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小学三年级的流水账日记怎么写)

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小学三年级的流水账日记怎么写)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02-26 10:26:01
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小学三年级的流水账日记怎么写)

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一】

只要微笑还在,这个世界就不算太糟。

——题记

我以37度角望着天空,天空被夕阳渲染成淡绛色,不过这仰望的角度不是30度,也不是45度。因为以30度角看,会看见黄叶正纷纷扬扬地落下;以45度角看,会看见鸟落满哀情的羽翼。不过,就算是以30度或者45度去看,看到了那一幕愁楚,也没有关系。只要微笑还在,多少度角也都会炫彩。

毕业考前夕,我忧心忡忡地问妈妈:“万一我考得很糟,那该怎么办?”妈妈的脸上漾起一抹微笑,空气中都氤氲着甜。她柔声说:“只要你不顾风雨,微笑面对并全力以赴,一切大大小小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不会太糟。”那晚,妈妈的微笑伴我度过了难熬又漫长的一夜,信心已为我的`出战镶了一道花边。

考试当天早晨,伴着黎明我们早早来到学校,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考点,班主任用手势示意我们停下,并一改平日的严肃,给了我们一个颇有回味的微笑。她语重心长地说:“考试时,大家不必紧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力了就好,老师等着你们笑着凯旋归来!”她笑了,我们也笑了,微笑在这一刻是那么的温暖、有力量。

监考老师把试卷发下,大家都沉着地攻克一道道难题,反正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希望。监考老师微笑着为我们贴好条形码,如同吹皱一池春水,考场紧张的氛围顿时被这一抹微笑融化。我望着她的微笑,发现她的嘴角上扬,如黑夜的灯光,冬日的炉火,妩媚的青山,还有雨后的草叶。顿时,感觉考卷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汉字和符号,也如优美的音符在我的笔下愉快跳动……

考试结束,微笑还未消散。同学们争相对着答案,我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当得知自己的答案与他人相同,那微笑就会愈发浓烈。就算答案有所不同,但微笑也在,因为毕竟自己努力过、奋斗过,即使失误又有什么关系。

成绩出来了,所幸我的成绩还不错,尽管与预想的结果有点小差距。但这又有什么?现在进入初中了,过去就成为了历史,需要珍视的是现在,是未来。人生,需要的是向前看,只要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那么微笑就会是最好的武器,成功就会是最后的归宿。

我喜欢收藏,收藏一朵花的芬芳,收藏一棵树的繁茂,收藏一个一个或伟大或平凡人微笑的表情。“心雨晴也雨,心晴雨也晴”,我将伴着美好笑靥如花地走进下一个征程……

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二】

。近两年的中考作文,倾心交流、触摸内心的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例如2011年《悄悄地提醒》(上海题)、“——,我对你说”(泰安题)、“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巴中题)、“有句话儿在心头”(徐州题)、“藏在——的秘密”(株洲题)、“说句心里话,我也——”(贵阳题)、“其实,我也想——”(十堰题)等。此类命题往往不在情节上比差距,而是在笔触细腻,运用独白、呼告等手法进行心理描写等方面见高低。很多考生不适应这类“柔性”色彩较强的命题,描写粗糙,手法单一,失分较多。因此必须注重心理描写训练,努力做到“情节不奇,心理却特”。南通一考生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开始叙述的情节很简单:我发烧——一直“严肃刻板”的老师用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路上被小轿车碰擦——老师不顾自己,急速回头“一瞥”并搀扶我——我怔住……至此,这段文字以叙述为主,还不到300字,作者接下来将镜头对准老师的“目光”推出一组特写,展示了超出一般的描写功夫。请欣赏:

你的眼神好温和,不掺杂任何因子,如拂堤的杨柳,平和我心中的焦躁。

我心中的恐惧如汹涌的暗流,却被这眼神止住了,在这温暖的眼神里,我似乎觅到了久违的阳光。

当黑暗绝望的海潮退下,心灵的浅滩上,只剩下阳光闪耀的温暖;当冰凉干燥的雪原融化,生命的季节里,我迎来久违的光芒。

你刹那的目光,化作席慕容的山月,拂过我的额头,拂过我的肩膀,衣我以温暖之裳。

你刹那的目光,化作戴望舒的雨巷,笼住江南的烟雨,笼住绵绵的情思,着我以温润之光。

那一刻,我在这并不温暖的时光里找到最美好的触点,心灵受到触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了,只留下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

那一回眸,使我终于找到了春暖花开的心灵世界,请允许我深深感念。

当三年的`温凉已成过往,在我生命的春日里,让我们举杯,让我在这为你饯行的酒杯里洒下你所赠与的春天。在未来的林荫道上,当轻风拂面,暖意熏人,我会记起你,老师!

那一刻,你的目光,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作者机智地让情思“定格”在老师“急急转头”注视“我”安危的“那一刻”,振起联想之翼,凭着较为厚实的古诗词功底,以400多字细腻温婉、流淌诗意的心理描写展示“春暖花开”的心灵世界,形成文章亮点,终于打动阅卷老师,获得满分。

三年级作文还在记流水账【三】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