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在我们年轻时,都有着自己那所谓的伟大的理想,当一位科学家、一位医生、一位老师、一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但都不曾去努力,最后只能让这些成为浮云……
或许,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差不多先生”。凡是他都是做的差不多,但是他并没有想过,如果“十”和“千”只是一撇之差的话,那为什么不把十都写成千,或者是吧千都写成十呢?如果火车等他了两分钟,那么他也许可以上车;如果在他临终前找的不是牛医,那么他也许可以活得更久;如果……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
如果,他在生前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不知道差不多先生,那么我们还可以想想一代诗仙——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的吧。小时候的李白不喜欢念书,常常逃课,到街上闲逛。如果李白没有遇到那位老婆婆,想必他并没有现在那么有名气。“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一句话,令李白很惭愧,从此他每天的学习他别用功,而且再也没有逃过学。最终,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如果,李白没有遇到老婆婆,即使是他好好学习可能也不会成为诗仙。
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我们可以稍微的努力一下便可以改变自己,甚至是改变世界。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如《9岁的抚摸》中小男孩因为偶然想起父亲出世的场面感到害怕而不经意抚摸自己的私处,被妈妈发现后严加批评而固化成习惯;《十三岁的疯狂》中的问题孩子因为妈妈唠叨、爸爸粗暴(根源还在于夫妻关系紧张)而深感不安全,处处与人为敌,动辄打伤同学也毫无悔意;《我的儿子要退学》同样也是因为父母离异让貌似优秀的高一男孩因为内心缺少归属感,觉得活着没意思并以死威胁父母劝他上学……因此要想培养一个心理健全、行为正常的孩子,父母必须首先学习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夫妻间的感情问题。
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要想想孩子平时的进步和可爱的地方心情也会随之转好,平时注意小心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状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要尽量把工作和家庭的琐事与教育孩子分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当你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脸上有了更大的笑容,家长也会有更多的笑声!!!!
五(3)班 俞杰家长俞全刚
2013年2月19日晚上,我收看了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那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面前我禁不住数次潸然泪下。其中林俊德院士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敬业建功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完美范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那强烈的爱国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林院士有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的生活极其简单,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环境有多么艰苦,不管事业的发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奋勇向前。
爱国、敬业、奉献,这样的理念已经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生命倒计时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这一切,他坦然、淡定,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长度都抛到脑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对林俊德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而言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普通的教师或学生,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衷心希望我们颛中的每位学生都能特别牢记颛中校园礼仪三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好少年,珍时光;齐努力,立大志。希望你们珍惜宝贵的人生黄金时光,每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也能象林俊德院士一样报孝祖国。愿我们师生们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天,用心努力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和班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颛中的人。
—李非君老师
xxxx年xx月xxx,在xxx中学我有幸领略了两位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新课改和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了真正一堂好课应该脱掉花俏的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
一直以为公开课是外在的绚丽,并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落实,是不适合作为平常课的。而此次的公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两位老师的课件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观,但非常的实在、实用。他们的导入简单明了,用时短,但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他们并不是花很多精力来对课进行外在的包装,而是如何挖深教材,讲透教材。他们巧妙的引导与实验设计,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只有闪烁着智慧,充满着创意,课的内容才会生动、深刻。两位老师几乎每个实验设计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个创新都成了本堂课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听课者学习的亮点。
课堂上,教师能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悬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能考虑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在探究、评价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学生,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总之,我的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科学课上的不足,在这几位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很多,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方面很多,我一定会努力下去,让我们的科学课真正的有所改观。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可悲的是,有部分家长身处在问题的漩涡中却不自知,受困于孩子问题的表象,整日里就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孩子拧巴,既不懂得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又不懂得自我救赎、自我学习和成长,结果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关系越来越恶劣,最后是自己痛苦,孩子痛苦,家人也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也有部分家长思想觉悟高、懂得反思,懂得求助,懂得自我成长和改变。
比如今天案例当中的这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好脸色,孩子的父亲更是简单粗暴,对孩子常常采取高压政策,非打即骂。一位情绪失控的妈妈加上一位简单粗暴的爸爸,无疑是孩子的恶梦。孩子十六岁时出现迷恋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等问题。
一个不被父母欣赏和关爱的孩子,一个心无所属的孩子,有今天的问题呈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庆幸的是这位母亲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辗转找到贾老师当面请教。她信奉“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决心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在我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所谓问题孩子的“回归”和“转变”,无一例外不是通过父母自身的学习和改变来实现的。
错误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成长的契机,犯错是通往正确的必经之路,暂时的迷茫、寻找人生的路径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当父母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实质和情感需求;接纳孩子的现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支持;从生活的点滴之处挖掘孩子的优势并加以赏识和认可;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价值感、成就感和存在感;当父母放下内心的焦虑,保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正念;读书笔记.当父母自身改变,给孩子做好福德示范和正能量的传递;当父母信心满满,把自己活成爱和信念的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内心的优秀品质就会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展现在父母面前的也都是懂事、美好的一面。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专家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但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是普适性的规律,但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专家再了解我们的孩子都不如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孩子。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深入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彻底地改变旧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拥有全新的行为模式,也才能给到孩子正确的、正向的、也是更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尤其是面对“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来说,只有自己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才能号准孩子的脉搏,对症下药。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祝愿我们都能在教子路上结出恒久迷香的果实!
“儿子,不要再看啦,看这么长时间,眼睛很快就会近视的`!”爸爸换完衣服,又苦口婆心地劝我。但我还是克制不住动画片的诱惑继续看,他又提醒了我第三遍、第四遍,我依然置之不理。爸爸说到第五遍时,声音渐渐变得严厉起来:“我最后再提醒你一遍!我现在数到三,如果你还看,我就把它砸了!”
我以为爸爸只是在吓唬我,继续装作没听见。不料,爸爸数到“三”,见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二话不说,劈手夺过我手中的电脑,走到阳台拿出锤子,几锤子下去电脑就没声了。我顿时惊呆了,爸爸怎么能这么做?那可是我最心爱的东西!我含着眼泪狠狠瞪了一眼爸爸,跳下沙发,带着满腔愤怒和不解离开了客厅,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摔上了门,并上了锁。
大哭了一场后,我渐渐平静了下来,慢慢意识到爸爸确实是为我好,自己确实做得不对。正在这时,爸爸敲门进来向我道歉,说他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我们父子俩总算是和好了。
人人都会有坏情绪,控制不好,坏情绪还会转化成暴怒。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足够的理智去面对它,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想方设法赶跑坏情绪。现在,我们一家人约法三章,今后再遇到坏情绪,大家要先想一想自己做得对不对,冷静下来后再该讲理的讲理,该认错的认错。你别说,这办法还挺管用的,你也不妨试一试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