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一天地老的个性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甚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用心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明白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杯具。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十分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今年暑假,因爸爸工作忙,爷爷、奶奶和妈妈带我从郑州回到兰州过夏天。
滨河路位于兰州市北边,俗称兰州的“外滩”。它紧邻黄河,黄河的`北面叫北滨河路。滨河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风景迷人,是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南滨河路,来这里游玩,乘凉的人们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我们一边往前走,一边观赏着南北滨河路风景,一艇艇羊皮筏子从黄河上游到下游川流而过。往远处看,一座座宏伟的黄河大桥横跨黄河南北,来到这里看到人们与黄河母亲雕塑和黄河第一大桥照相的人络绎不绝。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水车博览园,它是黄河风景线上著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车博览园以十二轮兰州黄河大水车为主景,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这里的水车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我尽情的欣赏着一架架风格不同的水车,又一次踩踏着这些小水车,想象着过去的人们是如何踩踏着水车取水的生活的情景,仿佛回到了过去田园生活的时代。这里的每一架水车,每一条小溪,每一座小桥,每一碗兰州拉面,无不富有兰州的风俗民情。兰州酿皮雕塑,真是栩栩如生,兰州热冬果,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夏天的兰州,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的家乡,匍匐在祖国锦绣江山的手掌心里,狭长的仪态承载母亲了的模样,干燥的气候凝成了她开朗的性格,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她墨色发丝间那朵玫瑰花,源远流长的历史成就了她的气质。她闺名金城,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兰州。
她见证过历史的沧桑。从嬴政指点江山的笔下,到杨广胯下马驹的铁蹄,生辉于左宗棠的目光中,展翅在建国伟业的金光里。
今天,我静坐在黄河岸边的石头上,出神地凝视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水滚滚而来,又匆匆离去,久久说不出话来。如今,这座城市发展的如此迅速,恰如这混着泥沙的母亲河,大跨步地奔跑着,繁荣着。谁还能记起历史长河中的金城,谁还能眺望到远处的苍凉戈壁和大漠黄沙,谁依稀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异域风情的胡琴羌笛?
这般思考着,我于是开始留意脚下的土地,追溯她的历史,展望她的未来。
黄河边的那几座水车,工作十分奇特,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如今那水车也许不曾如从前那样转动,转了水,转了景,转了光阴。它现在仿佛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不再辛苦。它被麻绳围绕保护,被柔和的日光灯倾洒金箔,可这依然不能磨灭它那斑驳的木轮上,一道道深或浅的裂痕;那裂痕陪它看多少日出,又随它听多少水流。这就是组成她的一部分,值得让我们欣赏的,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沿着羊肠小道往前直走,就渐渐踏入“绿色长廊”滨河路。这里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漫步其中,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在这儿,最出名的便是“黄河母亲”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状成长的华夏子孙。
看看兰州,这座历史名城,她多么美好,多么叫人心生喜爱!这就是我的家乡,她不算多么宏伟,却也默默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风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
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
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
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我的家乡在兰州,那里风景优美,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黄河、中山桥、白塔山……
我们先来看看黄河吧!放眼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黄河滚滚而流,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仔细听,黄河流动的声音真像闷雷滚动,走近河边,用手捧起黄河水,就会发现虽然它很浑浊,但它不会把手然脏,这便是黄河水的奇妙之处了。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祖先们便定居在这里。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象其他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先之地,就连一些南方游客也盛赞其美丽。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特别是“黄河母亲”雕像,那可谓是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继续往前走,你就会看到一座高大的铁桥立在黄河上方,这就是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走上桥,你肯定很享受,因为微风吹过你的脸庞,十分清凉。低下头还能看到有小鸭子游过,很可爱。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也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它已度过了108个春秋。对兰州人来说,中山桥代表了太多太多。他对于兰州而言是纽带,将阻隔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黄河天堑变通途,连接了南北两岸;它是钥匙,开启了通向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商道,使兰州的特产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将各地丰富的物产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中山桥真伟大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最爱的地方——五泉山。五泉山是因为五眼泉而出名的,它们分别是“惠泉”、“蒙泉”、“甘露泉”、“菊月泉”、“摸子泉”。它们分布在五泉山的各个角落里,我们可以去找他们哦!往前走走,你就能闻到阵阵花香,这就到荷花池了,夏天,荷花多姿多彩,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但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小溪流过时唱着一首欢乐的歌:“哗啦啦,哗啦啦……”,让人感觉无比舒畅。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兰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