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1 22:43:07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一】

??丽的崆峒山1000字叙事文

大口呼吸着雨后初晴那清爽的空气,我们从平凉市乘车向西行驶了十余公里后,终于来到了素有西来第一山之美誉的崆峒山。仰望高山,层层叠叠的树木为大山披上了春天的新装,连绵起伏的山脉如绿色的波涛在翻滚。几座亭台楼阁轻凌于悬崖绝壁之上,绝壁处古树参天,给大山平添了几分古朴精致的人文景观。

一路上山,我们尽情享受大自然完美无缺的杰作。你瞧,小路两边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树木。有的已成为参天大树;有的还只是抽出几片嫩叶的小树苗;有的树干笔直,树冠直插云霄;有的树杈弯弯曲曲,像弓腰驼背的老翁。小草小花随风摇摆,像在欢迎远客的到来。我们经过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林阴小道,便来到一条又直又高的石阶下。我抬头望望,好长的一段阶梯啊!就好像通往天空一样,怪不得名为上天梯呢!我为自己打打气,向上登去。可刚登到一半,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阶梯上石缝里的青苔好滑,让我的脚都有点不听使唤了。瞧瞧下面,又望望上面,真是进退两难。没办法,登呗!功夫不负有心人气喘吁吁的我终于登上了上天梯,毕竟有志者事竟成嘛!

在一路小鸟歌声的鼓励下,我们登上了崆峒山山项,成功的喜悦充溢着我的心胸。沙沙微风吹拂着山间郁郁葱葱的树丛,这美妙的声响和那露水般清亮的鸟鸣共同奏响一曲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协奏曲。登上崆峒山的第一感觉如此美妙,我的心情自然如那阳光一样明亮。俯视山下,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仿佛群山都在向我微笑。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群山的绿却带给人迥然不同的美感:深沉的深绿,清新的翠绿,活泼的嫩绿纵横交错在一块儿,织成了一张色调柔美的毯子。在群山中央,有一潭烟波浩淼的湖,那湖蓝得纯净,蓝得恬雅,蓝得让人无限陶醉。绿色轻舟的湖岸边,零星的几点琼楼玉宇,显得更加典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此湖名为弹筝湖,虚无缥缈的,真有一曲悠扬的曲调从亭里飘来,萦绕在我的耳际。这美丽的崆峒山真让我体味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二】

假期里,妈妈带我一起去里口山爬山。

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往上走,路边有趣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山上,我在山上看见了一片果树林,只见树木长得枝繁叶茂,树上还挂着绿色的果实,仔细一看,呀!是苹果!真让人垂涎欲滴。我好奇地问妈妈:“苹果熟了吗?”妈妈伸手扶住一颗果实对我说:“你看,这苹果的颜色,这离熟还早呢!”

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棵梨树,梨树上挂着许多像葫芦一样绿色的梨子,梨树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撒下一片阴凉。见我又一脸馋相,妈妈笑笑说:“看看,梨子也没熟呢!”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继续往上爬,一路上我对结着绿色果实的树产生了兴趣,终于我们看到了一棵上面结着绿色果子的小树,但是果实的形状我们从没见过,太好奇了!我们赶紧去问大舅,大舅告诉我们那小小的绿色果实是核桃,核桃到了成熟的季节,外壳就会裂开,核桃就会掉出来,现在也是没成熟的样子。

再往上走,我们又看到了一棵柿子树,树上长着绿色的柿子,柿子蒂像一朵小花,妈妈告诉我:“我们现在看到的柿子长大就变成橙色的大柿子啦!”

这次研学结束后,我暗下决心,等到果实成熟的秋季,我一定要再去看看它们!晚上,我做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带着香甜味的梦……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三】

“爷爷,看,唱戏的,上面坐着三个漂亮姐姐,”女儿高兴的嚷起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各种唱啦谈唱的声音,传入耳中,如泣如诉,荡气回肠,又娓娓道来,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到不远处戏台上果真坐着三个妆容精致的古典戏曲美女,戏台背景竟是超大显示屏!婉转的唱腔,婀娜的身姿,优雅的水袖再配以显示屏中古色古香的宅院,又恍惚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年代,相府深院,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刺绣女红,“牛娃,那不是漂亮的姐姐,是相府三千金,王金钏,王银川和……”“噢,王宝钏,”女儿未等公爹介绍完便嚷嚷起来了,“我知道,我知道《薛平贵与王宝钏》,”我们都笑了,会心的笑了,为了女儿的聪慧,但更让我感叹的是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有几个能够向王宝钏一样为了那份挚爱苦守寒窑一十八年呢?我想那些正徘徊在婚姻围墙内外的男女们看了今日这连孩童都熟知的故事,是否有所思所想呢?该如何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家庭事业呢?才不枉费艺术家们在烈日下动情的演绎,才不枉费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一番苦心。是啊,传统的戏曲,传统的婚姻观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才有了庙会中的独特风景。

公爹是戏迷,自然留下看戏了,女儿蹦蹦跳跳一路向前,中间的狭长通道是用各种石材硬化过得,两侧是铁链护栏,护栏外侧是郁郁葱葱,参差不齐的各种树苗,有柳树,松树,柏树,杏树,杨树等以各种形态站立两侧,他们的枝头争先恐后一律向上,有的树叶还是嫩黄的,但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从缝隙中探出头来,感受春的气息,偷瞄游人的笑颜!

“多亏了这些树苗”父亲感叹道“要不是他们的根牢牢地攀在下面,通往里面的这条窄路恐怕早就被水冲的无法通行了,你看沟底都被水冲成什么样了!”放眼望去,沟底只剩下贫瘠的黄土赤身裸体的躺在那里。“太遗憾了,本来打算带牛娃下去划船游玩的,现在水干了,草没了,树死了,什么也没有了,”老公失落的说:“前些年我们来还可以划船钓鱼,喝酒唱歌呢”“你还我一片青山,我给你风光无限,这都是人们自作自受,”我说道,“无情肆意的砍伐留给子孙后代的就只有这沟壑不平的一堆黄土,是啊,我们的乐园被自己毁掉了,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树苗,不然会断了我们通往小崆峒的路的。”

“妈妈,妈妈,看秃头爷爷,”女儿又有了新发现,高兴的嚷了起来,“牛娃那不是秃头爷爷,是弥勒佛,”我笑着说,“咦,去年来的时候还没有,这是新建的,”佛像身高约三、四米,端坐在一个正方形的大理石座上,笑容可掬的遥望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佛像前面是一排整齐的石凳,身后狭长的道路两侧是汉白玉石护栏扶手,每个扶手之间以铁链相连,看来施工方以游客的安全真是煞费苦心,“2014年后季建的,那不是有石碑吗,都刻着呢。”父亲坐在石凳上说:“这石凳太阳晒的热呼呼的真舒服。”行人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歇歇脚,聊聊家常;因为是周末,学生们三五成群的打闹玩耍,有的男孩子还把山地车骑了上来;女儿拿着手机给我们录像;对面坐在一对聋哑夫妇,他们不停的比划着,大概是说着小崆峒的旧貌与新颜吧。我不得不佩服施工人员的勤劳与智慧,这巨大的佛像和汉白玉石是怎样通过只有一,两米宽的狭长通道的,遇上阴雨天他们又如何施工?今日的美景让人爱不释手,他们的昔日的辛酸和汗水又有几人能记得?看到偶尔有人摸两侧的汉白玉扶手,甚至靠在上面拍照,我心中直呼:“请珍惜其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子孙后代多留些回忆吧!”

时光如梭,转眼间到了戏散的时间了,我们一行与公爹会合之后去了最后一个景点,陇东民俗文化博物馆,从防滑路基石铺得平坦的长坡下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茅草屋与逼真的牛车,还有石磨……“咦,这个车车和这房子,好丑啊,”女儿又嚷了起来。“闺女,你要懂得忆苦思甜,”我赶紧制止道:“这是很久以前的人们居住和使用过的,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得到的,对于这些你爷爷和外公最有发言权,这里有些就是他们亲身使用和经历过的,不信你去问问。”女儿立刻缠着爷爷和外公问东问西的,两位老人不厌其烦,有对孙女的疼爱也有对曾经苦难生活的深刻回忆,从婚嫁、拜寿、香包刺绣、大练钢铁、木偶戏、皮影戏、石像、丰收、磨坊一一讲解,我和老公也跟着洗耳恭听,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以前也只是听说,今日图文并茂的一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让游客们各个感叹不易,“陇东能人是越来越多了,做得跟活人一样!”

说话间来到了一个冷清的油坊馆面前,奇怪,其他展馆都人满为患,这里怎么如此冷清,带着满腹狐疑,步入油坊馆,“这是什么呀?”这回老公倒先叫了起来,我也愣住了,一个直径有八九十公分,长约十几米左右的木柱子,用很粗的绳子悬拉在展馆当中,我转了一圈看不出端倪,正准备离开,只见父亲跟公爹兴冲冲地走了进来,“这是榨油的!”他们老哥俩走到木柱子两侧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起来,从怎样加油籽,怎样压榨,怎样出油,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滔滔不绝,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从来没有发现,他们的口才如此之好,听着听着眼中不时的有泪光泛出,仿佛看到他们弱小的身躯在烈日下收割油菜籽,打碾晒干之后背着沉重的麻袋徒步走几十里山路到油坊用这笨重的榨油机器,炸出那点少的可怜的油水,等着过年过节吃上一碗有油水的白面片片,满脸全是幸福和满足,“啪啪……”一片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头一看不知何时这油坊展馆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为父亲和公爹精彩的解说所吸引和感染了,原来这展馆并不冷清,只是没人懂他,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他,我们要接好这个接

力棒,不要遗忘,不要失传,让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传永远的传承下去。

从民俗文化博物馆出来,途径书画展馆,怎么也拦不住父亲和公爹,他二人争着各自买了一副字画,“我真想不通您们两个了,平常连碗牛肉面都舍不得吃,花二百元钱买字画!”老公嘟囔着,“不是给你的,是给牛娃的。”公爹刚说完,父亲接话茬说:“给孩子买多少玩具都不如买字画,培养教育孩子的事一点也不能耽误。”老公无语了,我满心欢喜,小崆峒一日游,不虚此行!小崆峒今时今日的变化让我们感慨,陇东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游历让人感动,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吸取教训,流传给后辈儿孙的不仅有物质、金钱,还有青山绿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陇东字画,陇东精神!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四】

上周,教师发了一本“旅游手册”,不用说,肯定是要旅游了,班级立即热闹了起来,大家都互相猜测这次要到哪里去,可一听教师说下周五才去,班级里顿时安静了,我的心也凉了半截。没办法,等呗!

等待的日子真是煎熬啊,最终到了旅游的日子了,大家兴匆匆地上了大巴,谁明白目的地离学校很远,坐了一小时左右的车才到达第一站——丹顶鹤湿地生态保护区。

一下车,一座很异常的建筑物就闯入我的视野,远远看去,那座建筑物就像一只丹顶鹤,正昂首看着天空,仿佛正要展翅高飞,真是太有创意了!

我们在那只“鹤”状展馆前排好队,便跟着教师先参观了展览馆,展览馆展示的都是关于鹤的知识,令我大开眼界。

从展馆出来后,我们步行来到徐秀娟故居。在去的路上,导游就陆陆续续地跟我们讲了护鹤烈士徐秀娟的感人故事。参观完故居还在广场举行了祭奠仪式,随后给徐秀娟墓敬献纸花。

接下来就要去看放飞丹顶鹤了,可这时的我们早已经筋疲力尽,感觉腿脚已经不是自我的了,肚子也在唱“空城计”。最终到了放飞丹顶鹤的\'广场,也是我们吃饭的地方。我们打开自带的饭盒,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就看到丹顶鹤放飞的场景。只见一只只丹顶鹤展开翅膀飞向天空,那阵势就好像刚下课的我们一齐冲出教室一样,十分地壮观。

吃完午饭,我们就去了下一站——黄尖牡丹花园。

在牡丹园跟着导游一路向前走着,一个个卡通人物陆续进入我的眼帘:光头强、白雪公主、孙悟空……

一会儿,前面的同学突然大叫一声朝右边小路跑去,我赶紧走到前面,往右一看,原先是一个小型游乐园!里面很多娱乐设施,玩了好久,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喂孔雀,当时看它在笼子里吃旁边的草,我们也喂它吃了好多草才走开。走了一圈回到门口,结束本次的旅行。

短暂的一天不仅仅让我收获了欢乐,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真是一次难忘的研学旅行!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五】

清晨,我们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车,随着宝鸡日报小记者团一起进行了一次凤县之旅。

汽车在山间公路蜿蜒盘旋,山间的苍松翠柏,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我们在大山的怀抱里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耳边传来一阵一阵清脆的水流声,好像在欢迎我们这些小客人。

不一会儿,眼前是大片的油葵花海,美极了!之后,我们去了凤县的波尔多庄园,这里有葡萄酒,有大风车,还有美丽的薰衣草。整个上午的行程中,“岭南第一养生村”让我印象很深。这里真是养生的好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05岁的张芝桂老奶奶,虽然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我还和奶奶握手了呢!

中午,品尝完凤县特色美食之后,我们来到了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的旧居,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很受感动。

下午,我们参观了凤县革命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怕艰辛,勇往直前……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认准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这次红色凤县研学之旅,我深深地感受到凤县的美和红色凤县的魅力!

崆峒山研学旅行感受作文【六】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