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自媒体在北京,广州,上海的地铁车厢内投放一万本书,供人们传递阅读,其发起人的宗旨是推动城市里阅读,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一句举动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与赞许,但还有一些人对其抱有质疑的态度,认为它不仅影响出行,也无法让人捡回阅读习惯,更有人指出这只是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我认为,这种"丢书大作战"是一种对文化的践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首先,地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里的地铁,更是整天人满为患,连人在地铁里都难有容身之地,更何况分一部分空间给那些书呢?我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
其次,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每天在地铁上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上班时风风火火,害怕迟到只有焦急的等待,下班时拖着疲惫的身子只想赶快回家休息,哪有人会去在意身边的书籍,更别说去仔细翻阅了。所以我认为,"地铁丢书"这种行为是不见得会让人捡回阅读习惯的。
然后,那些书籍,每一本都是由作者呕心沥血,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凝成的结晶。这些承载着文化,凝聚着智慧的书籍,本应放在精美的书架上,等待着懂它的人来轻轻翻阅,而如今却被人们扔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被千人踏万人跨,这难道不是对文化的无理与践踏吗?
真正的阅读,不应在嘈杂的地铁,不应在喧闹的街市,而是当你穿梭在图书馆的行行书架间,当你伏案在昏黄的灯光前,你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心的宁静远胜于表面的阅读。
"地铁丢书"其宗旨虽好,但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去实施。知识应被尊重,别将文化"娱乐化"。
吟起一首《蝶恋花》,细品起词中的佳句,轻声默起: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闭上双眼,浮现起,一座深深庭院,一束翻过青砖灰瓦的阳光……也就像现在,暖暖阳光透过层层的枝叶,残光斑驳的打在那本已读完的书本上。忽的,清风缓缓徐来,把书页翻起,一股淡淡的的书香顿时缭绕鼻尖,袅袅在脑间盘旋,书的气息穿越历史长河,古人的风韵好似还在眼前游荡……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这句话,爱意多浓啊,曾几度勾起了人们对爱的追忆和渴求?;触摸书上的纸页,清而厚重,好像触摸起康桥丝滑苍老的桥身,想象起曾在这愁情望水的诗人——徐志摩,对即将离别的不舍和对康桥的依恋之浓;深秋了,银杏树橙黄的叶子也已缓缓落下,本是悲愁的情绪,却因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乐观起来。
有人曾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其实不然,生命的价值也有可能在于流浪。
流浪,漂泊不定。形容生活不固定的人。一提到这个词语,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三毛,想到的场景便是撒哈拉沙漠。成片的沙土,一望无际。有风,有人,有情。零零散散的生活,逍遥自在的方式,竟一度令我所向往。单峰的骆驼,铁皮制得小屋,成群的山羊……新奇的事物让我也好似钻进了兔子洞,想象着与三毛一起度过沙漠风光,做着关于撒哈拉的梦。我的心灵也是漂泊不定的,就像她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我很想去流浪,去到《爱丽丝漫游奇迹》,与爱丽丝一起去探险。去到古时,同李白、杜甫一起赏月对诗,感受古人的风流雅韵。去到19世纪,与法布尔,一起观察昆虫,研究自然生物的奇特奥秘。去到傅雷家中做客,与傅雷夫妇一起谈论心得,与傅聪一起分享音乐,去感受文学,感受美好家风的氛围……
在生命的旅途中,在喧嚣的城市里,有一颗流浪的心,有一杯清茶,有一本书,也许就够了。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神圣的字眼啊!它在我心目中占着特殊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荡漾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一件件往事,回味着我与书的故事。
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经为书高兴过、幸福过,也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对书的挚爱。每当看着一本本书“退休”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块。我会把退休的书小心翼翼地藏进书柜里,我怎么会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
不仅如此,我还为书“卖过命”呢?说起来倒也难以相信,不过,那绝对不是谎言,而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为我买了一本《木偶奇遇记》,我非常喜欢它。但是由于我的识字量不够,看起书来非常费劲――总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个池塘的岸边的柳树下,认真地读起来。夕阳虽然无限美好,但我无心欣赏,双手还是捧着那本书看着,可当我查字典时,那本珍爱的书就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声掉在那池里。一刹那间,我就像一只失了魂的动物,一下子把头扎进池里,想去抢救那本落了水的《木偶奇遇记》,书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遗憾的事情又发生了,我刚学会游泳,一只手举着书,费力地游,结果喝了几口水。后来,小伙伴们,都笑我傻,说我为了书不要命。回家后又挨了妈妈的一顿臭骂,说我不应该为了一本书而下水,差一点出事。我哭了,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痛苦与忧伤,但是,那并不是因为妈妈的一顿臭骂,而是对那本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伤。虽然,尽力抢救,但是,书还是浸烂了,翻开书面,眼见的是字迹模糊,画面浑浊,我用力地用毛巾、褂子吸着水,想尽量挽回,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望着这本大花脸,我又伤心地流下眼泪。也许你会取笑我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我有了同感,那恐怕你也会情不自禁的。
粮食是哺育我们身体的,书籍是哺育我们的灵魂的。
在我7岁那年的冬天里,我和我的姐姐常去书店里看书。有一次,我无意中拿起了一本《安徒生童话》看了起来,。《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看和我眼花瞭乱。正当我看得起劲的时候,姐姐说要回去吃饭了。我只好放下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店。
回到家后,我乞求着让妈妈买一本《安徒生童话》给我,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一本《安徒生童话》放在了我的床头。我像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喜欢得不得了。我还用彩色纸给它做了件衣服。可能是因为太喜欢了,一天要拿出来看十几遍。一转眼,“当当当……”十点钟的钟点敲响了,我该过去睡觉了。可是我还没看够呢!我心里想着,怎么办呢?哎!有了!我可以在房间里开着灯继续看呀!我拿着书,偷偷摸摸地走到了我的房间开着灯继续看了下去。一页,两页,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转眼,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我看得几乎望了时间。“当当当……”十一点的钟声敲响了。到了妈妈过来“巡察”的时间了。我赶紧关上灯,把书放在被窝里,闭上眼装睡觉,妈妈来看了一会,就出去了。她应该没发现。就这样,半个星期过去了,她还是没发现。在下半个星期的某一天晚上,妈妈居然提前来“巡察”了。她小心翼翼地开了门,发现了我在看书,一会儿后,她轻轻地关上了门。我听见了很轻的关门声,心想:糟了,妈妈发现了。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的床头灯给没收了。唉,又不能看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本书已经不在了。但我的“读书热”还在。
《百科传说》,《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名著……我都看过。 书能带我上天,了解神秘的宇宙;书能带我人海,与可爱的鱼儿聊天;书能带我回到过去,探访古代的英雄;书还能带我飞向未来,感受最先进的文明。在我伤心的时候,是书让我忘记了悲哀;在我高兴的时候,是书与我分享喜悦……书已然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书,它是一盏灯,点亮了我的人生。
那盏给我快乐的灯。在我的童年,当我忧郁;当我生病了;当我莫名其妙烦躁时;妈妈总是递给我一本《安徒生童话》,摸摸我的头说,看一看吧,也许会好起来的。记得在那时,第一次读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第一次读出了《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愚蠢与可笑;第一次读出了《海的女儿》里小公主的勇敢与执着…我不得不承认,书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能使我不在忧郁、不再因生病而难受、不在莫名其妙的烦躁,反而使我感到快乐。现在明白了,书是一盏灯,一盏照亮我童年并给我带来快乐的灯…
那盏给我信心的灯。在书店里抱着好奇的心理翻开了《简爱》,让我认识了那个躲在窗帘后面读书的倔强女孩子,从此她成了我的伙伴。那乞力马扎罗离我太远;那巴黎钟楼离我太远;那宁荣两府离我太远…而那个家庭女教师却离我很近很近。就像夏洛蒂。勃朗特所说:“我们是平等的!”是的,我们是平等的。我面对的,是平凡人的不张扬但不坚定的思想,读着它们,我从不觉得自己渺小,反倒很愉快,受到鼓舞并信心百倍。哦,书是一盏灯,一盏给我信心的灯……
那盏我最爱的灯。在所有的文字中,散文无疑是最接近人心灵的,也是我最钟爱的文字。当我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激进而振奋的文字时,我爱上了他忧愤的灵魂;当我发现张爱玲绝妙而深邃的比喻时,我爱上了她苍凉的心声;当我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时,我爱上了她睿智的思想…它们的文字是不同的,但无论是慷慨激昂的诉说还是娓娓动听的道来,都想说话一样,他们都融入了感情;融入了真实;融入了生命,那是最最直接的表达。读着它们,好比与作者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也在读着这个社会,所以,我深深地爱上了它们,哦,这些文化界的精品,为我点起了一盏灯,是我最爱的那盏灯……
我始终相信,书,是历史的永恒;我始终坚信;读书,会点亮平凡而又不羁的人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