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手的教学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叫韩芳敏的孩子,初见时给我留下害羞、腼腆印象的她,开学报到时经过韩妈妈的介绍,我才了解到她是一名半聋哑儿童,迄今我都清楚地记得韩妈妈跟我说:“老师,孩子就这条件,我们没太多要求,只要她在学校里安全就行。”时的她吓得躲在妈妈身后一直没敢露面。听着那样的要求,当时的我心里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立即向韩妈妈表示:在我这里孩子不会受到歧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她,让韩妈妈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我先从其他孩子入手了解敏敏的具体情况,得到的却是:她不喜欢和人任何说话,脾气不好,有时还会动手打人,没人愿意跟她接触的结果。用现下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当时我的感受,那就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可想着开学时韩妈妈那满心的无奈和心痛,不服输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有位年纪稍长一点的同事建议我:试着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着手,交给他们交流的方法,指导他们与敏敏先接触接触,然后找个合适的时间点再亲自和她接触说不定有效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通过向前任班主任咨询、主动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交流等方式,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锁定了两个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她们有副热心肠的女孩,她俩一个叫余宗荣是我的副班长;一个叫闫珍是我的学习委员。当一切准备就绪,带着忐忑的心情我先让珍珍和荣荣一
有空就在敏敏跟前活动,最好把动静闹大一点,不行就多叫几名同学一起玩,以便引起她的注意,先让她对活动感兴趣,但要注意她的情绪,不要惹怒了她。没想到这招效果不错。开始她只是偶尔瞅一下,慢慢的我发现她也有了想加入的***,我告诉孩子们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着敏敏想去又不敢迈出那一步的表现越来越强烈地浮现在她的脸上时,我觉得是时候向前迈一步的时候了,在一次课间活动时珍珍和蓉蓉在我的指导下,向敏敏伸出友爱之手,邀请她一起玩。听珍珍后来说,敏敏当时既高兴又害羞。知道终于让敏敏迈出了那艰难的第一步,愿意和别人接触了,我在心里偷偷地松了口气,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韩妈妈就高兴的来到我的办公室,兴奋地对我说:“孩子晚上回家给我说了好多话,虽然有一些她也不是很清楚,可她能感觉到孩子的开心。”并急切的问我她该做些什么?经过我们的一番交流之后,韩妈妈保证做到孩子在家时,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给她讲学校里的事,而我和孩子们继续按原计划进行。
不久的一个午后课间活动时间,我也瞅准了切入点开始正式与敏敏接触了,在她吖吖蒙语中,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由害怕到亲切的态度转化,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坚定了我要为她的学习负责的信心,于是我给她调换了座位,和珍珍坐在一起,勤学进取的她,在我和珍珍、蓉蓉等同学的帮助下,开始了真正的学习生活,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地生字拼读、书写、笔顺,数学中的比较大小,加减法等等,对她而言
就像是学天文。没关系,我们语文从生字开始边学拼音边学汉字,数学从数数开始,虽然过程很艰难,可褪去羞涩的'她表现地无比坚强,愣是在别的孩子玩时坚持学习,吃饭早早到校还是学习,一度我害怕她因过度学习让自己再次变得孤僻,还专门和韩妈妈谈了一次,可还是挡不住她对知识执着,没办法我就在课余时间陪着她,累了说说话或是拉着她找同伴去玩,同事们常笑我是“娃娃头”,而每次微笑回应时我心里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度过了整整两学年,敏敏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喜欢与人交流了,成绩虽然还是跟不上同龄孩子,可相比以前大字不识的她好了太多,用韩妈妈的话讲:我在她心里创造了奇迹,给了她希望。每每遇到这情况时,争强好胜的我总会不好意思地低头摸摸鼻子,一笑而过。由于韩爸爸生意上的原因,敏敏转学了,开学时我虽有点失落,却被另一拨可爱的孩子带来了欢乐、烦恼逐渐代替了。
不久我要结婚了,妈妈说出嫁时要陪盏灯过去,说这是风俗。于是我和未婚夫走进了县城一家大型灯具店,进了门,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的热情跟我未婚夫含蓄之后,极其热心地给我介绍我注意到的每款灯,直到我选中了其中的一款,在收银台报价时工作人员问了两遍才确认,我当时就很好奇,又不好意思多问,满心疑惑走在回家的路上,才从未婚夫口中得知他是敏敏的爸爸,是灯具店的老板,知道我们为结婚做准备,本来想送的,又怕有忌讳,只象征的收了些钱,而后在我们结婚当天韩爸爸还特地为我们送来了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敏敏长大了,性格开朗的她生活上能自理自立自强,家长也放心让她一个人出去做事了。每次回老家她总会到学校来和我聊聊天,讲她在外面的故事,高兴时我们开怀大笑,伤心时我会陪她落泪,并开导她、祝福她开心过好每一天。今天我想把这份祝福同样送给在座的各位:生活需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开心过好每一天!
通过转换视角和地位来思考问题,凡事先问一下如果我是学生会怎么样,体验一下学生的感受,领悟对方的思想与情感。教师与学生说话不能居高临下,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只要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时多点设身处地,多点体验对方感受,就更能接近他们的思想、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音乐欣赏可以刺激诱发学生想象。
而学生丰富的想象又能激发写作灵感。
如果将两者完美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经常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对学生进行想像习作训练。
如:听鸟鸣,想像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像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
对于小学生来说,奇妙的想象来自丰富的表象,为此,必须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为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准备条件,但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相应生动的言语,会使学生的想象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所以,丰富表象和发展语言要“双管齐下”。
既启迪想象,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借习作训练,设计《假如我是校长,我将……》、《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是……》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
我利用空余阅读了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文章内容自己非常感兴趣,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是把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作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辑为独特的三步曲即《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分解出的教育过程的三个构成部分为:教师—学生—集体,论述了相互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品格要求:“在精神生活的丰富方面我们应该成为少年的榜样;只有这样的条件在道德上我们才有权进行教育。”
(2)学生即受教育者,这三部著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受教育者的问题,解决受教育者的问题着眼点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个个体(其性格、气质、智力、兴趣、志愿、情感、等等)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发展所处的社会关系(家庭、街道、村镇、朋友、劳动、即他的微观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写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3)集体,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中。在“快乐学校”中,教师在真诚、知心、同情心和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学生集体,集体为每个人都理解的、感到亲切的共同目标所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断言,“集体的教育力量始于每个个别的人所具有的力量,始于每个人所具有的怎样的精神财富,始于他给集体带来了什么,他给了别人什么,人们从他那里得到了什么。”
详细读过《育人三部曲》以后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分解出并论证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主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并没有把它们比的作用一成不变地确定为:教师—主导者,集体—手段,学生—对象。这三个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逻辑如同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体系一样,是灵活的,相互关系紧密。书中的教学事例使我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例如: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把第二年才入学的三十一名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学前班,苏霍姆林斯基要在孩子入学之前,先教会孩子们会思考、感知和观察事物。这样“快乐学校”成立了:“在绿草地上、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牧场上等都留下了孩子们童年的串串足迹。孩子们生活在“蓝天下的学校”,孩子们幸福地坐在葡萄架下浓浓的绿荫里,并品尝着果实的香甜;快乐自由地登上山上,并聆听着虫鸟的鸣叫等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感觉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我会不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用爱谱写自己的教育事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