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与自律作文(学习与自律作文)

自尊与自律作文(学习与自律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2-24 18:51:36
自尊与自律作文(学习与自律作文)

自尊与自律作文【一】

也许,在大海看来,一滴水是卑微的,但它守护着心中的彩虹,最后终于汇入大海,使大海更广博、更蔚蓝。

心中念着卑微,我们总是难以想象那美丽的蝴蝶是由那难看的毛毛虫变成的,总是难以想象“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总是难以想象那小不点的蒲公英会犹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生命从来没有卑微和高贵之分,卑微只是人们强加的想象而已。当被人们定义为卑微的事物开始守侯心中的彩虹时,生命就一定会变得美丽而高贵!

当画师在昭君的脸上点上一颗痣时,国色天香就不再美丽,却铸就了一座传之千古的“青冢”。在封建社会里,昭君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可她却凭着不屈和高傲的心守侯着她心中的彩虹。“一去紫台连朔漠”,卑微的她却成就了大汉帝国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

也许,在汉武帝的眼中,司马迁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史官,再蒙他的“恩赐”成了一个宦官,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望着司马迁,可他仍执著,最后创作出了被鲁迅赞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先河.当他一心守侯自己心中那美丽的彩虹时,一座中国史学上的石碑已经筑成.

曲小雪,一个普通的美国留学生,在那个拥有拥有巨大财富与势力的银行家爱得华眼里,她再卑微不过了.可就是这个在爱得华看来是卑微的留学生,用自己的.身躯支起了自己的尊严,最后她赢了.那个所谓高贵的爱得华公开赔礼道歉,并向这个"卑微"的中国人赔了6250美元,小雪不屑,撕碎的美元,抛向天空.那一刻,异国的天空一道中国人尊严的“彩虹”。

在许多人眼里,他们都是卑微的,但是他们不卑不亢,守着自己心中的彩虹,最终让人们刮目相看,是啊生命没有卑微,只要拥有生命,并竭力去守侯自己心中的彩虹,你的生命就会因此变得美丽而高贵!

让那些自命高贵的人睁大双眼看清你吧...........

自尊与自律作文【二】

从小,我不喜欢被三姑六婆般的碎碎念,更不想被受到轻视。所以我尽心尽力把每一件事做好,今日事,今日毕就是我生活的座右铭。如果少做了件事就会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睡觉前会再次检查书包整理好了没,作业带了没,以便第二天不必如此忙碌。

每天上学看到缺交作业的同学,被同学苦口婆心的说“拜託你快交作业!”而那些人却毫无在意同学的好心及黑板上的号码,一个比一个多;那要是我,我肯定会早日把号码清除,并且以后不再缺交作业。因为这样严重打击到我的自尊心,那么老师也不可能轻易的相信你、尊重你。因为想要让别人尊重你,最基本的是要先尊重别人、谦卑自己。

我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回想起半个月前,大伙儿开开心心的.出去校外教学,六年级则苦蹲学校看守。下午上体育课时,由于上了二节课,体内新陈代谢,一时想上厕所,跟老师说了一声,由于校内无人便找了几位同学一同去,没想到竟然有同学误会我们,说我们上去是在写回家功课。这让我受了莫大的冤枉现在回想起心还会淌血呢!

唉!在了解自尊心的重要之虞,我更提醒自己不要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理直气壮的跑去找人家理论,这样可能严重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喔!

自尊与自律作文【三】

我被我妈带到成绩很好的冉彦慧家,对冉彦慧的妈妈说:“蔡雨娴(冉彦慧妈妈的名字),你真有福气!生了一个这么聪明的女儿!”

冉彦慧她妈妈故作谦虚:“什么啊,只不过是我家这个天性好罢。”

在我听来,她是在炫耀;在妈妈看来,她是个很谦虚的人。

于是妈妈絮絮叨叨地骂我一顿,还不够,给我发到朋友圈上。

我是造了什么孽呀,竟然被这样折磨!

冉彦慧看不下去了,她拉拉我妈妈衣服一角,轻声说:“阿姨,别生气啦。谭雪儿自有她的好,我们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请原谅她吧。”说完,她鞠了个躬。

妈妈听了更加火冒三丈了:“她好?她哪里好?上次还把我最喜欢的钱包丢了!她有什么自尊心?如果她有这自尊心,还会考这么差吗?”

这是N年旧事了,还把“光辉历史”一件件搬出来,而且,我就数学考个87,会死吗?

我越听越委屈,越听越伤心,忍不住抽泣起来。本来,我是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哭的,可是妈妈的做法……冉彦慧看到我悄悄地哭了,连忙找个理由开脱,把我领进了房间。

难道小孩就不能有自尊心吗?难道大人小时候都考得很好吗?

还是冉彦慧对我好,她把我领进房间后,一边哄我一边拿出她藏起来的零食瓜分给我。吃得正欢,冉彦慧妈妈突然闯进来,一副大难临头的表情:“啊——冉彦慧!!你怎么又在吃零食!!!给我扔掉!!!!”

“凭什么扔掉啊?这是用我的零花钱买的!”冉彦慧猛地用手掌心狠狠拍了一下地面,站起来。显然,她也很讨厌大人多管闲事,“吃个零食会胖吗?我这么瘦,你还想让我更苗条,这分明是找死!”

“连你都不听我的话了,现在的小孩子……唉!”冉彦慧妈妈叹了口气,退了出去。

冉彦慧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身体微微的颤动着。我明白她哭了,带她进了书房看书静心。

不一会儿,冉彦慧心情就好转了,我们俩在房间里聊了很多很多关于大人的事,编了很多很多骂大人的.话,大人的囧事,我至今还记得冉彦慧当时说的最深奥的一句话:“大人总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就是对的。有些大人都不知道小时候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了,一点都不懂得尊重别人。其实,她们在不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在不尊重自己。”

因为,她们也是人。

自尊与自律作文【四】

我总忘不了英语老师为我举行的“老土”的加冕仪式。

那天,英语老师身着西方风格的时尚服装,脚踏一双名牌皮鞋,笑容可掬地来给我们上课。她的皮鞋“咔咔”有声地在教师里来回地响着。突然,“咔咔”声间断了一下,她惊愕地停在我跟前。“这是谁的臭鞋,脱在过道上?”原来是我的鞋,我有脚气,有爱脱鞋的习惯,我又坐在过道边上,不知何时鞋子跑到过道的中央。“老师,对不起,是我的。”我说。“是你的——大家都看看,看你的穿着打扮,整个一个老土,一点也不讲究仪表!”同学们的眼光“唰唰”地匕首般投向我,我不得不抛掉自尊,接受了“老土”的“桂冠”。

我也只好听从父亲的教导了:“自尊丢了就丢了吧。只是别怠慢了老师,别得罪了同学,要学会点头哈腰、低眉垂目”于是,当有人说:“老土,今天替我值日!”我就说:“好好好!”;当有人说:“老土,把我的英语练习做了!”我就说:“好好好!”;当老师说:“老土,坐后面去,在这里影响班容!”我就说:“好好好!”

我昂起了头,想大笑,象电影里的侠客喝完一坛子酒之后的大笑。可是我张了一下嘴,却一时间想不起大笑的'技术要领。

这时,我们的班主任兴冲冲地跑进班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班的AA同学的发表了,《我是没有尊严的老土》,很感人啊!”“AA——老土?”“老土——AA?”终于,同学们给了我另外一种目光。我 “哇”的一声哭出声来,竟是婴儿般的哭声。

那节英语课我把我的头一直高高地抬着,而英语老师后来却是低着头讲完她的课。哈哈,找回自尊的感觉,爽!

自尊与自律作文【五】

音乐 自然属性 自律 他律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 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号客体,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称之为“音乐情感”。请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的感受的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尽管音乐有时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但这种共振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

有一句著名的艺术定律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从音乐上讲则是“音乐源于生活”。此观点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并非是绝对的。若将其绝对化便会全然排斥和从根本上否定掉音乐的自律性。对此定律我们一般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若是作最宽泛的理解的话,那岂止是音乐源于生活,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应是源于生活的,因为若没有生活,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音乐源于生活”的表述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其二,若是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是音乐的素材或音调、节奏等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的话,这便大可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生活素材的纯音乐只能是源于它自身,比如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包括 《C 大调长笛奏鸣曲》、《C 大调钢琴奏鸣曲》等便是如此,至于音调节奏方面,生活中原本就不存在音阶、和弦、音型、旋律、节奏等,也没有对位与赋格,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存在着它同现实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地去“反映”现实或“记录”现实。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塑造力量的“现实”。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律动、高低起伏、强弱变化对比、明暗交替等与音乐诸要素相通的因素,但我们显然不可以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音乐依赖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音乐就一定不存在。音乐绝对不是,也决不应该完全成为生活的奴仆。音乐情感不但不依赖从属于日常生活,而且还开拓和丰富了人类相对贫乏的情感生活。

再次,音乐的自律性还表现在现实生活并不能为音乐全面提供素材或源泉,即使有那也只是对生活只鳞片爪的意向性的模仿,如鸟叫、教堂钟声、奔腾的河流等。我们的艺术理论总是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将艺术与生活生拉硬扯在一起,这在某些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典型的如浪漫派音乐与社会人生等就有较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确有其心理学上的根据。与马克思所谓“自然的人化”一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音乐的人化”。尽管音乐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乐音有规律的振动,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它与大自然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音乐是由人创造,深深的铸上了人的烙印,所以,其人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大自然“人化”的程度。

音乐的自律性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表层欣赏上。欣赏至少应被分为自律欣赏和他律欣赏两个层次,自律欣赏又叫表层欣赏,它是纯感觉的、纯情感的,仅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它不与生活内容发生任何联系,主体并不思考、联想与回味,属于生理性的物质性的。表层欣赏主要用于娱乐休闲和身心的放松。表层欣赏与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与身体按摩是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仅以获得生理快感为主要目的。李斯特在《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指出:“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此话若是就表层欣赏而言是非常正确的。至于他律欣赏,将在下文论述。

另一方面,音乐也应当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足以引发主体思考回味的仅有形式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纯音乐,这种音乐是没有内容内涵的。审美主体只能从中获得形式美的感受,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听这样的音乐恰如品尝食物,没有人在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会提出“食物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愚蠢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偏偏总是热衷于对仅有形式美的音乐这种精神佳肴频频发问呢?我之所以用食物作为例子,是因为两者都是人的感觉事物,只不过是前者作用于人的味觉,后者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