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参观可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我们知道了番禺邬氏大宗祠俗称光大堂。在番禺南村镇,与沙湾留耕堂、石楼善世堂和大石墩叙堂(已毁)并称为番禺四大祠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光大堂曾经是一所学校,就是以前的谢村学校。现在建成了祠堂。这里不仅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们赞叹不绝的是它建得如此美丽,就像一位穿着古装的仙女。
光大堂的屋顶上铺着瓦片,上面还盘旋着两条龙,两边立着两根不粗不细的柱子,像两个哨兵一样;中间的大门中间贴着两个门神,门神的表情十分严肃,两边还各挂了一副红;两边的空位还仿佛挂了一个满身是灰尘的红灯笼,灰尘让它显得已经很旧很旧了……
我发现,每天来这里的人都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爱在这里悠闲地散散步或者与朋友聊聊天,而小孩则在这里互相嬉戏打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在这里练习骑自行车和轮滑。光大堂是用什么魔力把人们都吸引过来的呢?我有些好奇,注意到了光大堂外的池塘。
原来在这外面的池塘里种了荷花,所以这里又被称为荷花公园。到了花开的季节,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池塘里里的荷花十分漂亮,有的把花瓣全部打开了,尽情地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有的只张开了几片花瓣,显得羞羞答答;有的还是弱不禁风的花骨朵儿......
在荷花公园里,还分布着几个小凉亭,可以 坐在里面聊聊天,喝喝茶,和微风问问好,更能让视野感受到最清新的绿色。消除眼睛的疲劳。
这就是这人多人都爱来光大堂的原因——在这里能受到古老文化的熏陶,能得到最好的享受.
这条巷子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而我则就是住在这深巷中的人家。这条破旧的巷子乍一看还是挺古香古色的,虽然有人居住但却仍然掩盖不了它本身所带给人们的蛮荒与荒芜,我在这住了几年,竟然连它的名字都闻所未闻。住在这里的人少,先前也没怎么样,但后来巷子因为常年的废弃而变得杂乱不堪,垃圾废品也更是随地可见,每每经过这里都得捏着鼻子走过,路面散发出的阵阵恶臭令人唾弃。
某次回家经过巷子的时候,我顺手将放在兜里没吃完的面包丢弃在路面上,刚好被住在家对面的邻居撞见了。没事,反正就是一破巷了,又不止我扔过垃圾,扔了也不能拿我怎样,我心中嘟囔着。
“这巷子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姑娘,你怎么能破坏它让它更加不堪与丑恶?”这位邻居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伯,岁月在他脸上划下了皱纹,刻下了烙印。他似乎是最近才搬来住的,平常很少出门,今天居然这么不巧地被逮了个正着。
“我……我不过就是随手一扔罢了。”被人批评心里自然不好受,虽然深 知自己是错误的一方,但嘴上却固执地为自己辩解着。“我人老咯,姑娘啊,听我一句劝,别人错了不要去学,要做好自己,别被周围影响了。”他缓缓说道,我木纳地点了点头,顾不急什么便仓皇而逃了。转身奔跑的瞬间,我望见了那位有些艰难地弯下了腰,捡拾起地上残乱的垃圾,缓缓地丢进了“年岁已久”的垃圾桶。
随后的几天,我几乎天天都看见他攥着扫帚、拎着个塑料袋一点点地清扫着巷子,他用微薄的力量尽力地美化这个有些狰狞的古巷。我望着他,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光亮,这线光正在逐渐地放大、延伸、延伸,笼罩住了我的双眼,把我包裹在那温暖的光芒中。我,望见了古巷里的光,那束光就是——他。我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拈起从树上落下的枫叶,那些枫叶复古而猩红;我拾起行人丢弃的.垃圾,那些垃圾触目而狰狞;我扫着物件的残骸,那些残骸胆战而心惊。
渐渐地,巷子的环境相对来说改善了些,乱扔垃圾的人也少了,偶尔经过的年幼的孩童不懂事所丢弃的垃圾也会有人下意识地捡起。来这个巷子里的人多了起来,纵使在严寒得让人颤栗的冬季夜晚也有人绕过来散散步。这个巷子里有人会发光,他让所有经过这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反省,用温暖的光照耀着他们,在刺骨的带给人丝丝暖意,由心感动,由心倾诉。
在这条旧巷里,有人发光暖心,有人万有引力,有人真挚淳朴。他会发光,他是这条巷子里那微弱的永远守护着的光亮。这光,不会熄灭,将会有无数新时代的人将这光芒传呈下去,一直传到遥远的寒冷的世界终极。光,它不会轻易被肆虐的风暴吹熄,它不会懦弱怕阻碍,它不会退缩畏惧。因为它是旧巷中诞生的光,在心中的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