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兔妈妈正在家里找吃的,他对小兔子说:“孩子我要个萝卜。”兔宝宝把萝卜扔给兔妈妈。兔妈妈说:“我去外面采几个大萝卜来。”兔宝宝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兔妈妈说:“我给你堆个雪人,好不好?”
兔宝宝说:“好呀!”它们堆呀堆,终于堆出了一个雪人。
兔妈妈说:“他少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兔宝宝你自己看看。”
“哦,缺了一双眼睛。”兔宝宝说。
兔宝宝拿两个种子,按在雪人脸上。说:“还少了个鼻子。”兔宝宝把小萝卜当成鼻子按在雪人脸上。按上去后,雪人又偷偷地把鼻子扔下来。兔宝宝再次按上去,雪人又偷偷地扔下去。兔宝宝说:“哦,原来你不喜欢这个鼻子。”兔妈妈说:“我去采萝卜了。”兔宝宝说:“妈妈,别忘了给雪孩子带个漂亮的鼻子回来。”
兔妈妈说:“好的.,宝贝。”兔宝宝和雪孩子玩了起来。玩一会,兔宝宝觉得冷了,兔宝宝回房间烤火去,雪孩子继续在外面玩。
雪孩子突然发现,兔宝宝的房子着火了。雪孩子急忙跑到房子里面,抱起兔宝宝向外跑。
兔妈妈看见房子着火了,赶快回到家里。兔妈妈找见小兔子后说:“宝贝,妈妈给你采了个大萝卜。”兔宝宝哭着说:“雪孩子没了。”兔妈妈说:“孩子你看那清澈的水就是雪孩子。”兔宝宝说:“它还会再回来吗?”兔妈妈说:“明年冬天它会再回来的。”
冬天的早晨,兔孩子和兔妈妈一大早醒来,兔妈妈给兔孩子说:妈妈要到外面去摘一个大萝卜。“兔孩子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妈妈说:”外面太冷了,不能去,你看外面下雪了,咱们一起堆个大雪人吧。“兔孩子说:”好好好。“
雪人堆好了,妈妈说:”你看,雪人少了什么?兔孩子看看说:“咦,怎摸没有眼睛”兔孩子去找了两个黑种子做雪孩子的眼睛。兔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雪孩子堆好了”。
妈妈说:“我去摘萝卜了,你和雪孩子一起玩吧!玩一会就进屋烤火去。”兔孩子说:“知道了、知道了。”小兔对妈妈说:“记着给雪孩子带一个漂亮的鼻子。”妈妈说:“哦,知道了。”
兔孩子一看,雪孩子会动了,他们我那两个就一起去玩了,玩了很久他们回来了,兔孩子累了对雪孩子说:“咱们进屋烤火去,哦,原来你不怕冷。”兔孩子自己进屋睡觉去了,雪孩子又去玩了,雪孩子回来后发现兔孩子家着火了。雪孩子急忙踹开门把兔孩子救了出来。等兔孩子被救出后,雪孩子已经慢慢融化了。雪孩子没有了。妈妈回来了,看见家里着火了,小兔不见了。兔妈妈伤心的哭了,后来看见兔孩子在雪地里,妈妈急忙抱起兔孩子,小兔醒了,哭着说:“妈妈,雪孩子不见了。”妈妈说:“雪孩子为了救你,融化了!”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蒙特梭利主张: 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 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
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