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点题”,有人称之为“画龙点睛”。既然是“点睛”,就应该有“一点即飞”之功力。你如果没有这成功力,在“点睛”时唠唠叨叨,颠三倒四,就不是在“点”“龙之睛”了,而是在描“熊猫眼”了。
“点睛”之笔是叙事火候达到lOO℃时的一次升华,它贵在精辟,贵在简明扼要,不需要你再去婆婆妈妈地诠释和论证。在记叙文写作中,这种内涵上的诠释和逻辑上的论证,都应该是通过记人叙事来承载和昭示的。你如果在“点睛”处还大段地诠释和论证,就在向议论文的方向“滑翔”了,这就犯了记叙文写作的大忌——文体不清。
记叙文的“点睛”之笔,应以惜墨如金为上,以“一语惊醒梦中人”为妙。为此,我们广大同学应练就“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金手指,只有这样,我们在“点题”时才能收“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之效。
在记叙文《圣诞书签》中,一个学习资料推销商在圣诞节到各教室送了一叠书签,但只够两人一张,班里一个活跃分子自告奋勇在每张学桌上发了一张,“我”先下手为强,抢到手中,真是爱不释手。不善言辞的同桌借阅,被“我”一句话呛了回去,但随后“我”便懊悔起来,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我感觉自己好卑微,礼让何在?同桌之情何在?我忙撕下一张纸工整地写道:“圣诞快乐!”附在书签上一起送至同桌面前。他先是一愣,接着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圣诞老人。
文末的这句“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
圣诞老人”,虽然只有区区15个字,却将本文的主旨从个人喜好升华为同桌深情,将“受惠者”升华为“施爱者”。卒章显志,虽则一句,但胜却万语千言,无尽之意,尽含其中。
上述“三宜”旨在“开前门”,正面引领;“三忌”旨在“关后门”,反面警示。我们坚信:你只要能让最适当的人,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适当的篇幅里去“点题”,就一定能使记叙文写作更加“给力”,更加“抢眼”。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等写下来。例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写景的文章要指明了场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2、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观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矗“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观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观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点题”的“点”是“点化”之意,“题”是“题旨”之意。记叙文中的“点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升华情感,深化主旨,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曲《雾里看花》)。记叙文中的“点题”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人物对白,二是作者旁白,三是道具(如、短信、博客等)呈现。“点题”不失为记叙文写作“增分”“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点”得精妙出彩,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