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诗词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
只是凝望而已。
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
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
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
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
“我听说过先生的大义,您是不愿仰人鼻息的人。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致于葫芦里面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
“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窍,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大葫芦不是一样的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将自己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里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洁的名声,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田的农夫屈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的思想也渐渐随着数据的快速更替发生了转变。
昨天的报纸,无用,丢掉;旧的软件安装包,无用,丢掉;过时的硬件被换下来,连收购的人也不要了,丢掉……人们习惯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可又觉得自己内心空空如也。也是没有办法,不适应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
一个退休的程序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程序不再为世人所理解,新的编程语言与更好的算法取代了他,他的那串无用的代码将沉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令他不免感到深深的伤感。
为了更快地奔跑,我们总是要丢掉一些东西,到后来我们甚至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我们拼命地装上我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却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能。
人类的物质生活总是在不断提升,可精神文化却被自己吞噬。他们太“能干”了。有了杜比7。1声道的家庭影院谁还去听口技呢?有了炫酷的3D打印,我们还需要篾匠吗?
我们看似很能干地抛弃无用之物,其实是自己的无能。
传统文化精神里蕴含的民族文化看似古旧无用,却能够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心剂。
我现在具有的一种淡定从容也许是小时候受过书法教育的熏陶。当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之类的实用目的去学习,而是出于简单的喜爱。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静静走。可以独自慢慢地研墨,找到自己舒适的浓度,而不是直接用现成的。可以自己随意地练,而不必拘泥于一两本帖子。不用担心自己写坏了、写错了,因为我又不是要像那些名家用顶好的金纸然后题名盖印装裱拍卖的。一切随心,安静,平与,感受笔尖每一根狼毫的流动,体会色彩在纸上缓慢渗透的自然。那时候人与事很慢,不用想太多的事。现在想来,更觉此无用远胜那些世俗眼中的有用之物。
每一种事物总有它产生、存在、消失的道理,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在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给一个时代留下过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只有无能者才会彻彻底底地抛弃他们。
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
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
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污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
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与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
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
有用,无用,顾名思义,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一事无成,才疏学浅。
有些大老板、富翁、政治统治者总以有钱就是有用,洋洋自得,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手下那些“无用”的人会怎么样。许多被“有用”的人看作“无用”的人经常自卑,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那些“有用”的.人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人。
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文章。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他便马上开始练字。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
“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
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
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虽然这些葫芦装不成水,但是你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了一只船……”把它们绑起来,成了一只船,这就是它们的潜力,也就是有用之处……
不要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因为,既然无用可以是有用,有用可以是无用,倒不如开发自己的潜力,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
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
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
“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
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
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
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