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批注的作文本(带批注的作文范例)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带批注的作文范例)

首页读后感更新时间:2023-09-04 13:53:06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带批注的作文范例)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一】

本然,即事物的本来样子、内在规律。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原本就比较复杂的活动,要穷究其“本然”,当然不是很容易,加之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够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这也很正常。问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到底做过多少穷究“本然”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在关注和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本然”?考察一下,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我们有那么多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有那么多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组织和阵地,更有各种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成果不断问世,但这些研究要么只关注教材、教法等操作层面的很具体的话题,要么只热衷于一些与教学实践离得很远的让人一时很难琢磨的非常抽象的命题,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则无暇或不屑涉及,讨论很少。包括《语文教学大纲》这样的专门用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解释和规定的最权威的文件,虽经一次次修订,但直到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还很少能从上面直接找到对于语文教学“本然”的说明文字。

至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些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要深入他们中间都会知道,那教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以及学生永远也考不完的试等各种事务早已使他们穷于应付、疲惫不堪,除极少数人外,大都满足于靠师承下来的知觉感知过日子,很少有人还对包括语文教学的“本然”在内的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发生兴趣。不少语文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语文,但到退休那一天,若问他“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要干什么”,他都回答不出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被理论家搅得过于复杂而让人不好回答,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就连那本教学大纲,也往往并不被老师们看重。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虽然报刊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个别表述争论不休,但不少课改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还没见过这本“课标”。有些学校虽给老师们发了,但也被束之高阁。“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未穷“本然”,甚至不问“本然”,那么怎么能指望它科学、高效而“左右逢源”呢?

所以,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寻求和思考语文教学的“本然”。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正如事物的发展都使它逐渐远离其原点因而要追寻其最初的、本来的样子就越来越困难一样,数千年的语文教育实践,近百年的语文独立设科,使得要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确实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语文教学理论界才有那么多争论,比如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找到一种相对便捷的途径。探寻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本原,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分析论证,一种是追根溯源。前者因为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理论推导的办法,似乎更“科学”,所以一向备受欢迎。但这种看似严密的方法却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论证过程的不同,因而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结果是不仅原来讨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出各种无谓的争论。后者则正好相反,虽质朴一些,但却要简单可靠一些,正如寻找一条河流的源头,只要沿着这条河逆流而行便是;如果能站高、站远一点,采取遥感、遥测的方法,则更方便。寻找语文教学的“本然”,无疑应该采用后一种方法。只要能够弄清楚当初人们设立语文课程的意图或者人们让孩子学习语文的动机便可。这个动机和意图,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

这样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是一个不需怎么探寻便可获得大致结论的问题。那些诸如“语文姓什么”之类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对于学校里面最初为什么要设立语文课程,或者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语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在认识上没有多大分歧,因为连农村不识字的妇女都很清楚她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说话从而通情明理成为有文化的人吗?可以说,这个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句话,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日渐丰富的教学理论给淹没了,也被广大的语文教师给淡忘了。我们会说语文课要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不会说要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叫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都不知道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讲给学生,可以将一篇通俗浅显的课文分析得让谁都不明白,就是不让学生去读书、去写字、去作文、去说话(这些事通常都是被安排在课外)。最终,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然”,失去了自我。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必须找到“本然”,回归原点,按照语文教学应有的样子教学生学习语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讨论、实践和探索,借助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语文教育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已经有了明确告诉人们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的文字。现摘两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语言明快,意思清楚,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然”。用这些话去衡量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离开语文教学的“本然”有多远了!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必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然要以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而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也只能是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才能养成,单靠教给学生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单靠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单靠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书面练习题,是决不会获得这些语文能力的。但多年来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却恰恰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老师,太看重“知识”、太喜欢或习惯于“讲课”了。笔者近两年曾几次在中学语文教师和刚参加完教育实习的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你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时,有很多人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一定要将教材上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讲扎实”;问及“你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好,还是讲得少好”,回收的问卷中60%以上的选择是“讲得多好”,在紧接着的关于一节课教师讲授用多少时间的选项中,80%的被调查者在“25~35分钟”后画了勾。到中学听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教材上一个定义外加两个例句的几行文字,老师一讲解动辄就是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至于讲课文,那更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了。只要是课文,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也不管是还是散文,教师都是非讲不可的。即便是并不需要教师做多少事情的“自读课文”以及一个单元结束留给学生“随便读读”的一篇诗文,教师们也是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一如既往地力求“讲深、讲透”。很多课文,教材编者明确要求“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受和理解”,但这种“反复朗读”和“感受”只能是在课外,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的分析讲解。结果,这种教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早已成为语文课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如此全然不顾“语文教育的特点”,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然”,难怪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所以,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当前最需要做的,还是要引领语文教师真正进入新课程,认真学习和努力执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牢记和领悟“课标”中的这类关键性的话语并且“化为践履”,付诸实施,不再热衷于给学生讲授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不再留恋于做课文的分析员、讲解员和翻译员,不再将自己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干“第三者插足”的事情,而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书识字、说话作文”的语文实践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学生与文本和教科书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那么,语文教学就可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取得应有的效果。

吕叔湘先生1963年4月在《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叶老所说的“本然”。要使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执行者的广大语文教师,不管在面对什么具体问题的时候,也都不忘“根本问题”,不断思考和追寻着语文教学的“本然”,牢牢把握住那“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生读书识字,教学生阅读作文”②,那么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行事,从而走出困境,走向科学和高效。

注释:

①陈日亮《得法养习,历练通文》,《课程·教材·教法》1996.1。

②史绍典《语文永远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0.11。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二】

打开尘封的记忆,首先浮现在眼前的就是那个“温暖”的冬天,我和她手牵手,在冬日底下……

第一次见到她,高个子,微胖,扎着马尾辫,身穿一件长袖T恤和一条休闲牛仔,面无表情,看起酷酷的样子。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迷迷糊糊的,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她乐观开朗,大大咧咧。而我极其内向,沉默寡言。我们性格迥异,最后却成为了知己,到现在我也弄不清原因。她很勤劳、很勇敢、很善良、很大方、很执着……当然,她也很冲动、很暴躁、很贪玩、很迷糊……

那天,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撕扯着干枯的树枝,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地上堆积的洁白的雪还未融化,一片银装素裹……在公园里,有两个女孩,穿着厚厚的棉袄,围着围巾,戴着帽子,手牵着手,另一只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包子,边吃边一起说笑。时而两人开怀大笑;时而两人伤感哭泣;时而手牵手散着步;时而背靠背唱着歌……就这样,两个女孩踩着雪,一步一个脚印,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绕着公园走了一圈又一圈……天气虽冷,心却温暖……

那段日子,纯真,美好,简单,浪漫。那时,我们在一起看“人狗奇缘”,哭的稀里哗啦,一塌糊涂;那时,每天我几乎都会吃到雪糕,而那却不是我掏的钱;那时,我们偶尔会吵吵小架,但几分钟后又迅速和好;那时,我们一起聊天聊到深夜,结果第二天上学迟到;那时她不好意思向一高年级男生问题,结果还是我去问了再告诉她;那时,我被欺负了,她会替我打抱不平;那时,我们一起为考试而拼搏;那时,我们手牵手,在冬日底下……

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有了新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那段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很想再和她在一起学习,于是我们约定好,将来要考进同一所高中,这个约定使我更加努力的拼搏。我期待着,我们将在一起度过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又是一个冬天,有谁愿意与我手牵手,在冬日底下…

批注: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叙事散文,作者着重描写了与同学的学习往事,语言朴实流畅,故事饱满圆润,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全文结构安排合理,首尾呼应,有极强的回读意味。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三】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要拿出我最喜欢的书,走进书的海洋,与书交朋友。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要托着腮帮看火烧云变化无穷:它们一会儿变成温柔的小绵羊;一会儿变成好吃的鸡腿;一会儿变成好喝的可乐……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可以尽情地玩电脑、看电视、打电子游戏,做各种可以娱乐的活动。

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要去洗个澡,然后把空调开到二十五摄氏度,躺在被窝里睡觉,我的那个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我真想有一天那个愿望会实现啊!如果不带书包回家,那真爽啊!可是这样学习成绩会下降,总考 分以下。

我真想有一天那个愿望会实现啊!我同时也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假如不带书包回家,我们可以在家里看书,那不是更好吗?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四】

当我背靠着墙壁时,母亲手拿着书,用书背轻轻地放在我的头上,尽量与墙壁保持垂直。我在那里耐心地等着,等候着母亲为我量身高,我知道,这能给她一点欣慰感,所以我尽量站地直直的。待她对好后,便用一支笔在墙上深深地来回划着横线,嘴里时不时地念着:“长得比妈妈都高了。”画好后又凑近墙面,把墙上以前所画的痕迹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嘴角时不时可以看到欣慰的一丝笑容,像一个雕塑家正在欣赏自己的雕塑作品。

这时,我发现了她的白发,密密实实的夹在昔日的黑发中。我努力地想去数清它,可它早已是我英语单词中的不可数名词。不对呀,我分明记得昨天我还牵着她的手,抬头望着她,望着她美丽的面庞,望着她华丽的黑发,在她的怀里撒着娇,那时的她,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炫目。可是怎么一转眼却已换做母亲抬头仰望我了。那张略显沧桑的脸庞,满怀期望的眼神。让我至生难忘。

我不禁回想起那顿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牛肉,我伸出筷子夹起了一块肉,尝了一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妈,这牛肉少放了点什么东西吧?味道没以前好了?”我大声的嚷嚷着,对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责怪着:“不好吃,我不吃了!”“少放了什么?”妈念着,努力的回想起来。“少放了……”“哦,花椒油!”“对的,起锅时没放花椒油!”妈终于想起来了,满脸愧疚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想去抹平!

怎么了,母亲无声无息的老了。她用她的青春雕刻着我们。她对我们的爱就像那美丽的风景,永远地映在了我们成长的路上。可让我惭愧的是,我平时的日子里总是忽略着这道美丽的风景。我天真地以为妈妈会像我每天上学路过的那棵桂花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随着季节散发着她的迷人的身姿和芳香。我只是恣意地享受着。从不付出。

母亲,我错了,我会记得用我的爱去维护着您的时光。我会认真刻苦的成为你骄傲的雕刻作品。让我和您一起,成为我们彼此心中最美丽的那道风景!

批注: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文章描写细腻,特别是关于妈妈为我量身高的细节描写动人心魄。文章同两件事情,反映了妈妈对于自己的关爱,记叙描绘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妈妈的感激,以及对于生活真谛的认识。

不带批注的作文本【五】

优秀与成功

作家周国平说:“在为人生确定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第二目标才是成功,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努力可以成功,也可以优秀,成功和优秀是相辅相成的。我十分赞同作家周国平的.观点,因为他道出了人生目标的含义。

先来说说优秀吧,因为这是拥有成功最基本的资质。那么优秀是什么呢?可以把它看成成功成功之师,或许是一张满分的成绩单,或是一个红色的优星,或是老师对你说的一句:“你优秀了,你很棒!”,或是,总的来说优秀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优秀对我来说近在眼前,但又遥不可及。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呢?首先,你先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品学兼优,学习上的优秀。最后,你要做到内心的优秀。谁又能真正地优秀呢?

再来谈谈成功吧。或许你更爱听成功这个词,因为它“表面颜色”比优秀更丰富。“只有优秀了才会成功”,成功是多么多么的遥不可及啊!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或许就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因为失败者没有在失败时再等等。如果他们等了等,或许下一刻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成功的号角。

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者呢?首先,成功者应具备的是宽阔无比的胸襟。其次,才具备“优秀”。最后,要有懂人、识人、用人的能力。对于我来说,好的学习方法是优秀的第一步,首先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好的目标,我会努力地去完成它。其次,我会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所有。最有,我会把精力集中在十分钟内,过一个又一个十分钟,我的精力一直集中着,我会为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乐此不疲。当然我还没有算得上是优秀。

批注:你可以选择成功或者选择优秀。当然这中间需要时间、汗水和努力。优秀和成功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天生的本领,而是他们比别人花去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努力。端正态度,认真仔细地努力吧,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露,聆听到成功的号角,看到优秀之神在向你招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