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置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当前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育,实践课程要求不够严格,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但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课程,能够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主动探求知识的目的,提供及时、直观、全面的学习信息反馈,真正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就业导向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同学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较短时间内做出的成果很难得到竞赛组专家或市场的认可。再加之大学生就业压力形势的影响,同学们更多的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考取相关证书和学科考试,真正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人数越来越少。
(三)社会上“浮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内大学生遇到问题总有些同学说,“有啥问题找百度”,不敢主动需求答案,“便捷”、“急功近利”充斥着校园。学生的家长普遍对大学生在创新的思考和实践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支持,更多的持有否定和保守态度,不太愿意大学生去“挫折”、“冒险”。
(四)传统教学方式制约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教育中一直提倡“创新”,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着讲授式和实验室训练(灌输式),课堂教学时间较多,实践教学时间较少,影响着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内在作用。
(五)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参与率不高各大专院校都组织大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是总体参与率不高。经调查,一是大学生对科技创新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但真正付诸于行动却寥寥无几。二是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难度大。各类竞赛更多的是要提前掌握相关而复杂的知识,往往学生不愿吃苦而止步,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此影响。
(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未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认可度需落实,实际上,各高校教师或多或少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很难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学校或二级学院(系)未能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缺乏从本质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于未得到足够的技术指导,使得学生的参与无法持续深入地进行。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今,尽管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尚未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青少年缺少科技实践的机会。我国的青少年只有进入大学,或者是一些试验单位、科研单位才能够接触到科技创新活动,但我们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唯有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使青少年具有创新意识,才能承担科技创新的重担,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二、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善于学习,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牛顿曾经说过“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看到的比别人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科技知识,才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原理不断进行整理和组合,创造出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因此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要熟练掌握现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科技创新。了解科技的实时动态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我们明确目标的一个过程,可以使我们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那么,如何获取科技的最新动态呢?首先,我们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科技的书籍。其次,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获取科技知识。这些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实时的科技动态,再加上青少年的想象力,必定可以激发创新的火花。
2.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创新的源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扫机器人,在进行创新时可以以这种机器人为模板,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并运用联想的方式分析这种工作原理是否能应用到其他方面,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创新,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发现它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对其稍加改动,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称心,这就是简单的创新。
3.要培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纠正的,因此,需要我们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每一次跌倒都会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垫脚石,因此,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要正视失败,认真从每次失败中吸取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只要善于分析各种科技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科技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有人说成功的公式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根据这个公式可得出一下三个公式:成功—勤奋—机遇=天资,成功—天资—机遇=勤奋,成功—勤奋—天资=机遇,但,这些公式存在吗?很显然,她不存在。所以,我认为成功的公式应该是:创造=成功。
人们总是说神童“神”,其实这种神就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呢?创造就是想象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那么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根据字典上的意思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和失败相对。人么一般想象的成功是表面上的成功,是在物质需要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另一种是精神上的成功。正所谓人穷志不穷。只有精神上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成功的必备条件则是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其中也不乏盛世,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可能高于现在,但是对于那时环境污染的记载却几乎没有。而在近一个世纪里,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中,环境被严重破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人类的生存条件日渐降低,许多的生物已经绝种,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为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句。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最近的一个世纪,科技的兴盛,创造了无数的前所未有,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科学技术的运用发明了更多的产品,也使人类的***更加膨胀,带来了战争,于是大量开发矿产,破坏地形地貌,破坏了生物链,最终也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庄稼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用家畜的粪便或用河道里的於泥,腐烂的草,土地的特性得到保持,但在使用化肥农药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土地日益酸碱化,农作物也受此影响,而这种现象要大自然用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减弱。另外,河道中的淤泥日益增多,破坏了生态环境,加上工业污水使鱼儿无法生存,前些年,太湖大面积的发生蓝藻,使无锡市民得不到饮用水,也是这方面的因素。
而工业的发展更加剧了破坏环境的进度,石油和煤炭的大量开采,大量的排放和尾气产生了地球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产生了变化,引发了许多的自然灾害,如此长久下去,人类迟早会毁灭在自己的手中。
幸好人们发现了这种变化,许多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进程中也加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德国是一个人造森林最多的国家,在破坏的同时绿化相同的面积,从而保持了总的'生态环境。在我国,这种做法也在逐渐推广,运用科技力量,在发展中注重环保,但是只起到一部分的作用,同样,在太湖蓝藻事件中,许多的方法只起到了表面的作用,最后,放养了大量的鲢鱼去食用蓝藻,用生态平衡法则来解决根本问题。
近几年来,在我们农村,环保意识史无前例的加强了,建立了许多生态保护区,更多品种的生物回来了,在我家后面的河面上,多了一些不认识的水鸟,爷爷说四五十年没见到了,这让人感到欣慰。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使命更神圣了,责任更大了,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处处进行“节约”生活,从细节着手,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手机,回家我就开始鼓捣起来,手机称得上是一个掌上电脑了。晚上,我抱着手机,做着美美的梦:
我抱着我心爱的时光机器来到了街上,突然一个身穿英式服装的人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大吃一惊!仔细一看,这原来是为我们发明电灯炮的爱迪生大科学家,我向他介绍了这里是21世纪,他发明的电灯泡已经被投入到了人类生活中并得到广泛应用,他听了后,两个眼睛都直了。
我又带他来到了中国电信,他看到了一个个在玻璃展柜里面的手机,他一直摸来摸去。我听到旁边售货员在说,这个人可真是“乡下老头进城——头一回。”我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嘛,我想爱迪生看到这手机,他倒觉得是一件新鲜玩艺儿,爱迪生不明白为什么千里之外到处购买产品专利的企业机构能瞬间听得偏远小镇所传出的声音。
为了搞清新时代这项发明的原理,爱迪生访问了科研机构中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每一个受访者都知道他的大名,对他都尊敬有佳。“我们都是站在您的肩膀上走出来的!”他们纷纷谦虚地表示,并请他签名合影。“造福人类,好,好……”爱迪生抚着长须,“我走之后,看来,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创造啊……”
几天前,在科技课上,在科技杨老师带领下,领略了科技力量的强大。
科技有两个词构成,科为科学,技为技术,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涉及到科技,我们处处都在使用科技,例如电视,电脑,手机,最常见的电灯也是科技。
在这堂课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科技的发展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现的,例如200多年前,我国流行的一种疾病--天花。这种病毒感染迅速,而且不易治疗,几乎无人幸存,有幸存活下来的人也会生不如死,全身上下疤痕累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并没有掌握治疗天花病毒的技术,当时就有人发现,可你又经常接触的人根本染不上这种病,经研究发现,你们有一种叫牛痘的的病毒,可以克制天花病毒,但当时技术有限,无法把握好剂量,有些患者就会因此拒绝牛痘疫苗,一天有一个医生看到了一个绣花针,它将钉柄截去,沾了一点牛痘疫苗,量正好!他又将针刺入皮肤,疫苗只好从缝隙中流入体内,从此天花病毒得以压制,这真是一项伟大的科技创新发明。
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使用三根火柴和一根软绳,成功吊起九瓶550毫升的矿泉水,和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各种科技创新,这是让我们眼界大开。
科技课,让我明白当今社会科技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当今国内和国际上争相进行科技创新革命,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创新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新技术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作为向市场输送人才的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新时期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厮***”,按照“定式模式”进入大学,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一是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二是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三是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四是有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毅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中国大学生普遍很少具备的一种能力。科技创新是大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一个全新的思路去创造独有的设计,依靠个人或团队集体智慧,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做出最终的设计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意志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单单通过此类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问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