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记录,跟着他们的问题思考,再试着提出问题引导女儿去思考,我开始试着去理解古文的意思,让孩子也跟着背诵,理解,但是收效甚微,孩子很爱看电视,每每电视里播放的那些无厘头的动漫时,我就很希望能得到好的资料来给孩子学习,让孩子把学习的热情用在正确的地方,而之前我们就问题必须进行思考,才能正确的引导她,让她思考,我和他爸爸我们也经常就书里面所述内容进行讨论,一起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问题,还制定一些规则必须由孩子遵守,由于还带着一个小的孩子,所以我学习起来比较的缓慢,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施,一边,一边纠正,一边修改,想真正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我的愿望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是这个学习不是光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必须我们也要跟着提高才能影响孩子,学习的两个月来,孩子的作息、态度得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我非常渴望有好的学习资料来给孩子进行学习,经常自己收集些外国的动漫给孩子看,但是非常零散,效果不好,我自己也发现自己学的还不够全面,有时间都是在家里自己看书自学的,很少注意老师的博客,也很少跟大家交流,今天翻看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3000G教材的事,发现您在获得的同时,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很敬佩您的这一行为,翻开了你的申请条件,只有博客需要七篇文章对校长新教育的认同和理解这条我不满足,但是我还是真诚向宇宙发出了这个愿望,希望你能认真的看完我的文章再做决定,可能文章的思绪有点混乱,希望你不介意,谢谢你看完此文!
说到一根面,浦江潘周家的最为有名。潘周家统共500余户1600余人口,家家都会做面,以潘周家村为商标的手工面,如今成了浦江县土特产中的一绝,以此面馈赠亲友尤其是长辈老者,被视为好礼。逢年过节,往往一“面”难求。
一根面以长、细、韧、滑而闻名,制作工艺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最适宜的温度在15到20摄氏度之间。用木棰打面,对面的成型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使面条变得更加柔韧、劲道。捶打后的面团要经过一整夜的发酵。恰到好处的揉捏,加上盐赋予的优秀伸展性,可以拉上好几公里,一二百人同时吃都没有问题。
作为全国著名的水晶之都、书画之乡,浦江深厚的人文地理背景,造就了同样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根面”,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镭头馃,又名芝麻馃,是浦江人给予它独特的名称。制作过程不算太复杂,经过炒芝麻、碾芝麻、拌红糖、揉米粉、蒸米粉团、搓米粉团、滚米粉团后,香喷喷的镭头馃就做成了。
清明馃,形似饺子。每年的清明节前,浦江山村的妇女就会去采来清明草,择洗干净,在石臼里舂烂,和上糯米揉成面团,馅料则是以腌菜、豆腐、肉丝为主,配香菇丁、嫩笋碎、辣椒粉等,个个饱满,翠绿晶莹,褶皱匀称,纹路清晰。待其蒸熟盛盘端来,翡翠般的清明馃上几缕白气升腾,热气中隐约有馅料的香味扑进你的鼻孔,强烈地挑逗你的食欲。
米筛爬,是浦江的一道汉族风味小吃。把面和虚后,搓成一指宽面条,然后扯下一小团,用大拇指在米筛上“爬”——摁,卷,再轻轻一拔就成。菜料以芋头,土豆,笋干,咸菜,萝卜干与排骨切碎切片伴煮为多。调料除普通盐外,葱末、蒜糊、姜丝、胡椒、辣油等均可,因时而异,随人喜好,自由调味。“米筛爬”吃起来又韧又烂,口感好,老少皆宜。
我喜欢襄阳,也许是因为她的山水之秀,也许是因为她的人文之胜,亦或许是因为她拥有的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浑然天成之灵,又或者说,是因为“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竟是点了我的心事。
2010年,初识“山水檀溪”,她如少女初成,略带青涩,却难掩那一股高贵气质,“择山水而居、诗意栖居”的主题让她独具文化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尽管只是薄施“粉黛”,但“名门闺秀”的风范已然彰显。站在预售楼中,清风拂面,一边滔滔汉江水,一边巍巍真武山,山水环绕,温婉灵动,让人惬意顿生。“纵情山水间,留醉檀溪园”,是我对“山水檀溪”的向往,也是我“有所居”的梦想。我和爱人对她“一见倾心”。然而,每平方米五六千元的价格对于当时的我和爱人来讲,真的只能是望“园”兴叹。
记得那天,走出售楼部,天空飘起了小雨,我和爱人都怅然若失,沉默不语。雨越下越大,爱人紧紧搂住我,一把雨伞全遮在了我这边。这样的柔情,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与爱人相处的过往,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刚毕业找工作时,因为经济拮据,我们住在二十元一晚的小旅馆里,每天以泡面充饥;炎热的`夏天,没有空调,他从实验室里冻好冰块带回来给我降温;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他用一辆自行车载着我穿行于江南的小巷中,欣赏水乡美景;知道我喜欢襄阳,他便带着我跑遍襄阳城的大小楼盘……情意如初,温馨依旧,感受着爱人掌心的温暖,幸福荡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胜过世上最华丽的房子。
四年过去,我和爱人终于在襄阳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房子虽然不大,但里面却总是笑声朗朗,爱意拳拳,更巧的是我的家与我曾经钟情的“山水檀溪”仅一步之遥。每次不经意地瞥见对面的“山水檀溪”,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油然而生。我与“山水檀溪”擦肩而过,却能够毗邻而居,这未尝不是一种更美的缘分。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正是因为这小小遗憾的存在,使得我始终未能真正揭开“山水檀溪”的面纱,未能亲历她的风采,也才让我对她永远保留了一份神秘,一份遐想。
“纵情山水间,留醉檀溪园”,最终成了萦绕在我心中的一缕情丝,些许的遗憾,淡淡的牵挂,但却没有任何幽怨,因为我自有我的幸福——体贴的爱人,乖巧的女儿,一个美满的家。
如今,我将自己这个只有“一步之遥”的梦想——“纵情山水间,留醉檀溪园”,送给襄阳城的有情人,祝愿大家情圆、梦圆!
浦江是金华的一个小县城,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古朴的地方,很多风俗都十分有味道,特别是元宵节。
到那时,家家都张灯结彩,吃汤圆、麦饼,以表示来年做事圆圆满满,家人团团圆圆。
浦江也是一个好龙的地方。
在那天,龙灯各形各样,有板凳龙、花灯、宫殿灯等等等等。特别是板凳龙,那天,全村出动,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少至一二百,多至一二千人。只要板凳龙走到哪儿,那儿就有鞭炮响起,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放,敲锣打鼓可热闹了。听妈妈说,从前有“铳”,十多里远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可现在不让放了,如果现在有“铳”,我们就可以知道哪里有龙灯了。
说到这条龙,我可就来劲了,先从龙头说起吧,龙头的种类十分繁多:什么仰天龙呀,什么全金龙呀,花龙呀等等。而且龙头的雕刻也十分精细,十分的美观,如果龙的胡子越白,龙就越老,就要越尊敬,如果胡子越黑,就越年轻,地位就没有老龙那样重要了。龙头前有几个守龙的人,手捏一柄开路棒,这开路棒上下一摇就有“叮叮”声,十多米远可以听到它的声音,一边还有敲锣打鼓的人。龙头后则跟着两个拿龙球的人,听说如果“偷”了这个球的人家就可以生儿子呢!
只要龙舞起来,那可不得了了,因为啊,板凳龙可不是普通的龙,如果你想舞龙,可要一定的技艺,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板凳龙舞起来后速度很快,力量无穷,特别是龙尾,俗话说:“龙头一小步,龙尾十跳步。”可知龙尾的人是要多么的灵活,多么的聪明啊!
家家户户等龙灯来之前都要准备好鞭炮、供品和食物,听说这食物是给舞龙灯的人发的,这可不得了啊!按最少一二百人来说,这馒头、饮料什么的一个人一个人发过去,数量可多啊。而等龙灯停下来收食品时,小孩子们就会在板凳龙下穿来穿去,淘气两三下子。
浦江的元宵,还像从前那么有年味、有气氛、那样有趣。
前不久老家来人,说檀溪渡的凉亭终因经受不起风雨的侵蚀,轰然倒塌掉了。闻听此言,我心内油然生起一股失落与怅惘,犹如逝去了一位极好的慈祥老人。据地方志载,推算起来,凉亭该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元朝末期,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洪武皇帝曾一度“日战鄱湖,夜宿檀溪”。我读小学的时候,曾在凉亭的碑记上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那些篆刻着文字的青石碑块,大抵都被附近的农妇搬到河下作了搓衣板。前年春节我在老家,偶然经过凉亭时,我从斑驳磨损的石柱上隐约也找到过有关那段野史的记载。 ?
?檀溪渡在西河南岸,宛转曲折的西河由东往西流向鄱阳湖。渡口上去散落的几户人家,据说是当年撑渡人的后代,村子不大,但翠竹、桃李树、芙蓉花颇多,依水而建的几栋房子酷似湘西的吊脚楼(我并没有见过湘西的吊脚楼。我第一次读沈从文的《边城》时,总是美好地把茶峒城与檀溪渡联系到一块,仿佛扎着红头绳的翠翠就坐在横在水中的小渡船上玩石子,你只须轻轻一声召唤,翠翠便会机灵地直起身,调皮地纵身一跃,跳上岸来。 ?
?过了青石板桥,就是安徽池州地界,不过两地人们的来往十分频繁,联姻联亲的事古已有之,生活习性不会因为行政省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幼时的记忆里,檀溪渡的美妙尽在那一望无垠的草滩上,骑在水牛背上淌水过河,把牛往河滩上一仍,我们几个放牛的伙伴就可以尽情地玩耍,水里追草鱼,野花丛中捕蝴蝶,堆沙雕,数马蹄印,争论“***与朱元璋哪个厉害”……,等到夕阳西落,湿掉的短裤也晾干了,伙伴们再骑上水牛,悠哉游哉地骑上牛背平躺着揪住牛的尾巴往家的方向踱。
??那些年,檀溪渡最热闹的日子当属端午时节。那时渡口岸上的桃子李子也已熟了,过往赣皖边境的行人有渴了饿了的,跟主人招呼一声,摘三两桃李润润喉肚,或者借上一条长凳,在屋檐下坐下,迎着河风,和东家交换吸上一袋上好的黄烟,聊聊外面的故事,不消多时,就会围拢来一大帮听新闻的人。端午前后几天,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就会准时举行,乡邻们扶老携幼赶趟似的早早过来,争取一个极好的观赏位置坐下。妇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比比过节招待客人的主菜,聊聊村庄间龙舟的竞技水准;姑娘们含蓄地打听龙舟里心仪男子的名字,小伙子远望着岸上的女子,划的特别卖力,震耳的“唿嘿”声响彻四乡八里。 ?
?前几年,一条横亘赣皖边境的大桥在檀溪渡上游300米处建成。如今来往檀溪渡的行人日渐稀少,村子本来就小,人口不多,这些年来,打工的打工,嫁人的嫁人,搬迁的搬迁。檀溪渡渐渐少了许多人气,河滩也没有了往昔草茂物丰的生机,偶尔过往的行人,讨碗凉水都成问题。又快端午了,不知今年的檀溪是否还有龙舟,身在饶城的我和许多村里的老人一样,大概也只能在梦里,一遍遍的回味那极富原始张力的“唿嘿”声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