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

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2 22:48:32
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

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本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的内容是:鲁滨孙是一个热爱航海的人,他抛弃了富有的家庭,独自踏上旅程。可不幸的是,途中遇上大风,把他吹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于是他开始了孤岛生活。他救了野人“星期五”;在孤岛上,他开垦荒地种植,圈养动物,学会养活自己。有一天清晨,鲁滨孙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孙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结束了他28年的孤岛生活。

我很喜欢鲁滨孙,因为他在迷茫中学会生存。他很勇敢,聪明。在我们的社会上,许多的孩子都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被父母宠着,不会独立。拿破仑将军曾经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同样的,如果我们事事都过多的依赖着自己的朋友、父母这些人,当我们要独立生存时,就无法适应这一切。但若反过来说,我们平时自己就生活的独立,那么,我们在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时就能够独立面对,并以冷静沉重态度去解决它。就像一些人,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不会煮饭吃,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宁可饿肚子,也不自己动手。相反,有些人不是,他们就像鲁滨孙一样,学会独立,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会记住这本书,我也会随着它一起成长,独立生存!

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二】

有人曾经说,生命就是河流,流速、长度、河床深浅都有自己决定。世界纷扰迷离,我们时时处于迷茫,失意的境地,但是总会存在活在足够的潇洒肆意里,有不为物使的的智慧与豁达的人,他们的天空是晴朗的。

余秋雨说:“有人把生命局限于互监互探,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在大地长天,远山沧海。”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价值由他的选择,格局决定。

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与个人,与集体需要建立各种联系,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可避免的要与他人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当一个人与自己意见不同时,我们有信心与之争论,当与很多的人看法不一样是,我们同样需要理性思考,就事论事,若是仍然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原来的的观点。这不仅是对自己尊重的表现,而且相信自己的同时在内心作了分辨,运用了知识,彰显了个人的独立与思考。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存,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我们不必自我设限,给心灵加上一把锁,恰恰相反,有时候我们应该闹闹“革命”,讲讲我们的独特的想法,让别人了解到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个样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按他们安排的或他们想的那样去做。

人都是人,根本一样。在集体中活动的前提是保持个人的独立,与与其轻易地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失去自己的.对时事的独立的基本价值判断与道德信念。当代社会,现代通讯技术的极大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有了更多的可利用于个人成长的共享资源。在这个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的社会里,按常识似乎我们都应该会有更多的提升,拥有更多的才艺,更广博的学识才对。但是正如二八定律描述的那样,站在社会顶端的人群终归是少数。生活在科技昌明时代的大多数人依旧浑浑噩噩,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乐于听别人的话,因为在意别人的评论,他们得不到内在的充实和平和,难以形成自尊自信的品格,失去了体会孤独见证成长的机会,他们害怕因为坚持自我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瑀瑀独行,于是倾向于融入合群,把宝贵的自己与生俱来的思考力当成了装取别人观点的低价值低耗能低成长空间的的工具,总是期盼着享受合群盲从的自在,因此,忘了自己刚出发时的方向似乎也变得理所应当起来。

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因为别人的眼光或是议论实在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们更多时候应当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个人能力提升上。

生活不是演电影,我们身上没有主角光环,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记得,人群中最耀眼的人,从来不是紧跟大众脚步的人,而是那些有自己节奏的人。厉害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时间表,他们不随俗流,脚踏实步,目光炯炯,一笔一笔绘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能成就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我们要放宽心大步向前走,走向自己的遥远的远方。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启程都是不迟的。小小的人儿也理应筑起独立思想之实基,让它垫起我们前行的步步台阶。

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的作文【三】

小时候上语文课,我是答问题的一把好手。

当时有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被老板虐待的童工给爷爷写信的故事,当然,信被发现了,没寄出去。老师上课时让我们讨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老板没发现信,爷爷最后会不会来接小童工?”

小伙伴们七嘴八舌,纷纷说出各自的答案和理由。答案似乎也不复杂,有人说爷爷最后会来接小童工会,有人说不会,毫无疑问,后者占多数,我也不例外。

我在教材全解上找到了类似问题的几种答案,其中一个是:“不会,因为他的信上没贴邮票”。其他几个答案早就被同学们用类似的话回答过,只剩这一个。我很激动,觉得自己像发现了诸神的宝藏,便一直高举着手,希望能得到陈述这个非凡答案的机会。这个答案太与众不同了,既切合内容,又符合实际,更重要的是还没人从这个角度切入回答呢。

然后我听见老师叫了我的名字。

然后我自信地说出这个答案,期待着得到众人的佩服和老师的赞扬。这几乎是我回答问题后的.“标准待遇”。

但那一次没有。

我听见了哄笑声,看起来大家都觉得我的答案太傻了。那时我觉得自己像极了班上那个奇怪的孩子。他的答案没错,但听起来总那么奇怪。

想起童话里狐狸和小兔子的故事。狐狸骗了小兔子之后为什么自己也没有好下场?他会说,因为狐狸智商低。其实,我们都知道,应该说狐狸罪有应得。

不过老师帮我打了圆场,似乎有些怜悯我,却让我在失落的同时更有些不自在。

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当众说那些奇怪的话了,尽管我骨子里一贯排斥人云亦云。即便自己说不出多么深刻的话来,也希望自己的思考是诚实而独立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