近战友同事亲戚和家人发脾气较多,但他这一生,从没对我发过脾气,在他的亲戚朋友中也唯有我一。他是我的领导、领路人,是我最敬重的长辈和亲人, 是我终生感激的人。
如今他走了,虽然没能和我说上最后一句话,他的形象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言行活在我的记忆里,他为我所做的都历历在目,这亲情友情是我感受到最美的人间真情,让我永久留恋,永久怀念和敬仰。
我最尊敬老连长:一路走好!
我家有一个老物件,每次经过书房,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是一个老饭盒,是我外公传下来的。
饱经风霜的它,表面上十分粗糙,像一位老者微笑着望着我。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容易打开,每次只能小心地扒开一条缝朝里面看,一片黑乎乎的,隐约能看见一些黑色的斑点。看着看着,我又回忆起外公讲述的`他的故事……
外公说,那时他上大学,每天中午自带饭盒去食堂,食堂里的师傅就会把米放进他的饭盒里。外公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都在上学,家里生活清苦,每次食堂的师傅放好米还没有蒸时,外公就会从里面抓出一把米出来,这样每天抓一把,一星期就能攒一整盒的米了。外公每周把自己省下的一饭盒米带回家,给平时不舍得吃米的太婆婆吃。那一天,外公把省下的米捧在手上兴冲冲的跑回家,他还要告诉太婆婆,他又考了第一。可走进家门,看见病床上脸色蜡黄、毫无血色的母亲,他愣住了。“哐当”饭盒和米掉在地上。外公总跟我一遍遍讲述着这个故事,我每次听的都热泪盈眶。
那个饭盒在外公工作后还用了很长时间。外公说,看到这个饭盒就想到太婆婆。家人都十分珍惜它,一代又一代的人细心保护着这个饭盒,一遍又一遍的轻轻擦着上面刚落的灰尘。一天晚上,妈妈捧着那个饭盒严肃地对我说,这个饭盒是外公传给我的,现在我要把它传给你,你要保管好它呀!接过妈妈手里的那个饭盒,我手上多了一份责任。这个饭盒,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盒,它装满了艰辛,它是时光隧道的见证。它是外公成长同舟共济的朋友,它的故事像一杯咖啡,令人回味。
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物件,一个饭盒。它的里面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新一任“保护人”的我,要把这份爱的家风传递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