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15 我的一本课外书 ,令我感触颇深。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在柔和的灯光下仔细的阅读一篇,诗歌中的意境;还是品着一杯奶茶心随小说里的人物喜悦与忧伤;还是陶醉在动物王国的乐园里不思回返。我喜欢读书,喜欢在那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我们从小要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知识的宝库中吸取营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感悟人生哲理,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素质,有品位的新一代接班人。
一本课外书,就是一位你的知心伙伴,一本课外书,也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今天,就由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一期《我的一本课外书》观后的感觉吧。
第一个出场的是9岁的翟尧玥。他在生活中十分乐于助人,翟尧玥推荐的课外书自然是《雷锋的故事》了。乐于助人当然是好事,但是近期有的人假装摔倒,诈骗别人钱财,当评委老师问起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时,翟尧玥说:“先找人帮忙,再打电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我都已经十一岁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而他只有9岁,我不禁有些惭愧。
第二位是张涵,她喜欢读书。张涵推荐的是书是《简·爱》,当评委老师问张涵能不能背一个片段时,她立即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了这个片段。当我听到她要改编故事的结尾时大吃了一惊!但她说出理由时,我觉得她说的也不是没道理。虽然没有被选上,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她。
是啊,她们读书是人能读到背过;是能读到把自己置身于书的意境中;是能读到觉得可以把结果按另一条思路改写;是能读到从书中读出灵感。而我呢?也就是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地读一遍,对其中的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知识点略知一二,根本就没有深入细致地读进去。所以每次我谢都无法写好,更无法有感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所收获,就要像她们一样,读书要读进去,才能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收获,这就是我刚看本期节目最大的收获。
亲爱的课外书:
你好,虽然我非常爱你,但鉴于期中日益迫近,作业量陡然增加。奔忙于学校与补课班之间的我,越来越分身乏术,不得不暂时跟你分开一段时间。
我真的不是故意要把你关进小黑屋的。当妈妈强行把你从我身边带走时,我就像一个被人夺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的溺水者一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但我明白,妈妈这是为我好,如果没有她的强行介入,自制力不强的我就会只顾着和你聊天,忘记学习、休息了。上次随堂测验一塌糊涂的成绩就是证明,所以也请你不要怪她。
你知道吗?没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很孤单、很无趣。晚上,床头柜上不再有你散发的淡淡油墨香,我会失落;早上,写字桌上不再出现你绚丽的封面,我会偶尔爆发“起床气”;中午,书包里少了你动人的身影,我便没了和伙伴们分享读书乐趣的谈资。我也曾为与你重聚而努力向妈妈争取过,可妈妈总是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哑口无言。
我转而向宠我的老爸求助,经过他的再三争取,我才得以和妈妈订立了君子协定:每天写完作业,再保质保量、不出纰漏地完成三张课外练习卷,才可以和你相处到晚上睡觉前。可是,我的能力实在有限呀,有时只写完一两张卷子就闲得不行了。连剩下的第三张卷子都只能推迟到双休日去完成,和你亲密接触的美好愿望自然泡汤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是如此地思念你,你是不是很想念我呢?请你像我一样忍耐一下,好吗?因为妈妈已经同意,如果这次我能在期中考试中考到班里前十,就允许我们每天相聚三个小时了。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个够了。
想你的芳瑜
20xx年4月6日
告别了多情的雨季,告别了留恋的往昔,拨动七彩的琴弦,我们踏上了青春的界域,却离开了父母这个温暖的港湾,与他们越走越远。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我才明白,与母亲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够互相认识彼此。书中的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不仅仅是两代人,还是两国人。母子不能时常团聚,并且分隔千里,但他们却能够用书信的方式来互相了解对方,龙应台女士在书上写道:“我们原先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我们做了不一样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我的母亲。”而我呢,自从升上初中起,就作为一名住校生住在学校里,与妈妈见面的机会变少了,但我们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代沟,每个星期天回家到家后,我总有千言万语要对她说,和她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我的学习情景,我的学校生活,甚至于我未来的志向,她经常给我鼓励,让我好想一向留在她身边,永不分离。
今年夏天,我怀着憧憬与不舍离开了初中,也离开了她,成为一名高一新生,依然继续着我的住校学习生涯,由以前的一周回一次家变成了一个月回一次家,我对妈妈的思念日日增加。读到龙应台女士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在这个台北的清晨三点,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前热切的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么远,有多么长,怎样一下子,就看不见了。”我便想起了妈妈送我坐上回学校的公交车的情景,她的眼睛直视着公交车,那是一个母亲爱与不舍的眼神,可是她只能静静的看着,因为她明白,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只能选择放手。
明白了安德烈与龙应台女士的交流方式之后,我开始和妈妈频繁的交流,但我们用的不是书信,而是微信。妈妈总在微信上给我发一些她认为重要的,对我有帮忙的学习方法,资料等。我每次都找借口和她聊一会天。为了不让她担心,我会和她聊一些我最近的情景,告诉她我的欢乐。开学第一周的周测中,我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这对一向关心我的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她没有责骂我,而是帮我分析原因,鼓励我,让我下次努力。我在她的面前快要哭了出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回到家后,她发微信给我说,要坚强,我永远是她的骄傲。就像安德烈的`妈妈对安德烈说:“我也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期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就是被妈妈这样用鼓励来培养成长起来的。
书中写道:“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走平原上同伴能够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个人专心走个人的路,寻找个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团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仅有少年期有。”我也曾像安德烈一样面临过与伙伴的分离,我的妈妈也用同样的道理开导我,教育我,鼓励我,让我去交一些新的朋友。其实妈妈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陪我一齐度过了欢乐的童年,紧张的初中,对于未来的高中三年,我期望她也将和我一齐度过。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那种深深的爱,也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我要告述她,我“心中有一个小镇,在我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
“妈妈,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你明白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生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日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拿起《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段话,瞬间一种强烈的共鸣扑面而来。的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自我的思想,想着走自我的路,选择自我的品味,在搞自我的游戏,并总是在心底高呼:“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我出去探索。”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独立。
而我是从何时开始变得上述般反叛的,具体自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我产生“这么大的人同母亲还太亲近,代表着本身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的观念开始的。只记得去年自我当选“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没人明白,直到颁奖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才因我的一句话“明天的颁奖典礼我是获奖者之一”而得知。“什么你!你申请了怎样没和我们商量”那一刻望着母亲惊愕的表情,心底却莫名地涌起一种快感,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自我做决定,并且是一次成功的决定。于是每每当我想起这一经历,嘴角便会情不自禁地扬起一丝得意的笑。然而当我读到书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龙应台应对儿子的独立宣言时的“惨状”,这抹浅笑满满的冻结、封存。
从未想到原先作为母亲的她们,应对这样的言语与场面是这般“无法应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们的角度开始试想。一开始的自我,只是个柔软地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亲切地叫着妈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悄然成长,一点点地变得成熟,一点点地追求独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在母亲的眼里,而她只能远远地站在身后,惆怅地望着我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或许,在她心里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地躺在自我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时代的我,而我却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说话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没话想和她说。这个时候,一旁的母亲真得会很心痛吧。
此时再回想自我,在这羽翼还未丰满之际,就早已想方设法地追求“独立”,是否的确疏忽甚至在无形中伤害了有着中国“保护式”教育心理的母亲。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书上。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貌。蓦然发现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一个应对学习、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一个拥有和自我一样血液的优秀、感性、率真、诚实、幽默的可爱少年。
看着选手们闪亮登场,各显神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真佩服他们。
我从中发现一个问题,选手们读的书都是名著,并不是漫画类、儿童类的书。看来,他们学习都很好。
《我的一本课外书》复赛的规则是:每一位选手用一分钟的时间推荐自己一本最喜欢的书,然后回答三位评委的问题,最后让三位评委评判。如果三位评委都按绿灯,选手就直接晋级;如果有一位评委按红灯,选手就待定,然后让观众投票;如果两位评委按红灯,选手就被淘汰。
这些选手都很厉害,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因为他们在练习时,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我还要学习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他们回答问题时都说的非常好,非常流利,都想征服评委,都想晋级。
我看了这个节目,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明年去参加《我的一本课外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赛前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力争进入全国35强。如果进不了,后年再去参加,直到超龄为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