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其知无用之用也。”溯其根源,便令人生疑:何者谓之用,何者谓之无用。
若为之积累,无用之物亦可成为有用之物。网络中兴起的装修新风,用生活中的小物品,点缀出新花样。当粉色的公主屋成为糖果纸点缀的梦,当积木大厦成为扑克牌造就的现实,不禁令人惊异:微小如糖果纸,寻常如扑克牌,无用的积聚,竟可以是美好。
若予以时间,无用之物亦可成为宝藏。古之海,是天涯,是望断,是“一别两茫茫”,是失去音信的代言词。而如今,海水是无数化工人眼中最大的资源,海洋元素溴、氯碱工业的雄起,是时间的演变使其发光。
若给以创新,无用有用便在一念之间。镁光灯下的无暇,时装台上的耀眼,无不是高光衬托的效果。而高光,却是由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云母制成。一念之间,为弃之之石,一念之间,为灯下明珠。
何谓有用,何谓无用,此本应运相生。有用为对人能产生所期盼方向的促进,无用为不能被人所利用。聚焦无用与有用,其实质为围绕人而产生的物的经济效益。以此定义,则文学与科学两者之用,高低立见:科技能科带来最大的用处,文学则是人情感的衍生品。但此论显然有悖于常理。再仔细品味,便会发现:有用与无用是一个瞬时的概念,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为人所定义,为人主观的判断,更为人瞬时的判断。
那么,有用与无用之间绝对的界限便突破了。有用之物本为无用,无用之物亦可为有用。如此观之,单为某物某事下定义“这是无用的”便显得可笑。这无疑是捏紧了时代盛行的功利主义的咽候:当其大叫“读书是有用的'”“考研是有用的”,却单单不喊“学习是有用的”,显然是肤浅的;当其大叫“人情要做好”“面子要卖”“台阶要给人家下”,却单单不喊“真心要交好”,显然是功利的。人们太过于重视什么是有用的,却不曾注意什么是有可能用的。
当人类在讨论“有用和无用”这个话题时,便已经站在自己的、群体的人类利益和发展进步这个立场上。为什么要发展文学?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天才灵感的汇萃,是命运闪光的奇迹。有了文学,人类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发展科技寻找前方,破开人类前进的道路。为什么要有哲学?这不仅仅是几个言之无物的问题,而是对人本体存在的探讨。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才能更好开发人类新的意义。有用和无用这个框定,是用于界定人类已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的,而决不是用于限定人的思想和外界的沟通的。如果用“有用和无用”这个套子锁住了人类的思想,然那么别说天空能浮起高楼大厦,就是连鲁班发明的矩子,用于烤制食物的火都不会有。而人类利益与发展进步就成了可笑的泡影。
因此,当谈起有用和无用时,请默默地在心中加上“暂时的”三个字,不要让框定已知与未知的架子阻碍思想的飘散,有用与无用转换的大门要随时打开。唯有这样,才能让“有用与无用”真正成为有用之物,而不是无用之土。
世间有太多的无用之物,糟粕之事,也许我们会创造出一种职业,去铲除这些无用与糟粕。殊不知,正是这些无用与糟粕,却能奏响另一番乐章。
在刚出生的那一刻,我们还静躺在母亲的脐肚中,包裹着羊水,拥抱着温暖。当羊水被神之指轻挑开的那一刹,我依稀看见外边的一丝光明,还有那隐约间传来的声音,很吵,涂满了激动。不知为何,心中涌出一股力量,亦或是一种本能——欲坠地。渐渐地,便有了执意,半是流汗,半是落泪,却不肯退让,不肯商量。终,坠地。
刚出生的我,大声抽泣,拼尽全力去呼吸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无味,却带着丝缕的芬芳。回望床上的母亲,靓丽的黑发被汗水弄得凌乱,满脸的苦涩甘甜不知被汗,还是泪所模糊。她身下的白色床单,开满了点点腥红,似在静默地祈祷,而褶皱的本身,让白色的床单俨然成了一块布,一块破布。
在里,在外,我和母亲,呼吸着同一口空气,同在流汗,同在落泪,闯出了这道鬼门关。
那一刻,有那么一种痛,让全身骨头位移的疼痛。而今的剖腹产却为一部分人免除了这超越生命的疼痛,这无用的疼痛。我们追求着结果,渴望着肚中的孩儿坠地。但,那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坠地。我们在追求有用的结果,有用的出生,有用的坠地,有用的婴儿,可忘了,都忘了——还有一种无用,那是让人恐惧的疼痛,以及婴儿那声无用,甚至低微的哭啼。
无用的疼痛,却是经历一个灵魂的洗礼。每一位接受过此疼痛的母亲,都是战场上的一位勇士,任身后的伤痕仍在滴血,依旧还坚守在前线。无用的哭啼,那是对生命最真切的呐喊,没有高音,却拼尽了一个婴儿的全力,将无用的音符,唱响了无用的最强音。
我看着在手术室黄色灯光照耀下的母亲,她像拂晓的英雄,在晨曦中向我微笑。我愿用我的哭声,为她奏一曲静谧与美好。
听啊,那无用的歌,唱得多美,让人心碎。我愿做一位去糟粕,除无用的作曲家,把每一件无用之事,换作一枚音符,谱写无用之歌,让所有人知道:无用有声。
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
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
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wu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
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
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
在混凝土搭成的高大建筑物中,我们过着物资充裕的惬意生活。没有人敢说它是无用之物,可恰恰是它把我们囚禁在了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寸步难离。
而在除夕夜,我们可以看着绚丽的烟花绽放在空中,散发在夜里,但也仅限于观赏罢了,既摸不着,甚至还污染大气,这样说来,烟花的确无用。还有挂在家门口的大灯笼,很少人会认真主意它,若非除夕夜,想来我也不会瞥它一眼,它也的确无用。可我们仍不会割舍掉这些“无用之物”,因为看似无实际用处,却于无形中营造了节日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年味,它们是节日的盛装啊。
我很难想象少了灯笼与烟花点缀的春节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我也很难想象摒弃所有无用之物之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不堪的场景。
一张纸和一支笔给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多大的用处,我们无法准确评估,但是,用它写出来的诗文歌赋却能几百几千年地感召着世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然而时至今日,曾奉为经典的传统文学却被视为多余之物,顶多供附庸风雅的人卖弄风雅之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无用之物因为不能带来实惠而被摒弃,我们都过分追求某些有实在用处的东西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短浅目光在作祟。
颜回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乐享大道,为“无用之物”穷困潦倒而不以为苦。我们达不到颜回那样的境界,但可以保持对精神的追求,不为“有用之物”迷了眼。
“无用之物”,很多时候,能消除我们灵魂的尘埃。而看似有用的有用之物不过是方便和帮助我们完成某件事情的工具,那些看似无用之物虽不能给予我们多大的具体的帮助,但它们却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内心。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余暇时吟诗怡情,悲伤时写文遣怀,更可以来上一场评茶论文,岂不快哉!
我看到的无用之物,犹如青山白水缭绕我的心间。
《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
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
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
“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
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
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
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想做一个有用的人比无用的人好。可是,我今天听了储老师的课,却改变了看法。
在上课时,储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来帮助我们来理解。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庄子带着弟子上山去砍柴。有的树木笔直地听着,而有的树木却弯弯曲曲的他们总是先砍直的树木,弯曲的树木却安然无样。口渴的时候就喝点泉水,甘甜的泉很快就干枯了,苦的泉水却剩下了好多。庄子带着弟子下山了,来到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家里做客。老爷爷家里有两只白鹅,想要***一只来吃。一只会叫的,一只不会叫的***哪一只好呢?当然是***不会叫的,会叫的还可以用来叫鸣。
还有一个故事是:有一个人种了一片葫芦。他非常勤快,每天都帮着他们浇水、施肥。过不了多久就长出了一个有小船那么大的葫芦。小葫芦可以劈成两半当瓢,那大葫芦就算它大,也没有什么用处,要的有什么用呢。
上了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有用与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时候做“有用”的人好。有时候做“无用”的人好。这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