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现这些数据计量单位不同,很难一下就排好队。如果单位相同的话,就能很快排好队。于是我采取小组合作的讨论形式,让学生展开交流如何把 80 厘米化为( )米,学生发现这道题也就是将单名数改写成小数,同时学生通过讨论还发现了两种改写方法:一种是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另一种是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学生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这时应鼓励学生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这里我应该强调一下。
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出示教课件,让学生到用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必要性。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索,最终发现了用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这节课,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好。
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复习把整万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改写,重点强调了两点,一是先分级,二是不要忘写“万”。本节课的难点是亿位后面不是0的数如何处理,我把方法总结了一句话:省略亿位,只看千万位。
但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没强调先改写,再保留,学生可能会正确的进行改写,但是求近似数时还是会出现忘掉写“万”或“亿”字的现象。二是忘记板书课题。 三是对于“改写”和“省写”没有给学生讲透。
掌握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会大数的改写。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将 1 米 45 厘米化为( )米,这是属于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情况,这比单名数改写为小数稍微难一些。我没有给他们任何提示,做之前让学生自主探索改写的方法,这对班上中下面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学生认真掌握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改写的方法。通过学习 80 厘米和 1 米 45 米的改写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改写方法。一个学生不光要学到知识,还要学会表达。
有些事情是可以教的,但创新意识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我们 因坚持在“做”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为 学生创设了一个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出示的数据有 80 厘米、 1 米 45 厘米、 0.95 米、 1.32 米,这都是一些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不便于比较。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数据进行改写,将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再进行比较。这时我先让学生在没有改写的情况下,先试着按身高进行排队并谈谈感受。
钟老师的设计: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1000000000颗行星。让学生读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
我的思考:值得肯定的是,老师将枯燥的数赋予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更为感兴趣。但我觉得整亿数的改写并不难,学生是能进行自主迁移学习的,老师不必死死牵着学生走,却可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上多做些思考。听后,我的想法是:出示下面几组信息:1、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十亿颗行星。2、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四十五亿千米。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十三亿多。首先让学生写出这三个数,然后说说在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如:0特别多,写起来麻烦,容易漏写或多写0等),思考: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想到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吗或你有没有办法使别人一看到这个数就能很快读出这个数?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整亿数的改写方法。我想,如此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然。
在复习铺垫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出示了一些整万数和一些非整万数,让学生先通过读数和写数发现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效果很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