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课堂教学流程实录及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导入
生背诵《观书有感》
(古诗琅琅上口的节奏,简练的文体易于学生背诵,学生上课前大多已会背诵。)
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
生:能!
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
生:翻开课本,看字词。
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
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
(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关键部位,既利于识记字型,又利于正确布局书写。)
生默写并自查
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
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
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
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
生:我知道的。
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据老师了解“鉴”在2000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有5种意思,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镜子”?生不语
(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犹为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
生1:我觉得“鉴”在这句话中应理解为“镜子”。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字词了。)
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平如镜所以“鉴”在这儿应该理解为“镜子”的意思。
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
生:当“打开“讲
师:这个老师知道,我是向那位同学学来的(手指先前的同学)
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
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
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生:天光和云影
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
生:来回移动
师:能否说成“晃动”?
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
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
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
(古诗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联系上下句理解感悟,这是一种阅读能力。)
师:天光哥和云影妹在半亩方塘里手拉手散步,心情怎样?
生:好高兴呀!
师:你怎么知道?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
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
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
师:诗人问什么呀?
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
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
(大多古诗都是逗号句号,此处问号有必要作一强调。)
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
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
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生3:水还会被污染。
生4: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
生5: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师: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老师曾看到过一个小池塘,里面漂满了污物,夏天还有浓浓的臭味,要是诗人看到这样一个池塘,又会写出什么诗来呢?
生思考后急切地动起笔来。
师选择一生习作,投影出示
观塘有感
陈桥
半亩方塘不见开,
一片污物在徘徊。
问渠哪得脏如许?
为有世人乱扔来。
指小作者朗读,该生一脸愤怒状
师:你好生气呀!我知道你是要世人保护好水源是吗?
(联系生活情景,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并适时让学生学诗练笔。)
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
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细看课本,作迷惑状,知道老师想什么吗?
生:老师肯定想: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
师:你跟老师想到一起了,难怪这么肯定。可老师想不通呀?你们再帮帮我,好吗?
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读了关于诗人的介绍,能帮我回答问题了吗?
生举手欲答,师:再想想好吗?
情景辅助理解:师手拿书本,黑板上出示半亩方塘的简笔画,眼光从书本移向方塘并吟诵《观书有感》,忽然师似有所悟。眼光从池塘回到书本,并出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生思考填空
生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师:你们终于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吗?
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出示:半亩方塘就像——————————————。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生一一作答
师:你们读懂了诗的内容,有没有读懂诗人呢?手指关于诗人的介绍材料,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1:谢谢您,朱大师,您让我明白了人应该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更聪明。
生2:朱熹啊!您真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呀!
生3:朱熹啊!您不愧是一个大理学家,一个池塘也能让您想到读书的道理。
生4:您的题目真含蓄呀,让我们想了好半天才明白呢!
生5: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走进诗人。)
闭蛹,茫然
一夕之间,我发现我已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我用童年的生活编织着金色的梦,然而梦却在一瞬间破灭。面对成长,茫然,我将何去何从?于是,如同春蚕吐出晶莹的命运丝线,我将自己层层包裹,希望远离伤害。面对生活,茫然,我该用什么心态面对现在的我?梦破灭了,我茫然地将自己封闭在蛹壳中,不知何时才能破茧化蝶。
破蛹,挣扎
随着密密加厚的丝线,我被禁闭在自己织就的网中。冬天来了,寒冷似乎要将我击倒,可灵魂深处却好像蕴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渴望破蛹而出。挣扎,我是否该破蛹而出,外面的生活精彩纷呈,我是否该继续寻梦、追梦?那一次次的磨难已让我遍体鳞伤,内心挣扎,因为如果拥有了梦想,极有可能再一次破灭。那时,该用什么心态面对生活?就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我沉沉地睡去了。
再次张开眼睛,春天似乎就要来到,我仿佛看到了小草长出嫩芽,花儿含苞待放。这时,我体内的那股力量瞬间爆发,它涌动着我,挣扎,我渴望破蛹而出;挣扎,我渴望寻梦、追梦。不管将面对什么困难,我将用的心态迎接他,挑战它。在这个冬天,挣扎,我不知何去何从;在这个春天,挣扎,我渴望变成美丽的蝴蝶,去寻梦、追梦!
化蝶,重生
一缕阳光从天的那边射了过来,我拼命地钻出蛹壳,我渴望摆脱它,就像以前渴望摆脱肩上沉重的书包一样。我快不能呼吸了,我感觉我似在顷刻间就要失去生命。但在经历无数次磨难后迎来的梦,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也只有如此,我才觉得我的生命历程是辉煌的。
终于,我冲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屏障,飞向蓝天,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重生。在经历蜕变后,我变得更加成熟。重生,使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态度,才发现这经历就是生活回馈给我的礼物。正是面对生活的心态使我蜕变;正是追逐梦想的执着,使我重生。可以丢下的只有沉重的蛹壳与沉重的心情。
伴着轻轻的风,伴着柔柔的云,伴着暖暖的'阳,我和同伴们一起在蓝天中飞翔。体验过黎明前的黑暗,感受过破茧而出的喜悦,我将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展开金色的翅膀。
记得那是初二的一个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但是这样炎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挡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运动会的期待。这一切都来的那么顺利,我们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可是就在运动会召开的过程中。有一名女生与裁判发生了冲突。事情的原因是那个女生认为裁判队一场比赛的判决不公正,因此与裁判发生争执。而那个女生的一位同学看不惯裁判与她争吵,要求让裁判道歉。裁判拒绝道歉,最后双方不欢而散。放学后,那个男同学找了一帮人找到裁判强行让他道歉,最后双方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后来闹到了学校领导处。双方都受到了处分。
在我看来,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态度,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把事情闹大,而应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因为没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的美好。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周围的人和环境,让我们共建美好的社会。
——刘伯温
这是在明初,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刘基与朱元璋的这一首烧饼歌,算是中国历史上甚为准确的一次预言。烧饼哥刘伯温在烧饼歌里有一句话非常有气魄--------手执钢刀九十九,***尽胡人方罢休。当时袁世凯称帝,一共在位八十一年,刚好应了刘基这句预言。之后的辛亥革命的`口号又恰恰与后半句相呼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点来说刘伯温倒是有点像诸葛亮先生了。
刘伯温之后就说出对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各位且仔细看刘先生为中国日后命运所下之注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大开文风考,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这一首诗就预测出了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矣。他的头脑和智慧是令后人疑惑且折服的。
一首烧饼歌,预言天下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