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爸爸的谈话交流中知道(爸爸在我上一年级开始就说过:父子也是朋友,只有平等的`坐下来交换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才能真正的提高知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本来考试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它是用来检查我们对学习过的知识是否懂了,懂了多少?多深?分数只是反映了我们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是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或者是评价一个学生聪明、认真的标准,有的人适合学书本知识,分数可能就高,有的人是体育型的人才,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就是不感兴趣,考试分数低不能说明他们笨或是差生,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现在到处都在比分数,认为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做错题目就是差生要受罚,这是不公正的,接受教育读书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知道文化知识,做一个文明的人,为以后的成长打点基础,做作业和考试是提醒我们记住一些知识,不是为了做排名或惩罚用的。校内的书本知识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心血编写而成的,当然是好东西,当她只是考虑了大部分人可能应该看的书和知识,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只有安心的去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这时候才能慢慢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才能知识的力量,我没上我补习班,但我坚持看一些其他写小学生的作文,我不一定把课本背的滚瓜烂熟,但我能从很多文章中讲解出我的看法(主要和爸爸交流,爸爸觉得先进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师生交流,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做,答案也不是一个只要有道理就是正确的,所以我没事时我就看课外书,任何种类的,有时候我都看到孔子和庄子等书了,尽管不懂,但里面的话很好听很有意思。
坚持读书,我们就会找到真正的自己,不要做考试分数的小跟班.
晨起,薄纱般的雾渐渐散去了,和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驱车前往被誉为“疑是恐龙化此山”的三清寨自然风景区。
一路上我都在专注的看着窗外的风景。那路旁的树,整齐的列队似受检阅的军队,彰显军人的气质,而远处的山,轮廓则依然朦朦胧胧,被雾淹没得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剪影,看到此景令我想到了水墨画中的山,这朦胧之美在画家们的笔下挥洒的淋漓尽致。
走过一段泥泞但却散发着泥土香味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山脚下。这段泥泞的路旁,水库中的水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的水结伴而行,欢乐的流淌着,似那一曲欢快的乐曲。带着这份舒适与恬淡,我们开始了爬山,但这汩汩的流水声却依旧久久萦绕在耳畔……
踏足在布满荆棘的山路上,我们无心观赏两旁的风景,只顾专心的走着,蜿蜒崎岖的路上,脚下是形状各异的石头和那些自然生长的植物,根本没有明显的路,而此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儿却已深深浅浅的踏出了一条狭窄的路。既而想到了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写“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攀爬过一段路程之后,一片连绵的山脉印入眼帘,山峦被迷雾笼罩着,显得神秘而秀美。又一个小憩,眼中的风景有了大的变化。再看那座山,雾已渐渐退去,一座形似“山”字的山体,清晰且真实的呈现在了眼前,此时感觉我们与自然间的距离更近了,不得不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差之造化,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出的真实美。
让心情游走在自然之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都市的凌乱;没有匆忙的脚步;也没有障目的高楼。自然中,没有任何娇柔造作的虚假;自然中的人,也没有了雕琢的痕迹,没有功利虚名的压力。
置身于山间,天地之间原来如此之宽阔!呼吸着带有泥土芳香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着阳光的温暖、风的和煦,让自己溶入自然,体味那种宁静、那份闲适,思绪拥抱着蓝天、白云。我,用心感受着回归自然的喜悦。
在山的怀抱中,尽情的挥汗,尽情的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尽情的将这自然的每处风景都收入眼中,印入脑海,尽情的享受自然之美!
闭上眼,深呼吸,与这短短的美好时光道个别……
虽然记者在李敬一教授的名字前加了那么多吓人的定语,宕子我仍然不得不说,教授先生,你错了,网络语言并没有你老人家想像得那么厉害,它糟蹋不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你老人家断错了案,糟蹋了你老人家心中神圣的祖宗和传统另有其“人”。你老人家真不愧为“四大名嘴”之一呀,平常习惯了信口雌黄倒不打紧,可在学术问题上,说出的每一句话却都得有充分的理据支撑,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李大教授不会不知道吧——你老人家说网络语言糟蹋了传统,可有什么实证依据,另外,传统被网络语言糟蹋过程的运行机理又是什么呢?
宕子我之所以认为网络语言糟蹋不了咱的祖宗和传统,首先是因为网络语言流行的范围有限。网络语言虽然有向网络之外扩散的趋势,如一些80后、90后的写手在写作中大量使用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但其主要传播渠道仍然只是在网络上,而且使用人群主要也主要只是部分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如果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就会发生交流障碍,因此,就算那些追赶时髦,标新立异,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青少年,在这种场合中一般也不会使用它——在大部分时间,他们所使用的还是正常的汉语和汉字。何况,就算将网络语言视为一种“语言污染”,可任何语言体系都象水体一样,对污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当水体遭到污染时,在一定限度内,都能凭借“自然净化”的作用,恢复到污染以前的状态。而且,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进行交流——如行话、黑话、暗语之类,就属于这种语言。这类语言具有与网络语言类似的特征,也经常侵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本交流与口语交流实践,似乎也并未见得已经糟蹋了我们的祖宗和传统,由此看来,网络语言同样不会。
此外,作为描述和建构世界的工具,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催生出新的语言。在此意义上,语言是时代的镜子,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语言的变迁中,存在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那些适应时代需要的,表现力强的词汇往往会沉淀下来,成为民族语言传统中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而那些已经过时,或表现力比较弱的词汇则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或通过改变其意义及用法而生存下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种可能被李敬一教授视为“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的新的词汇和用法的不断冲击,为每一种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体系的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当前,整个中国正处于文化大滑坡的.时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确实也同时被糟蹋了,但传统文化被糟蹋的原因绝对不是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病态的果实。与器物的传承不一样,文化的传承其实是一种“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性过程,即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重新解读,使传统文化在每一代人的头脑里获得再生,以应对现时代新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最需要的能力即是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危机”往往也就是该民族创造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萎缩、衰退——甚至缺失——的危机。
法国作家与思想家邦雅·曼贡斯当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里说:“思想乃万事之本:工业,兵法,以及所有的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运用思想。它是它们进步的原因,通过对这种进步的分析,它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如果专横权力试图束缚它,道德观念就不会再健康,实用知识就不会再精确,科学发展就不会再活跃,兵法就不会再进步,工业就不会再有新的发现而繁荣。人类生活最高尚的部分如果受到攻击,很快就会感觉到这种毒害作用逐渐向最遥远的地方蔓延。你以为你只是剥夺了它某些多余的自由,或者删除了某些无用的虚饰,实际上你那有毒的武器正好戳到了它的心脏。”
到底是什么玩意剥夺——甚至扼***——了国人的思想,并进而“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还是留待李敬一教授去细细地研究罢,宕子我才疏学浅,且人微言轻,缺少足够的话语权,纵使略有发现,又能如何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