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班背完后,该我们班了。我们按排有顺序的入场,入场后中间一排做着,上、下两排站着。开始了,麦克风像传接力棒似的.,在同学们手中传递着。当刘勃含说到“一蓑烟雨 ”时,我的大脑飞快做出判断:“我要说溪边晚钓之翁。”我接过麦克风说:“溪边晚钓之翁。”把麦克风递给了阮明雨。可是高鹏旭竟然忘词了,他只好传给下一个同学,就这样传了两圈,我们班结束了。
开始抽查了,我忽然听见了16号。16号?那不是我的号吗?我赶紧过去。叫完了号,抽纸条排序。老天,怎么这么靠后?我暗暗叫苦。
我的前面有一个男生,背着背着,忽然忘词了。看着他一脸囧相,我想笑,他忽然想了起来,赶紧背完下台。
等来等去,到我了。我要背第2段。上台时,我的心像敲小鼓似的咚咚响。后来,我想:“都上台了就没什么好怕的。”于是,我尽量背好、不背错。背完了,我赶紧下台,回到班级。
这次比赛,我知道古人写书是不易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愉快的寒假结束了,回想起来,真的很快乐。
那天早晨,我早早起床,看到屋顶上披上了厚厚的“棉被”,玻璃窗上结了许多漂亮的晶莹剔透的“窗花”。我开心地大声呼唤:“弟弟,快起床吧!外面下雪了,我们堆个雪人吧!”
弟弟听到我的喊声,忙穿好衣服,跑到我的'身边。爸爸笑呵呵地加入我们的行列,用手滚了一个大大的雪球,当雪人的身子。我和弟弟也不甘示弱,齐心协力滚了一个小点儿的雪球,轻轻放在大雪人的上面,做雪人的头。然后,弟弟跑到屋里,拿来了两颗黑黑的纽扣,做雪人的眼睛。爸爸把一根红萝卜拿来,当雪人的鼻子。妈妈把剪好的红红尖尖的纸做雪人的嘴巴。我找来两根树枝,当雪人的手臂。咦?雪人怎么不漂亮呢?我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红红的围巾围在雪人的脖子上,又把弟弟的帽子戴在雪人的头上。这下,我的雪人变成了美丽的“仙子”,可招人喜爱了!
“宝贝,来!我帮你们拍照,留作纪念。”我和弟弟开心地站在雪人的身旁,“咔嚓”一声,爸爸把瞬间的美丽变成了永恒的回忆。
这就是寒假中我最开心地事,盼望着下个寒假早日到来!
学好语文,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词语积累,掌握文体结构,为写打基础。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课,讲得多而考得少,不听也照样能考好。这种想法就错了。其实认真听课是很学习语文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书本以外的`许多东西,作者的创作背景,环境、心情。只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把握语文的真谛。
这样,只要一遇到适宜的环境,书中所说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书中的语句这时候也就脱口而出了……
二
坚持每天写一篇。
有些同学把日记看成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事,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写日记的。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记日记就是把今天所学知识(包括书本上的、社会上的、自然界里的)和语文积累的一种复习巩固,是自己为自己书写的一本真实的自传。当我们年老时翻阅这些日记时,我们会觉得我们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不会产生虚度此生的落寞之感。
记得叶圣陶说过:“记日记是一种形成惯性的方法。”是的,一旦你真正养成了这种惯性,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写一篇日记,今晚你都昨不安生了。
三
多观察生活。语文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观察多彩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提炼者。要知道:生活语文!!!
这就是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以致用,我学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让语文为我添彩,让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这不,今天老师又让我们背课文了。这可是一个超级难的事情。我怎么背也背不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我只能记住两三句,经常是记住了前面,忘记了后面,要么是记住了后面,就忘记了前面,这可咋办呢?妈妈对我说:“你不要这么着急,心越急柴越湿,你先通读几遍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一句一句的记住,如果句子短的话,可以两三句一起记,最后,窜起来再记一下,要是碰到忘记的地方,再看看书,再记记,肯定会记住的。”我按照妈妈的方法,试着去记。可是,发现效果还是不怎么好。于是,妈妈又说:“记忆讲究的是方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即便你能背出来,但也很快会忘记的。其实,记忆可以有联想法,你自己试着用什么联想,印象更深刻,这样记起来既快又不太容易遗忘,你再试试看。”我又照妈妈的方法试了一下,发现好了一点,比原先记起来更容易一点了。接着,我就照这样的方法去背课文。总算谢天谢地的把这篇课文勉勉强强的背出来了。妈妈又对我说:“再多读几遍,有助于记忆,要不然,很快要忘记的。”我又照妈妈说的,又多读了几遍课文。
哦!天哪!这要命的文字,真够捉弄人的呀!
运用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着人物画廊中的又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他的可笑。阿Q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就能使人物个性在举手投足之间闪闪发光,就会使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具体感人。
怎样刻画细节呢?一是撷取小动作,准确地使用传神的动词。如:《凡卡》中描写他给爷爷写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想“、”蘸“、”写“、”抓“、”添“这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二是勾勒小景物,突出景物的特征、状态。如:《听潮》一文中,作者把海浪声化作具体形象的画面:”海在我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作者抓住海浪声轻柔的特点,展开联想,巧妙地运用比喻描绘声态,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给人一种含蓄而鲜明的柔美感。三是抓住小道具,突出小道具独特的含义及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三次出现的小粉板。没有小粉板,也就没有掌柜的在”端午“和”年关“想到孔乙己。小粉板上的酒债,是这场悲剧尾声中一个令人闻之泣血的音符,孔乙己的悲剧用一笔酒债告示结束了,让世人永远深思。
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为何要这样改呢?因为它具体形象地回答了:从哪里落的?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同理,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紧贴着崇山峻岭,一步三回头,慢慢下坠,万道余晖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房子的百墙变成红的了,柳树的枝条变成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色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也可以边写边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到底是怎样***?***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具体地追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声音、气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