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须坚持不懈的践行艰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劳动是被推崇的禁欲途径,是抵御不洁生活的各种诱惑的有效手段。
我选修了一门研读本书的课程,先自主阅读了这本书,再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这是上帝的安排,也是尽力的在履行自己的职业。而如果拒绝,选择那些不那么容易获利的途径,那么这是背离你从事的职业,也就是拒绝成为上帝的仆人,拒绝接受上帝的馈赠并按他的训令为他而使用它们,上帝的圣训是:你需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韦伯在本章阐述了四种遵从禁欲主义的新教:卡尔文教、虔诚派、卫理公会和从再浸礼派运动中生长出来的各教派。这四种禁欲主义实际上不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论述卡尔文教的禁欲主义时,韦伯考察的重点是“上帝预选说”。被上帝选中的人是谁?人又是怎么样知道自己是否被上帝选中?这两个问题是“上帝预选说”的核心问题。卡尔文教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抵抗所有诱惑的时候,圣徒需要摒弃怀疑,抱持被上帝选中的态度;第二,获取信心的最佳方法是紧张的社会活动。因为一个人假如没有自信,就表示他不具备足够坚定的信仰,所以人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卡尔文教认为“上帝既能直接借助《圣经》,也能间接地借助他所创造的有序世界。”所以人们只需要将自己的灵魂和上帝选中的人灵魂进行比较。这是确认自己是否被上帝选中的具体标准。卡尔文教的工作力量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工作。”教徒坚信,要具备善行,并且通过它来消除下地狱的恐怖心理。这种信仰体现到具体行为上就是教徒被要求一生要做善事。
韦伯第二个论述的是虔诚派。虔诚派的禁欲主义的出发点与正统卡尔文教相比更重视宗教情感。
韦伯第三个论述的是卫理公会,卫理公会放弃了卡尔文教禁欲主义的教义的基础,即他们认为“上帝预选论”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措施(而卡尔文派认为获得并明确上帝预选是最终目的)。卫理公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确保获得救赎的状态,要具备充满秩序且系统化的行为。
当时对于本章的疑惑是,卡尔文提到:“一旦确定了不被上帝恩宠,就谁也帮不了你。”但是在后文又说人可以通过写信仰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再进行自我激励。所以我就产生疑惑,如果说自我审视之后,将成功/成就归于上帝的恩宠,将失败/失去归于上帝的惩罚,按照这个衡量的方法,“上帝的恩宠”是一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事。而按照前文的意思“恩宠”是与生俱来并且不会改变,这两者不是很矛盾吗?
现在我意识到,首先信仰日记只是使自己获得确信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正确。其次,卡尔文教认为“人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所以他可以通过写信仰日记的方式,来反复强调“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来增加生活的信心。
第一章的标题是“宗教派别和社会的分层”。韦伯认为,由于从事工商企业和高级技术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或者接受过费用高昂的教育,符合这样条件的人一般是占有大量遗产或者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按照这个逻辑,“旧帝国中许多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都转向信奉新教”这一点完全能够解释为什么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教徒比例高这一事实。
我当时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经济发达、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会信奉新教?
再次阅读第一章我发现,韦伯提到“从传统经济中解放出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这一趋势——以怀疑一切传统统治的权威性的精神来质疑传统宗教的尊严。”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敢于突破传统,采用了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使得经济获得发展,那么该地区的人应该也比其他地区的人更敢于突破传统宗教的束缚,转向信奉新教。这个结论与我在阅读前的知识储备大相径庭,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先信奉了新教,再选择从事资本主义,获得经济发展。然而,第一章告诉我们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了新教,所以在这一层来说, “经济发达”是因,“新教”是果。不过,在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因素必然互为因果。
在第一章中,我的第二个收获是:“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民族和宗教少数派,由于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所以开始从事经济活动。”当时,新教的政治影响力不及天主教,所以新教徒将重心转向经济,这一点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韦伯又在后文提到,天主教徒没有在失去政治地位的时候有过显著的经济发展,而新教徒无论有没有政治地位都重视经济发展。这说明对政治地位的拥有并不是新教徒和天主教择业倾向不同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的内在特性。在这一章中,韦伯对比了新教和天主教的政治经济行为,导入话题:宗教思想的特质和差异能够影响甚至决定经济政治行为。
本章的标题叫做“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目标是证明资本主义精神(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的生活样式)是由新教的禁欲主义精神所孕育出来的。韦伯选择的研究方法是,选择享有盛誉的清教伦理学家——巴克斯特进行重点研究。以下是巴克斯特和清教徒的其他观点。
1、关于财富。巴克斯特批评追逐财富的行为,认为财富非常危险。韦伯同时比较了加尔文关于财富的观点:加尔文认为收集财富合理,可以增加教会的声望。
2、关于时间。巴克斯特认为人要在工作日里都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荒废时间,他提到“持续进行艰难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是人的主要工作。”
3、关于性欲。清教徒主张放弃性欲,认为性交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
4、关于承担劳动义务。巴克斯特认为承担劳动义务是任何人都应严格执行的禁令,并且不能用财富来规避劳动。(即有钱人也要劳动。)
5、职业理念。工作即是践行禁欲道德,也就是在增加上帝的荣耀,人可以从事整体而言来能带更多利益的工作。所以,人既可以从事多份工作也可以换工作。在做职业选择时,清教徒认为,职业的价值可以通过观察他是否符合上帝的意愿来衡量,而现实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为社会带来财富”和“能够带来的私利的数量”。
6、对于追求财富动机。清教徒认为,如果因为私利追求财富是不正确的,如果因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追求财富是正确而必须的;对于追求财富的手段,禁欲主义否定通过欺骗和贪婪的措施来实现个人目标的行为;对于享受财富,清教徒主张抵制非理性地利用财富。
以上六点是我从第二卷第二章概括的清教的禁欲主义具体要求。不够全面,也有很多认知偏差,但是大体上能得出结论:这些要求恰恰契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概括地说,新教的禁欲主义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要获得救赎或是显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就必须认真工作。如何证明自己“认真工作”了呢?新教认为对财富的占有量是衡量劳作的标准。因此要求人们最大限度地去赚取财富。但是,新教徒仍然反对人们享用财富。新教的禁欲主义要求人们不停劳作但是要限制消费。而这一点势必会带来资本的积累。由于花钱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要抑制自己购买奢侈品的***,人们因此会慢慢用财富来进行再生产投资,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反过来说,资本主义非但不会让人们对财富抱贪婪的心态,反而会压制一些非理性的贪欲。
资本主义就是追逐利益,但是运用的是理性的方法。因为非理性会导致获利的有限性,而理性却能够让资本主义一直拥有获取利益的机会。总之,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按照禁欲主义的主张,获利自由(反对不正当的动机和手段)和限制消费同时存在,会引发一种后果:由于花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人们于是会用财富进行生产性投资,资本积累在禁欲主义的克制下产生。但是在这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面对财富的引诱,必然会有教徒产生犹豫;在获得了足够多的财富后,也必然会有教徒惰怠,放弃追求上帝的恩宠而贪图享乐。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宗教改革就必须要一直进行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