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定义: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自己观点、立场、态度或主张的文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难道学历越高素质就越高吗?
不是!!!!!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就从这说起吧,抗日战争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历经了八年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会涌现无数的英雄,但不可否认的',汉奸也会有许多,大家再想想,如果再来一次战争,谁又会是汉奸呢?我想沦陷城市的高官、富豪、名校生会是不二人选,你也许会说怎么会呢?他们的素质一流,你会忘记当时5·4爱国运动吗?那可都是学生领导的,我要对你说当时是当时,那是人们的信念,就是要保家卫国,振兴中华,而现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名校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在外企,享受高工资的待遇,为了得到老板的赞赏,升职加薪,得到自己的利益为他出谋划策,使我们本土企业难以生存,这就是所谓的高素质?
回到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成功吗?我质问
上海世博成功的展示了,中国人的“高素质”。
中国人学历高了,素质低了,收入多了,人品少了。中国人要想真正得到外国人的尊重,素质提高很必要!
记得素质高永远不会等于学历高。
放学回家的是候父亲曾跟我聊天说道,小学时,我们的校长曾说:广德这个地方的学校是个怪胎,广德的私立学校异常发达,而公立学校却很弱,为什么,难道私立学校真的好一些吗?但是在别的地方好学校都是公立学校,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广德公立学校的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他们不去管学生。我的父亲有在这上面又提了个问题:“这与老师管不管学生真的有很大的关系吗?我不敢说没有,但绝不是全部或者是多数,难道学生没有自控力吗,不会自己学习吗,如果是那个学生不是自己去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是呀,如果是一个学生自己放弃了自己,不愿意去学,不愿意去争取,那就算老师再好有什么用呢?结果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无非不就是一个“名师之徒”的名号与无名老师之徒的名号,仅此而已。如果一个学生他自己愿意去学习,那么就算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老师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会想着法子去学,去探讨。学习的精神是阻挡不了的。而名师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方便的学习环境,少走一些弯路,领导你去学习,给你起个蒙,还是那句话“仅此而已”。想一想向钱学森,杨振林他们的老师真的很出名吗?实则不是,他们的老师你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那他们有是怎么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去学,急迫的去学。
当然也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没有堕落而是缺少一个目标而已,一种决心,一种梦想。当然这梦想或者目标是说什么长大要当什么宇航员,要当作家,要当科学家。而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念。举几个例子,近代时期中国激荡不平,天灾,人祸,国乱,被入侵等等。在这种环境下***坚毅的去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确切的说他到底要干什么了吗,答案是:有也没有。其实他并不知道他日后到底要去做些什么,所以他没有。但是他有是在说他明白他日后要向什么方想去努力,他要去解放中国,他要去让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来,让世界大国的花名册上出现这样一个国家“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需要什么么他就去学什么,他原来是一所海军学校的学生,如果按套路的话,他日后是一名海军,但是他的志向是去旧中国,所以他走上一个危险的道路,成为了中华人民共产党的领导者,去领导中国解放。而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他是这类人的一个很好的代表。但是如果他从小过着如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日后的成就真的有这么大吗?不敢说没有但是会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吗?因为一个信念导致他拼命的去学习。
还有一个例子,被誉为“民族魂”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他一开始是从文的吗?不他原本是学医的,准备医学救国,但自从看见了麻木的中国人吗,他明白他要解放人民的思想而弃医从文。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去学什么。这便是他不断学习的理由,所以他也就自己自觉的去学习。
所以这些例子都证明了现在的孩子不是懒惰了,而是缺少了这样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决心。
中心论点是什么?
论点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观点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找论点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
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注意]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辨别论证方法: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的答题顺序。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什么什么的事例,具体地有力地证明了什么什么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信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论点,进而证明了什么什么的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什么比作什么什么,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什么什么与什么什么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什么什么的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
(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
(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
(3引出论点或论题。
第x段“xxx”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
(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
(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某个段落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1名言/事例/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事例/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3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1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
(2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请阐述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答题思路】
(1先提出……的论点;
(2然后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3最后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时,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行,一般答题形式为“观点+理由”。
【答题格式】
(1联系原文内容或论点。
(2要有明确的观点、确凿的论据。
(3不要泛泛而谈,阐述理由时,要论据充分、典型,也就是理由恰当、全面。可以引用名言或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4语言表达要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生动、鲜明等特点。
君不见苏东坡高歌“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君不见昭君奏响一曲百年好和的动人曲调,君不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传颂千古,君不见“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文人***客成其千古文章,那是因他们正视自己心坎,勇于跨过心坎,找准位置,绽放生命的精彩。
周瑜在赤壁高歌,孟德在赤壁低吟,而真正使赤壁被赋予传神色彩的是苏东坡。东坡狂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被贬遭人排挤,但他却不意志消沉,用乐观向上的态度跨过心中那道坎。他于客游于赤壁之下,他感怀于“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读懂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侠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轻风,与山间之明月,是吾与子之所共适。”他用乐观跨过心坎,虽无高官厚禄无如何,但是却可以自在闲适,与山水同乐,与民同乐。他,正视心坎,跨过心坎。他可以任其云卷云舒,坐看花开花落,何不快哉!
“别长安,出潼关”昭君怀着一颗奉献的心奔赴匈奴。汉匈和亲,令多少粉黛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昭君用软弱的双肩托起这份国家大责。你虽知前路不顺,但是毅然跨过心坎,演绎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旷远曲调。你将韶华的容颜散落在沙漠,可是在你身后却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的'景象。正视心坎,勇于跨过心坎,你在大漠留下一曲旷远的胡笳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豁达明朗,可谁又想它的作者却选择卧轨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看到了内心的彷徨,却不选择正视他,也没有勇气跨过这道坎。我们在悲叹文人的消逝,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正视心坎,勇往跨过心坎,我们才能向着成功的人生迈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坎,可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那就是因为我们如何面对这道坎的结果。正视心坎,努力跨过这道坎。我们就可以和昭君,苏东坡一样“柳暗花明又一春”。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努力跨过这道心坎,我们就可以更靠近梦想,绽放生命的精彩!必须跨过这道坎,寻找自己的永恒和追求。生命就有意义!
在许多不该沉默的场合,人们往往用“沉默是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我很是不理解,沉默的价值真的是金吗?
试想,如果沉默是金,为何人们会崇尚“毛遂自荐”?为何人们会赞扬闻一多“拍案而起”?如果沉默是金,为何商家要不惜千金做广告?为何选举时要用演讲来拉选票?如果沉默是金,为何法庭沉默结果多为败诉,为何谈判中沉默往往意味着僵局?如果沉默是金,那么金又在何处得到体现呢?
报载:X年X月X日上午,一少年不慎落水,其伙伴向围观者求救。围观者无人肯应,硬是看着少年永远地沉在“水中”。花儿一样的生命在沉默中含恨而去,这样的沉默又有何价值?弃之犹恐不及,如何能与金子媲美?显然,沉默不是“真金”,那么沉默者为何沉默?
“沉默其实是一种解脱”,郑智化的歌道出沉默者的内心世界。沉默者用“沉默是金”来装饰自己,逃避责任,沉默正如“镀金”,给沉默者的自私、软弱,镀上一层虚伪的光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为了逃避责任,有些人在遭遇不公平的事时,比如在不良青年的无理要求之后,保持沉默,他们自以为这是恬静隐忍的.美德。殊不知,正是他们的沉默,使那些盛气凌人的人更嚣张,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这种“美德”,不要也罢。
不过,请别误会,不是说沉默一无是处。有时候沉默,如听音乐时,确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只是说,在不该沉默的时候,就不能沉默。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也是这样说的。沉默者,爆发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