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一只很大的'蜘蛛,比手掌还打呢。
蜘蛛慢慢悠悠地爬到了一位女生的鞋子,女生低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连忙站起来,一边大声叫“有蜘蛛!”一边不停地甩脚。课堂“惊魂”开始了。
全班女生一听,几乎四散开来,妈呀,有的跳到了桌子上,有的站到了椅子上,有些胆大的男生的主动上前用扫把打蜘蛛,有的男生趁乱起哄:“警告!警告!蜘蛛来犯。”女孩子被吓得东躲西藏。
这时候老师走进了,一眼就瞄到了蜘蛛,红彤彤的脸马上变得苍白了,老师安抚大家:“同学们,不要慌张,让它自己爬出去。”我看得出老师也很怕蜘蛛。
之后,那只蜘蛛就在教室里肆无忌惮地乱爬,当我们是空气一样。由于我们的尖叫声把别的班级都吸引过来看热闹了,根本没有一个人敢冲上来消灭蜘蛛。幸好,没过多久,这只蜘蛛觉得无聊就慢慢悠悠地爬出去了。大家见此情形总算松了一口气。
拿到这样一个题目我们不要急忙写作,而是要分析一下题目。很多人《朋友》一看到“朋友”二字,就很自然地联想到男女朋友,然后就只能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打转转。其实,“朋友”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说,一老一少之间、两个残疾人之间、一个阔佬和一个电梯工之间??都可以是朋友。您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来选择一对独特的朋友来展开构思。比方说,在某个人和某种动物之间能不能成为朋友呢?请看下面这个构思:
阿弟6岁,刚上小学。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只他叫作“黑子”的大公鸡。这只鳮是他从小鸡崽养大的。阿弟每天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召唤他的“黑子”,然后把放学路上捉到的虫子喂给它吃。然而,这鸡却给大人带来了麻烦。因为虽然他们家住在北京的大杂院里,但那里也有“八不养”的规定。更何况天一麻麻亮黑子就叫,吵得邻居们睡不好觉。所以,那一天阿弟的妈妈就同阿弟商量,要把黑子宰了。阿弟一听就哭叫起来,抱起黑子就跑。可他哪里扭得过大人?再说抱着黑子也不能上学呀!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家里的菜刀藏起来!这样妈妈就没办法***鸡了!阿弟把刀放在书包里,带到了学校。放学回到家后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阿弟吃得特别香。饭后,他四处找寻黑子却不见踪影,他这才知道,刚才他吃的那菜就是用黑子的肉炒的。阿弟“哇”地躺在地上大哭。从此不肯再吃鸡,连过去他最最喜欢光顾的肯德基大门也不肯进了??
这个单亲家庭里只有爸爸他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可儿子不知道什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构思:么心理原因,任何心里话都不肯对爸爸说。爸爸用尽了办法也一无效果,他因此很伤心。但是一天,儿子突然在学校里接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写信的人叫
“波波夫”,是他最爱的卡通人。那“波波夫”似乎很同情这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甚至很知道他内心的苦恼和秘密。儿子开始和“波波夫”通信,他和从没见过面的“波波夫”成了好朋友。他把自己最最隐秘的事情对“波波夫”说,而“波波夫”总是在回信中乐呵呵地给他出主意。由于“波波夫”的指点,他开始理解自己的爸爸,这使爸爸非常惊讶。儿子甚至成了爸爸的好朋友。可是儿子生日的那天,他却有点伤心,因为他无法把蛋糕送给他最好的朋友“波波夫”吃。爸爸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爸爸病了,住进了医院。孩子在爸爸的抽屉里翻出了很多“波波夫”给他写信时用的那种带有卡通形象的彩色信纸。儿子立刻明白了!在医院里,他抱着自己的爸爸感动地说:“你这个坏爸爸!我其实早就知道‘波波夫’就是你呀!”再后来,爸爸的病好了,可儿子却总叫他作“波波夫”了。
您看,尽管这个小品构思规模大了些(估计要充分展开这个故事怎么也得30分钟胶片),但很有点动人的温情。而且它的内涵也比较丰富,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父子之间若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真需要下点功夫。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可见立意在写作上的特殊地位。可以说,确立好的'立意是写作成功的一半。
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乃文章之灵魂,它主宰着整篇文章。没有主题的作文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积极的意义。
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能有意识地去挖掘主题、确立中心思想,因而作品显得思想肤浅。“千古文章意为高。”所有的写作技巧最终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没有灵魂的文章无论技巧多么高超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文字的罗列,是不可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的。
小品《小棉袄》主题十分明显,就是表现人间真情,父女情深,父爱如山。小品将老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和担忧,升华为普天之下父母的心声,而且表达了对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
写作记叙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传达某些思想情感。记叙文用形象说话,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比如我班学生王超的作文《肉茧》:父母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我放学后要先到店里,去充当服务员,虽忙,不亦乐乎。闲下来时,我坐在厨房的角落里喝水,懒洋洋地回答母亲的问话。这时母亲正在切肉。肉必须冻上后才能切出大小合适、厚薄均匀的片,母亲个子不高,台子上放着一个两臂拱不过来的厚案板,木制的,用铁丝箍起来,早已让烟熏黑了四周。上面再放着冻实在了的肉,母亲个子不高,她要踮起脚,将整个身体的劲都使上才行。只见她肩膀微微颤抖中,“嚓”的一声,从刀口倒下一片鲜红的肉,,每切完一块,母亲用手捋捋头发,用袖口擦擦额上的汗,问问我话,再切。我仍懒洋洋地回答。
吃饭要等客人走后,时候已经很晚了。看着母亲端饭的手。我突然觉得有些怪异,我让母亲伸开手掌,只见她右手虎口处有一块十分显眼的茧肉,使母亲的手一点也不匀称,甚至显得难看。可当我把手放到上面时,我整个人静止了,木了——你不会想到那种硬,那种用指甲一抠会发出“咯咯”声的硬。我想起母亲切肉时踮起的脚,想起母亲微抖的肩和握菜刀的手。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母亲整个身体的劲,乃至整个生活的重量都被那肉茧承受,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当母亲把手伸回去夹起菜放到我碗里时??
这篇习作《肉茧》有细节有真情,更有主题和思想,文中议论抒情要言不烦,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这里面既有生活的艰辛、母爱的深沉,也有我的感恩、心灵的成长。
作文讲究“谋篇布局”。我以为“谋篇”指的是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布局”指的是搭建文章的结构,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必须要有一个主旨。
在高一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应从最基本的记清一件事(有情节),写活一个人(有细节),抒发一段感情(有真情),表达一种思想(有主题)练起,并从各种艺术形式(如小品)中汲取营养,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写作记叙文的规律和技巧,从“有人有事”写到“有血有肉”,从“平铺直叙”写到“摇曳多姿”。
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句口号,不是训练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这只蜘蛛刚踏进门,就被坐在门口的刘伯伦发现了,以刘伯伦的实力,一定可以将它搞定。可是他没有,他想这下可以吓唬一些胆小的女生,就偷偷地放走了它。
那只蜘蛛一直潜藏在地上,忽然,爬上了周密的书包。周密面色顿时变得煞白,从书包里抽出最大的数学书本,左挥挥右挥挥。蜘蛛凭借蛛丝,腾飞到了金凡鹤的桌子上。这时老师出现了,对金凡鹤说:“别怕,快闪到一边,让为来!”金凡鹤一听,赶紧离席,内心像被魔鬼追着似的`。
老师也一时间没有更好的办法,忽然,半路***出个林一凡,他拿起拖把乱舞,一不小心挥到了金凡鹤,金凡鹤露出一种无辜的笑容。
蜘蛛不知道是被吓到了,还是感到无趣了,不追金凡鹤。反而朝着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女生进发。女生尖叫声引来了别的班的人,不怕的男生说:“想看热闹吗?先买票。”
这时候,老师带着一名体育老师来了,那体育老师熟练地拿起抹布,往蜘蛛上罩下去,一把抓住,扔到了垃圾桶里。
太好了,蜘蛛终于被处理了,课堂惊魂暂告一段落,可以继续上课了。
我的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大多数不会讲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故事,更谈不上情节跌宕了。春晚小品《小棉袄》主要讲述了一个因“错位”“误会”导致的啼笑皆非的故事。故事情节完整且一波三折。在小品中,冯巩出演一位老父亲,某日心血来潮要把家中的旧棉袄卖了,却错把新登门的女婿(高晓攀饰)当作了收旧货的(尤宪超饰),由于误会,认错女婿和收货人,“取”和“娶”又谐音,冯巩在尤宪超上门时一脸的狠劲。尤其是当尤宪超说出“货比三家,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这不是新的,是二手货,是人用过的”等话语时,冯巩将其解读成他对女儿的冒犯,最后气得将他赶出家门。而在准女婿上门时,冯巩却把他错当成收货的而热烈欢迎,“你给我多少钱,给少了肯定我不干,30行不行”“18你取(娶)走”等对话让高晓攀以为这位准岳父急于将女儿打发出门。最后发现女婿忠厚,有孝心,欣然同意了女儿的婚事。这里既有情节上的波澜,又有情感上的波澜,从原先对女儿找对象生气、不喜欢到后来的满意。
写文章应像小品一样,情节要有波澜,俗语“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变化。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首先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例如小品《小棉袄》,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情节的:第一次老父亲认为“收旧货的就是新登门的女婿”,是误会;第二次老父亲认为“新登门的女婿就是来收旧货的”,又是误会。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小品回环曲折,波澜起伏,情趣盎然,引人人胜,耐人寻味。
对此,也许有些老师会产生一个困惑:我们事先预定的教学目标完不成怎么办?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应该在这个临时的火花基础上开展课堂呢,还是回到我的预设方案上去?其实,老师应该在不过分偏离课堂主题的前提下,放弃原来的方案,而就课堂上一些有智慧的问题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如果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认可,他就愿意和老师进行倾心的对话。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这节课可能就有一些不可控制的东西了,这就叫做不确定性。但是,精彩的对话往往就在这样的课堂中产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我觉得她的课有一个特点,同样一节课,在这个地方上和另外一个地方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同,老师应对的方案就不同。这样的课堂才是原生态的,这样的课堂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发育。
教师可以设身处地的换个位置想想:假设我是学生,我在下面听老师讲课,我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是希望讲自己的心里话,还是希望讲老师心里希望我说的话?显然,我们都喜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和老师、同学的观点碰撞,并在碰撞中获得自己智慧的成长和情感的涵养,儿童也是如此。所以,现在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已经不是一个好的剧本加上一个优秀的演员去顺利完成40分钟的任务了。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我们把这样充满智慧生成的课堂称之为开放的课堂。传统的课堂精确得像仪表,封闭得像潜水艇,而充满智慧生成的课堂上,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老师的思维当中。这两种课堂比较起来,学生肯定喜欢开放性的课堂。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课堂一旦开放,学生稀奇古怪的想法就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我们应该怎么驾驭呢?所以说,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老师具备更为深厚的功底。
这个功底是什么呢?是我们老师自身的人生阅历、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洞察,而不仅仅是知识积累这一项。举个例子,美国老师上《灰姑娘》一课时,讲到了对后妈的评价。学生就说后妈不好,那么老师是怎么引导的呢?老师说,这个继母也有爱,也爱自己孩子,但是她不能爱别人的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体现了老师对人性缺陷的包容以及由此产生的豁达。你说这是老师的知识吗?好像哪本书里都没有教这样的.东西,这是老师个人的人生境界。
如果一个老师缺乏精神追求,不热爱生活,不热爱生命,不追求真善美,完全在低俗的思想指引下随波逐流,那么他在课堂中能够给人高雅的引导吗?我觉得不会。所以说,课堂放开以后,老师的功底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上,还体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和自身的修养上。只有老师自己是高雅的、有修养的人,我们才可以培养出高雅、有修养的人。
知识积累和对社会的思考,是我们老师应对课堂不可缺少的东西。知识积累需要什么?需要读书。然而,读什么书?我的是不为教书而读书才能教好书。为教书而读书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可以使我们在技术上得到一些完善,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境界。
从根本上来说,语文研究的是人,研究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所以,凡是和人的精神相关的书,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涉猎的书,而不仅仅是纯文学的书或者学科杂志,还要有哲学、美学、历史、教育学等。只有我们的精神营养平衡,我们的课堂才是丰满的,比如说历史,这也是研究人的,缺乏这些,就会让你的课堂捉襟见肘。比如我听过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她把主题提炼为尊重,什么样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赢得尊重。这个主题的提炼来自于对历史的深度思考,来自于晏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如果我们老师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可能备出来的课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课可能比较感性、热闹,但是缺乏灵动、思考,给人的感觉就不会一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