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怎样看书才能应用到作文)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怎样看书才能应用到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2-10-04 22:12:15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怎样看书才能应用到作文)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一】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厓来厓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误信有些浅人的话,以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无法详说)。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话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西方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美国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社会,不变点新花样、新产品,便没有销路。学术界受此影响,因此也往往在旧东西上动点手脚,当作新创造品来推销,尤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然。不过大体而言,美国学术界还能维持一种实学的传统,不为新推销术所动。今年5月底,我到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审查中国现代史长期聘任的专案会议。其中有一位候选者首先被历史系除名,不加考虑。因为据昕过演讲的教授报告,这位候选者在一小时之内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这个流行名词。哈佛历史系的人断定这位学人太过浅薄,是不能指导研究生作切实的文献研究的。我昕了这番话,感触很深,觉得西方史学界毕竟还有严格的水准。他们还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实实地去读书的。

这其实也是中国自古相传的读书传统,一直到30年代都保持未变。据我所知,日本汉学界大致也还维持着这一朴实的作风。我在美国三十多年中,曾看见了无数次所谓“新思潮”的兴起和衰灭,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能维持着认真读中国书的传统,彻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数人将为时代风气席卷而去,大概已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二】

保护资源,人人有责。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人类还在不断浪费资源,相信不久之日,地球上的资源肯定会被用完。

许多人应该都知道,地球上7%是海洋,只有30%是水,更因为是这样,人类还是不断往河流里乱倒垃圾,农药也随便倒进河流。现在,到处可以看见河流上漂浮着白色垃圾;有些工厂还往河流里排放污水,到处可以看见一些脏东西。有些人洗手,把水拢头挤开,洗完之后,不随手把它拧紧,使水大量流失。现在中国也成为了“世界贫水地区之一”,如果不珍惜水资源,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眼泪。

现在,用电的问提也日益严重,许多家庭每个月的电费就是好几百块钱,一打电话就要几小时,有些人开了灯就会忘记关灯,一开就是一天,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珍惜一度电,全世界的电源就可以节省好几十亿呢!要知道,中国的一些贫困山区里的人还没见过灯是什么样的呢!他们那里都没有电,有的人是靠蜡烛,或者油灯来学习的,他们和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人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啊!”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这都是我们人类不珍惜资源而引起的,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

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建美好家园,让世界上不再闹资源危机。节约资源,让我们牢记心中!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三】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当今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他们都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他们想错了。

当人们打开水龙头,清洁甘甜的水便哗哗流淌出来。但是,这些自来水并不是真的是“自来”,而是从几百米深的地下,几十千米外的江河、水库中取出来的,还要把它们***菌,这水正是来之不易的。有的国家就连水都喝不到,都靠雨水来解渴的,但雨也不是经常下。

当下雨的时候,人们都把盆拿出来接水。要知道雨水也是很不卫生的,可为了生存必须喝,如果拿给我喝,还不一定能喝下去。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在沙漠里旅行的人看见前面有个村子非常兴奋,他们恨不得跑进去洗把脸。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前向她们讨水,她们想了会便答应了。当她们看见旅行者用水往脸上浇,立即冲上去把被水浸湿的沙子挖出来盖在植物旁边。水是多么珍贵啊!

据统计,家庭改掉不好的用水习惯就能节约70℅左右的水。而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0℅,但怎么节水呢?一、洗脸后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最后再冲厕所。二、淘米水或煮过面条的水可以用来洗碗。三、养鱼的水用来浇花……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身边每一滴水。如果人类不珍惜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怎样正确利用作文书【四】

看,一张张雪白的纸被人丢弃在冰凉的地上;听,一滴滴晶莹的水滴在没有扭紧的水龙头里流逝。

大街上,一张张看完的报纸、用过的白纸,一罐罐喝完的易拉罐随地可见;学校里,厕所的水龙头没有关紧,一滴滴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积少成多。大家都在操场上,空无一人的课室里亮着所有的灯;家里,多开了不必要的灯,洗澡时没有节约用水等。而对此,有些人不是那么在意,他们认为滴一点水,多开几盏灯,丢弃一两张纸都没有关系。但是大家因该明白积少成多这个道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我们该损失多少资源。大家也因该明白地球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大家要节约使用。

当然,节约资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小开始养成。

妈妈从小教育我要节约,不要浪费。洗菜用的水我会把它们拿去浇花,如果用不完,就把它们倒到厕所的桶里;用过的废纸我会把它们订成一本本子做我的草稿本。报纸呢,看完后我会把它们放置好,如果需要擦窗就把它们拿出来用;洗脸时,我会把水倒在盆子里,听说这样可以节约水,而且方便把水倒在厕所的桶里;出门时,我总会带一个环保袋,绝不用塑料胶袋。相信大家都明白,塑料胶袋即不环保又不卫生;而那些喝完的饮料罐、不用的纸皮等废物,我会储存好,有空时拿出来拼装,把它们制作成科技作品。

节约资源,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