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中秋节和教师节二合一作文450字)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中秋节和教师节二合一作文45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3-23 01:50:17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中秋节和教师节二合一作文450字)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一】

忙里偷闲,今天坐下来欣赏了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机会。

读了第一章,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我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

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

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二】

秋末黄昏,赵王领大夫李陶、大将庞暖在迎宾亭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庭后有一口大鼎,

热水沸腾。此时,亭外传呼:秦国使臣觐见。声起。甘罗从容而上。老仆甘福奉节随上。

甘罗说:“秦国使臣甘罗拜谒大王。”

赵王傲慢地说:“嗯。”

甘罗说:“大王,甘罗奉我国君之命,为贵我两国和睦交好而来。这是敝国国君的国

书,恭请大王认可。”

甘罗由怀中掏出国书,递与李陶,李陶转呈赵王。

赵王愤然打落国书,说:“你问问他今年几岁了?”

李陶捡起国书,走近甘罗,说:“请问甘先生贵庚?”

甘罗说:“甘罗今年十二岁。”

赵王说:“天下哪有派十二岁的孩子办国交的?真是无礼之极。”

甘罗说:“大王,天下的事情,往往内外不一。纸扎的'人儿虽大,经不起手指一戳;铁打的秤砣虽小,却可以压住千斤。”

赵王说:“哼!小小年纪,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吧?”

甘罗说:“大王,甘罗自幼听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甘罗一向用这句贵我两国家喻户晓的格言,鞭策自己。”

赵王一时语塞,说:“唔!”

李陶拱手施礼说:“甘先生这次来到敝国,志在哪里?”

甘罗说:“志在两国交好,四海统一,让天下百姓脱离战祸,安居乐业。”

赵王说:“甘罗,你到我面前来!”

甘罗一怔,昂然不动。

甘罗环顾四周,突然地说:“大王,你到我面前来!”

庞暖一下子扑向甘罗说:“你竟敢如此放肆!”

众武士吆喝;***!

甘罗说:“甘罗虽小,任使臣则代表一国;国王虽大,岂可仗势压人?再说,我这样做,正是为大王着想啊!”

李陶说:“你是为大王着想

甘罗说:“大王,甘罗请命前来邯郸,中原各国上下都在注视。大王如能亲自下位,接近甘罗,天下人一定会赞扬大王礼贤下士,尊重读书人,从而在各国之中赢得好名声。这不是为大王着想吗?”

赵王说:“我倒问你,国王尊贵,还是读书人尊贵?”

甘罗说:“读书人尊贵。”

赵王说:“此话有何根据?”

甘罗说:“当年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隐姓埋名,刻苦读书。周文王不但登门拜访,而且亲自为他拉车,请他进城,登台拜师。这才使姬昌小小百里之侯,顺应民心,会合诸侯,打败了强大的暴君纣王,一统天下。这难道不是历史事实吗?”

赵王说:“你妄读史书,不明周礼,身为使臣,在国君面前,狂妄自大,谈古论今,为犯上之罪。”

甘罗说:“据甘罗所知,列国之中,大王会见使臣,按周礼要下位三拜。唯有大王,高高在上,打落国书,迫使小臣不得已而再三陈述。甘罗如有失礼之处,实在是大王之罪。”

赵王说:“啊!小小年纪,好大的胆!。”

甘罗说:“家祖父有言,胆小鬼当不得使臣。”

赵王说:“难道你就不怕死?”

甘罗说:“甘罗以为,死并不难,难的是死得其所!”

赵王怒吼着说:“来人,把铜鼎掀开!”

众武士说:“是!”

亭后一阵***动。武士们掀开鼎盖,热气腾腾。

赵王说:“甘先生,你看这是什么?”

甘罗说:“只不过是一锅烧开的沸水罢了。”

赵王说:“那就请你跳下去洗个澡吧!殿前武士!”

这时,四武士冲向甘罗。

甘罗威武地说:“不用,甘罗自己下锅。”

甘福扑向甘罗说:“公子,公子!你,你……”

甘罗倏地解开外衣,脱下官服,露出一身童装,说:“老人家,别哭。拿好衣帽,捧回秦国。”

甘福抱住甘罗说:“公子,可怜你才十二岁呀!”

甘罗说:“老人家,甘罗为了赵国不致灭亡,为了使他们的黎民百姓不受灾难,才力排众议,请命而来。既然他赵国君臣不识贤愚,不明利害,那就等着瞧吧!来,跟我一起向东一拜。”

甘福说:“公子,我们的国家在西面呢!”

甘罗说:“不,我是为赵国的黎民百姓对天一拜。苍天在上,请听甘罗祈祷,想不到出过廉颇、蔺相如的赵国,却出了一个不明大义、不顾大局、不管百姓死活的国君。甘罗死不足惜,只怕我死之后,秦国立刻发兵,燕国马上响应,两面夹攻,赵国的山河土地,宗庙人民,全部都要毁了!上天啊,救救他们吧!”

李陶焦急不安说:“大王,甘罗虽小,来自丞相幕府,熟知大势,言之有理。请大王收回成命吧!”

赵王说:“不要信他鬼话吓人,我已做好决战的准备!”

甘罗仰天大笑:“哈哈哈哈!”

赵王说:“你笑什么?”

甘罗说:“我笑大王自欺欺人。长平一战,赵国已损失了四十万人马。现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应征入伍了。田园荒芜,黎民困苦,后方空虚,国交混乱。这样的赵国,百姓是不愿为他打仗,也没有能力为他打仗的。倘若大王强行开战,他们会怨恨,会反抗,会逃亡,会背井离乡,投奔别国。堂堂赵国就将在你的手里灭亡了!大王,甘罗话已讲完,请看我下鼎!”

这时,赵王离位起立。

李陶高呼:“且慢!扑倒在赵王前面大王,甘罗所言,动人心肺,请收回成命吧!”

庞暖说:“甘罗方才透露,秦燕两国合围,情势有变呀!”

赵王说:“这……”

甘罗大声地说:“甘福,快来助我下鼎!”

甘福说:“公子……”

赵王冲下座位说:“慢!你说秦燕两国合伙用兵,有何为证?”

甘罗说:“燕王为取得秦国信任,不惜派太子为人质,大王不知道吗?”

赵王说:“知道。”

甘罗说:“秦国将派大将张唐去统帅燕国的兵将,大王不知道吗?”

赵王说:“知道。”

甘罗说:“秦燕交好,其目的就是为了攻打赵国,大王不知道吗?”

赵王狞笑:“哈哈哈哈,甘罗小子,你往鼎里跳吧!那张唐不经过赵国是去不了燕国的。”

甘罗说:“大王,战国七雄,虽说广阔无边,但高山可平,长城可造,张唐难道就不能开出另外一条到燕国的去路?”

赵王震惊地叫道:“什么,张唐已经到达燕国?”

庞暖大叫:“大王,我们上当了!为了对付秦国,末将已将全部人马都集中到西线去了。”

李陶说:“如今东西合围,如何抵挡?”

赵王说:“快把人马调一半回来!”

李陶说:“恐怕来不及了,大王,张唐到了燕国,赵国危在旦夕。”

赵王颓然坐下说:“唉!”

甘罗说:“请大王、大夫、大将军放心,张唐现今还在秦国。是甘罗向国君请命,在张唐动身之前,赶来邯郸,两国会商,消除旧仇。使张唐不去燕国,而秦赵和睦相处,这是甘罗的夙愿,也是贵我两国百姓日夜盼望的情势。”

赵王说:“这么说,张唐并没有到燕国去?”

甘罗说:“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

赵王急切地说:“国书,国书。”

甘罗取国书,拂去灰尘。赵王长揖,接国书。

赵王边看国书边下令:“快给甘先生看座。”

甘福捧衣冠走近甘罗,为甘罗穿戴。

赵王看毕国书说:“呵,太好了!甘先生,孤王原以为贵国派先生来,有心侮辱赵国。不料先生年少有为,才识过人,使我眼界大开。真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佩服!佩服!”

甘罗说:“大王过奖了。甘罗年幼无知,言语冒犯,还望大王多多原谅。”

赵王说:“为了酬谢先生的好意,明日会商之时,我要备一份厚礼,奉献贵国。李大夫,传我旨意。大摆酒宴,为甘先生接风!”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三】

??一颗心灵升旗作文参考

我们这座小城,每周六都有旅行社发往附近景点的大巴。那天闲着无事,我也决定去附近的景区散散心。

景区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气宇轩昂的大门后,是一条长长的柏油路,两边古树参天,枝柯蔽日。路的尽头是草坪,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草坪里,竖立着许多“请勿践踏”之类的警示牌。尽管这样。还是有几条清清浅浅的路,从草坪里逶迤过去,通到大道的另一头。看来,图省事的人并不少。

我们一行人,几乎没有犹豫,就走进了草坪。因为,前边有好多人都昂首挺胸地过去了。这时,一个小女孩在木牌前停下来,她看到木牌上的宇后,转身绕行到了旁边的大道上。我们当中有两个人,是她的父母,大声喊她的乳名,似乎希望她不要舍近求远,但她还是执拗地走开了。

她的父母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旁边的几个大人也用怪异的眼光看着女孩。我就是从这时候注意到这个小女孩的,发现她有许多“与众不同”:中午就餐,大人们一阵饕餮之后,把盛面包火腿肠的塑料袋丢在树阴里,而她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在碧蓝明澈的水库旁边,临水而立的'大人们,不时地把石头、果核扔进水库,而她却捞着水面上漂浮的杂物……

下午时候,我们在一处树林里歇息。我见她正用野花野草编织着什么,便凑过去,问她:“孩子,你在编什么?”“花环。”女孩头也没抬地回答。“编出花环给谁戴啊?”“给我!”

她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女孩似乎看出我的纳闷,笑着说:“我的老师说,当你做对一件事情,却没有人肯定的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奖励自己。”说完,女孩朝我诡秘一笑。

花环很快就编成了,看上去粗糙而简单,但插在上面的几朵蓝色小花很美丽。女孩说:“叔叔,你给我戴上好吗?”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花环,认认真真给她戴在头上。那一刻,与其说是我在给一个孩子恭敬地加冕,倒不如说是给一颗心灵庄严地升旗。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四】

这个暑假过得非常有意义。百年一遇的奥运会恰逢暑假在我国召开,中国运动健儿披荆斩棘,勇夺奖牌,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不用上班的我着实享受了丰盛的体育大餐,看着金牌不断地被我运动员夺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敬佩。但想起诺贝尔奖至今仍与中国人无缘,甚是伤心。一个竞技体育强国,但最根本的科学技术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人埋怨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总感到教师的责任非常的艰巨,这也迫使我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想:学习不能放假,因为教师需不断携取源头活水,需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怀着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念头,我拜读了学校发给我的前苏联教育经典——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和之前读过的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方方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相比,不易读懂,读起来感觉也不够畅快。我并没有贬低此书的意思,只不过是我的心理话,这也许是国情之差异,抑或是理论水平过于肤浅,一时不能领会深奥的理论知识。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关学习的诱因的表述。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诱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诱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的内在诱因,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分数比较重视,常会比一比作业中得了几个5分,他们会为了分数而努力学习,认真细心完成作业,为获得好分数有时也会出现抄袭现象。他们期望得到一个好分数博得长辈的表扬和奖励。实际上这种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搞考前突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这样学到的知识会出现考试一结束知识也忘得很快。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教师为提高成绩常搞期末突击的现象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尤其对个性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就拿这次奥运会来说吧!同学们肯定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连我亲戚4岁的女儿到街上发现和奥运会相关的东西比大人要敏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我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的义务感,以及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再通过引申讨论,使生明白:多学知识,多学本领,就能对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好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定会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结合奥运会中的系列金牌数,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反映我国运动员的优异成绩。这种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和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的内部诱因,似乎能把人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对求知的渴望会不断地产生和增长起来。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观念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与学生共成长!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五】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死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习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中国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中秋节和教师节合二为一作文【六】

在正式入编的这一年教师生涯中,感觉自己有了一丝丝的进步。虽然感觉进步不明显,但我知道要一步步慢慢的去提高,慢慢的去体悟。

在这个学期中,我读了《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科夫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看完这本书,觉得虽然苏联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

读到第一章——课堂上的生活,我就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这里指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科学不正是从生活中来的吗?还记得一次教研活动,科学组长胡可安老师说的真好,以生活经验引入,不仅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暴露出来,也是潜概念的一种表现。作者还提倡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

赞科夫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想到现在的中国教学,分数为重,经常强调复习,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个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到了期末,就要开始复习,同样的内容,生怕学生不会,同个班要重复好几遍。说真的,复习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是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一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这个办法真的有效吗?书中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在我们的课堂学生经常会出现打瞌睡,半睡半醒的状态,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这说明了什么呢?单调的重复,烦琐的死记硬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该怎么有效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呢?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那么先前的机械重复还有必要吗?赞科夫还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做了一回学生,对我受益匪浅啊!它不仅使我懂得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很好的去爱学生;还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以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

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己,使自己知识的海洋不断得到充盈。这样才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多读一些书,我对自己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