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我们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起前往郑和公园走一走,一路上,我就像吃一百罐蜂蜜似的。
走进郑和公园,马上印入我眼帘的是高大、耸立而又巍峨的郑和铜像,他远看像一根长柱子,守护着郑和公园,近看又像一个巨人。只见郑和手拿一卷书,脸上露出严肃、而又亲切的表情,像是有什么重要的公事要办。郑和铜像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实在太壮观了,使我的脚步停留了很久。
这时,我又被郑和纪念馆吸引住了,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去,一群蜡像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只见一位妇女正编织着一张捕鱼大网,脸上没有半点累,只是微笑着,我猜想妇女正为编织这张大网去捕鱼,所以才高兴呢!还有些男人正在一条“河”边捕鱼,他们几个人合伙,似乎很卖力的样子,还有一些孩子正看着大人捕鱼、织网,好似在给大人们打气、加油,一副副天真可爱的笑脸。看着这情景,我差点忘了他们只是一些蜡像而已,不过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真勤劳呀!继续向前走,我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图片以及郑和在七下西洋时遇到的事情等,都令我大开眼界!
“看!郑和宝船!”妈妈大叫。哇!好美!我心里赞叹着!上了郑和宝船,我细细地观赏起来,船外面有一条条龙,一看就是象征着中国。船上几乎都用红色来装饰船,显得更是雄伟壮丽。看着这条船,它似乎是我见过最壮观的船,怪不得是七下西洋的船,还被称作“宝船”,真是名副其实!
留恋着郑和公园的美景……
太仓市郑和主题公园正在六百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港新建,一百多辆机械轰鸣运转,七百多名工人紧张施工,整个工程将在七月十一日“中国航海日”前竣工对外开放。
郑和主题公园总面积一百二十二公顷,建有十一座山体、主入口广场、音乐喷泉、郑和铜像、郑和宝船、郑和纪念馆、郑和七下西洋历经的异域风情等十个工程。建筑风格以还原郑和船队远洋的历史文化,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异域风情区再现郑和七下西洋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遗迹和风情,主要有马六甲、爪哇、古里、麻林、锡兰南北楼、唿噜莫斯和麦加等七大建筑,面积为三千三百平方米。
郑和铜像已建成,高十八米、重五十余吨,为国内最大。郑和手执航海图,昂首挺立在长江口当年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高大而典雅,宏伟而凝重。现场安装工人告诉记者说,该铜像由一百多块锡青铜板装 而成,安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复制的郑和二号宝船,也称“二千料郑和宝船”,投资一千二百多万元,长七十一点一米,宽十四点零五米,这是为了纪念一四O五年七月十一日郑和在太仓首航出海的日子,专家称,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长宽比例也比较合适。船尾部有三层,近十八米高,桅杆高三十八米,寓意郑和曾经去过的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并修复了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其中郑和纪念馆被0云南省委列为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马哈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点名为“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