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70后,大学中文专业,曾做过十年摇滚乐手,做过十年记者,游走的影像诗人。最早看完他的那本《大国志》很受启发,立志拍一些方构图的照片,拍完兴致勃勃发给朋友看,被指认为是“严明式”照片,景大人小。总感觉这不是句表扬我的话,顿时心灰意冷。没有风格辨识度的照片,便没有风骨,这点自己还是清楚的。有段时间拍照失去了分寸,拿着相机来先一张3:2画幅,再来一张1:1画幅,心里才能踏实,现在再看那段时间拍的照片,属于邯郸学步,收获也甚微。
70后较之80后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严明的照片,看似模糊了时代特征,其实有自己的对于当下的认知和思考,照片风格充满了荒蛮的野趣,他用心弦触碰、用双脚抵达,那些城乡的边界,同一片天空下,目光抵达不到的存在。
摄影的普及,得益于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手机拍照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摆脱了原来需要暗房冲洗胶卷的工艺流程,让显影变得简单,成本上大大缩减,能立马看到拍摄的照片效果,让抓取高速动态的画面变得简单易行。摄影难就难在太好掌握,模式上太容易模仿,只要足够努力,审美不是先天不足,努力拍上一些时日总能有点收获。所以很多人得上几个奖项之后,便沉迷得难以自拔,最终落入构图的套路化,影像风格的沙龙化。在当下成为大师成为一种奢望,因为培养大师的文化土壤和时代机遇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前仆后继在影像的道路上追寻真理,坚守自己信念,关注时代与苍生的摄影人永远存在。
有幸和严明大哥20xx年在泰山脚下相识,推杯换盏,席间他说过一个词,至今对我影响至深:判断。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判断,对于事物的判断。判断是主观的概念定位,纪实摄影强调客观的主观记录,如果没有判断,就没有情感的注入,没有对时代的考量,更谈不上当下一个时髦的词,叫与时代共振。
那一夜,酒微醺、烟缥缈、心荡漾,仿佛自己有点打通任督二脉的意思。细算起来和严明大哥有两年没有见面,上次留言是20xx年刚过完年,骑摩托出行拍照,摔车后开进了路边的泥沟,好在运气好,车速慢,穿的防护用品齐全,及时拽车,人翻滚了两下,只是把双反相机的取景镜头摔瘪了,没有影响成像。严明大哥得知,向我问候,真的感到意外,也很高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隔不断骨子里共同存在的的东西,以及老天冥冥之中给安排的缘分。
收到他新书《昨天堂》出版的消息,立马和朋友人手网购一册。第一时间拿到签名版的书,趁着余温仍在,一口气读完。我想作为学中文的人出身,始终有些唐诗宋词里古风的胸怀,中国古代诗词讲究诗言志,这些照片暗含着,寄情于山川河岳的自我释放,悖离喧嚣的城市遁入荒野的自由,对偶遇的小人物的命运产生悲悯和希冀,并营造出恰如其分的视觉氛围感,从而引起与观看者之间深深的共情。
在一次专访中严明谈到自己是否江郎才尽?他说:“这个才应该叫“持续感动的能力”。我们看到东西,看到社会,看到人,我们还会有反应,会有感动,这就是你再继续去创造、去创作的一个根本。而且这个必须是你自己来做的,是在你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地磨炼、不断地生成的。你有这个持续感动的能力,就不会担心它有一天会才尽。”。很多听摇滚的朋友,听到最后会发现还是60、70、80年代的经典。最近崔健新专辑《时间的b面》里唱到:
站在变形的镜子面前
看到时间的A面
我和人们一样
只看到自己的脸
莫非里面还有你
正在被时代改变
这时有人大吼
嘿老子根本没变
《昨天堂》里的照片,散着着淡淡的诗意,又像棉花里遗落的绣花针一般能刺疼手指。在这个容易迷失自我,混迹饭圈的交际社会,能哪怕说一句,嘿!老子根本没变。这个范儿,太难得了。又拍又能写的摄影家少之又少,写得能走进读者心坎的更少。整本书的照片和文字读来,节奏松弛有度,娓娓道来。选择一个当年淘打口带,如果淘到尖货,一个最常用、最贴切,表达赞美和敬意的词汇,那就是牛逼!
紧硕的吹过原野的朔风,弥漫在江边的冰冷的雾气,召唤着客人前来惠顾的观日广场上的灯箱,还不知晓理想为何物的雪地里的花衣男孩,抬头看着天空的民谣歌手小河的背影,那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的旅人,那匹墙上的小马,那风化的佛像,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无论拥有怎样强烈的对生活的渴望,依然摆脱不了大时代对给个体命运的塑造。作为一个混迹于江湖,仍然在独立思考的人,手里的那把钢枪,红璎不那么扎眼,看起来有些时光的锈记,必要时,依然可以扎进现实中操蛋的部分。到老去的时候,沙哑的喉咙仍然会哼唱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歌谣。
早晨,伴着和煦的风,呷一口清茶。一些人,一些事,浮现在眼前。这时,我或站或坐,任思绪翩跹……
四年前,你第一次来到我们这个班级时,脸上有一块疤。同学们因为这个,都不大和你玩。第一次和你见面,看你不太顺眼。
老师把你安排到我的旁边。我们成为同桌后,关系越来越密切,整天哼着:“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与时间为敌,就算与全世界背离”这一句歌词,形影不离,连上厕所也要拉着对方一起去。
可惜,时间的飞逝,将我们的友谊中断。都说时间能抹去一切,可我坚信时间怎么也抹不去我们彼此的印记。
那次毕业聚会,班上组织同学买来布置教室的东西和零食。没有节目名单,全都即兴发挥。有的演小品,有的唱歌,还有的跳舞,一阵阵欢笑声传来,大家早已忘记了即将要分离的忧愁。毕业聚会快结束时,教室里十分安静,我与你紧紧抱在一起。
可是,之后,你选择了另一个地方读书,我们两个从此就分开了。
现在,我仍挂念着你。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回忆我们过去的种种。
影片生动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影片以情动人。渗透、贯串、充盈着深沉、亲切、滚烫的感情;它把国情、民情、村情、亲情、共产党干部与老百姓之情交融一体。上世纪末,市场经济风起云涌,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下陆区老鹳庙社区党刘伦堂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创造了下陆区多个第一:他是下陆区第一个办水泥厂的企业家,第一个带头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村支书,第一个搞村级工业园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带头人,也是下陆区同时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劳动模范的唯一之人。
一开场,大家就被冲突化的情节所吸引,因为村里的水泥厂濒临***,乡亲们要求已经在区里任职的刘伦堂回来重新接下这个烂摊子。一个“吃肉”的人转身回来吃“豆腐渣”,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他却服从组织安排,又回到当时负债300多万元的老鹳庙当党。他发誓要让机器重新转起来,让工人重新上班。工厂缺钱,他就四处奔波,找亲戚借钱,发动工人筹资,凑齐了3.5万元,回村的第13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了。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1990年水泥厂实现年产值128.8万元,上交利税15万元,从而一举解决了村民办教师工资、军烈属抚恤金,以及拖欠多时的村水泥厂工人的工资。集体富了,但钱一分都不能乱花,必须为广大居民谋利益。这是刘伦堂当了25年的“一把手”,一直信奉的处事之道。
“群雁高飞头雁领,打铁还需自身硬”,刘伦堂当村支书还给“两委班子”定下“四不准”: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准借工作之便收取礼物、 不准以任何名义侵占公物、不准为亲朋好友谋私利。社区各项收入,全部对外公开,每笔开支必须经过居民理财小组审核。“党员干部要讲纪律,更要讲学习。”看到刘伦堂书记在20多年的学习笔记中,在几次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都撰写了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在他的日常办公桌上,一副老花眼镜下面压着一本《反对浪费、厉行节约——重要论述摘编》,这位老党员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形象被定格于此。
他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的道路;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村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刘伦堂书记的.事迹给与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应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我生活的环境远比刘伦堂书记优越,但今天我感谢他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刘伦堂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全面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积极的以实际行动为黄石市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几分钟过去了,已经把语言组织好了的我微微抬起头,悄悄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只见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头埋在底下。我也赶忙把微微抬起的头深深地埋了下去,生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
“可以了吗,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呀?我一个人唱独角戏多没意思啊!”老师的声音在寂静无声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地清脆响亮。我迫切地希望老师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可是我的紧张和胆怯把我的双手紧紧地压着,我和大伙们一样趴在桌上,低着头不断地苦思冥想,希望老师能注意到我。那一刻,我在心里却大声呼唤着:老师,我会做这道题目,请让我回答吧!但此刻我却和大家一起,把头深埋在整齐的黑色方阵里。
教室里还是和之前一样,格外安静,仿佛空气也因沉默而凝结了。老师清亮的声音再次响了起米:“别害怕嘛,难不成我还会把你们怎么样?说错了不要紧,来,把头抬起来,你们脖子不觉得酸吗?”我和大家一起,把头抬了起来,而我的心里却继续在呼唤着老师。老师见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便决定点名了,我又想回答问题,又害怕答错,内心十分纠结。但最终想要回答问题的心情战胜了胆怯,我期待地望着老师,希望得到她的“垂青”。
可是,事与愿违,她一遍遍地扫视着班级,目光却并没有在我的身上停留下来。顿时,我的心里凉了半截。她的目光在别人身上停顿了一会,向我这儿飘来。突然,她的日光又重新移回到了我的身上,那一刻,我们四目对视,我用一种渴求的眼神告诉她:“老师,我会。”她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先是冲我笑了笑,像阳光一般,给了我勇气:“你能试试吗?”老师走到了我身边,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小脑袋,我顿时有了自信,快速地站了起来,几乎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那一刻,我既紧张又兴奋。我把早已组织好的话语一口气地说了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说得如此流利,声音如此响亮。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都说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坐下来的,我只觉得心在跳,剧烈地跳动。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整个教室。
窗外,樱花正艳,微风吹过,朵朵粉色的小精灵跳跃在枝头,那么热烈、那么欢脱,就如同我心中绽放那些喜悦的花朵。那堂课,我收获了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肯定;那堂课,将成为鼓励我战胜自己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那堂课,我将永远铭记……
我们的祖国,山川巍峨秀丽,风景美不胜收,文化博大精深。今年国庆我与家人同游双桂堂,更是深有感触!
来到双桂堂,映入眼帘的就是双桂堂高而宽的大门。翘角的屋檐错落有致,门上嵌有百颗柳钉,装有金黄色的虎头门环,显得十分雄伟庄严。门上的匾幅用烫金大字印着“双桂堂”。门边还蹲着两只石狮子。这两只石狮子尽显古老的气息,却不改它威武庄严的容貌,使人望而却步。
进了大门,看到了一座古宅子。古宅子前,摆放着几个大香炉,上面插满了香,烟雾缭绕。古宅的左右两边摆放着两座金塔,金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宅子不大,但是很对称。宅子正中央的玻璃柜里,端坐着一位“圣人”。这位“圣人”红脸黑胡,他端坐在那里,皱着眉头凝视着我们,似乎是因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打扰了他。圣人的两旁各站着两个童子,一个拿着宝剑,一个拿着香炉。在这宅子的两边,各有两个玻璃柜,每个柜子里都端坐着两位神仙。他们穿着各样的衣裳,怒目圆睁,盯着人们,样子十分庄严。
从老宅后面出去,是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像翡翠一样绿,里面生活着许多绿乌龟,都成了翡翠的点缀。池塘里的水像明镜一样静,树木、天空、楼房,都倒映水中……池塘的中间横跨着两座石拱桥,石拱桥上刻着双龙戏珠。那两条龙栩栩如生,在石桥上快乐地玩着宝珠,不亦乐乎。石拱桥上长满青苔,已经很古老了。尽管如此,人们依旧能感受到它往日的风采。
双桂堂里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两棵双桂花树了。走过一座又一座庄重神圣、金碧辉煌、端坐或站立着众多神仙塑像的老宅。我们就见到了那两棵桂花树。两棵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金桂银桂,才是成双成对。在两棵桂花树的中间,有一座凉亭,古色古香。两棵桂花树开满了花,金桂开满了金黄的小花,银桂开满了洁白的小花。微风一吹,就落下了许多小花来,落在土地上、凉亭旁,如下雨一般,多么美!花儿散发出浓郁而又清新的香气,让人无比陶醉。
走过这两棵桂花树,拐一个弯,我们就到了“500罗汉殿”。“500罗汉殿”里十分宽阔,像个开大会的会堂。它的中央,站着观音等四位尊者。最前方,端坐着金身如来佛祖,佛祖的两旁还站着两位金身罗汉。“500罗汉殿”里的数500罗汉,都盘坐在台子上,他们有的勾肩搭背,仿佛在聊天;有的哈哈大笑,仿佛被什么有趣事情逗乐了;有的把手伸到了天花板上,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本领……众多的罗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罗汉们,姿态不一,神色各异,更有一股说不出的神圣和庄严,让人无比崇敬!
到双桂堂的一游,更让我体会到了我国佛教圣地的庄严,我们的大中国啊,我爱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