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一天晚上看小说奋战到深夜,所以这天早上睡得特别沉,因为本属于前一天晚上的睡意全被我强行挪到了今天早上。
我躲在棉被里静静地睡着,睡得很死,虽然朦朦胧胧中有点意识,可是却不曾想过把眼睛睁开。任耳边家人的话语声、机器的运转声、车子的鸣喇声喧嚣着,我也依然“忘我”地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直到爸爸的叫喊声传入我的耳朵:“快起来!”
我长这么大,就怕爸爸骂。于是我才极不情愿的起床、洗漱
吃饭……
爸爸看到我起来了,又添了一句:“这么晚才起,像什么样子!”被爸爸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尊心受伤了,愣是沉默了一天,没理爸爸,也没和他说一句话。其实,我也不像是表面上那么乖巧、温顺,其实我也是叛逆的,也是倔强的。
晚上,我摆着一张臭脸,沉默地扒了几口饭,就回房了,顾着自己看书、写作业。不知不觉,窗外已一片静谧,像是接受了恶魔的洗礼一般,黑漆漆……
而客厅的灯,始终都没有关,狗狗也一直等在饭桌下,我知道,爸爸还在喝酒。我装作去倒水喝,经过客厅,下意识地向边上瞟了一眼——
爸爸一直埋头喝着酒,而桌上的花生壳已经堆成小山一般,从山顶到平原,全是花生壳……
它们不像是天上的棋子一般,稀稀拉拉的,这些话升科挤得密密的。不知是我出现了幻觉还是怎么了,眼前看不真切,却又感觉花生壳仿佛很重,饭桌在一点一点地下沉,一如我彼时的心……
又过了一会儿,爸爸总算不喝酒了。他在房里看了会儿电视后,便去洗澡。
耳边的静谧终于被窃走,偷梁换柱般的,耳边取而代之的是淅淅沥沥的水声,和爸爸的歌声……
爸爸平时不怎么唱歌,除非是在他心情很好或是很差的时候,他才会偶尔哼几下。
爸爸唱得很慢、很压抑,一腔一调,仿佛都是憋来的。都是些经典的老歌,可从爸爸的口中唱出来,却都很给人以伤心的感觉。
我知道,我任性了,我又一次的伤了爸爸的心,我用沉默在静默中默默地让爸爸也缄默了……
那天晚上,也许是因为窗外连续不断的昆虫叫声,也许是因为其他的,我杂乱的心绪很久都不能安宁,犹如音乐家照着一张错误的琴谱,弹着破败的琴,却怎么也找不到心中的那种感觉,怎么弹都是奇怪的……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这一天一睁眼这几个字就不断地在我的脑际闪现,随之手心总是会渗出汗来。今年学校采取了新的措施,老师还说要把成绩单发给家长签字。
一天早,我急忙赶着去学校,想抓紧一点时间……
刚出家门没有多久,后车轮便上下颠起来,原来是车胎没气了,“真倒霉”,好不容易的宝贵时间又牺牲掉了。我又焦急又无奈,只好推着倒霉的车走着。
“喂,同学!”我一抬头,只见天天在路边摆摊的修车人在向我喊着,“是不是车坏了?”我刚说“对”,可摸摸空空如也的衣兜立刻摇了摇头,心想这个人真会揽生意。我又推起车,可这人像看穿我的心思一样,竟笑呵呵地走了过来,我站住了脚,慌张地看着他。看上去他60多岁了,可是在他脸上我没有发现生意人的油滑。“你们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你们也不容易,今天我就免费修一次!”还来不及惊讶,车已被老爷爷搬到车摊边,他怎么知道我要期中考试呢?
我走过去刚要问个明白,老爷爷便开口说:“别奇怪,你们天天从这儿路过,我对你们很熟,以前你们上学总是悠哉悠哉,可最近几天个个都充满了紧张的情绪。前一天有人修车,一问才知道你们马上要考试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车放倒,麻利地将后轮内胎挑出。听了他的话,我马上对他有了好感。他继续说,“我的孙子去年在你们学校毕业,考进了一中。”“真的吗?他考试会紧张吗?”我顿时感觉与老爷爷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当然紧张,你们要期中考试了,你也很紧张吧!不过要考好,一是要掌握好知识,二就是要冷静,这样才能保证思路清晰。”听了老爷爷的话,增加了一份信心。“好了,车气给你打好了。”我一看表,才用了7分钟。我心想,这位老爷爷不仅是位修车好手,还是位“心理学家”呢!
来到教室,静下心来,想到老爷爷的话,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关心、照顾着我们,现在让我们好好复习,迎接考试吧!
早晨,走进教室,习惯性地抬头看了看墙壁上挂着:“用九个月的努力捍了三年的尊严。”
唉,离期中考试只剩13天了,快哉快哉,我心里琢磨着。刚坐下,板凳还没坐热,前排同学就转身对我说:“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想了半天,打趣地说:“六一儿童节!”同桌差点晕过去。他扶着头一脸无奈地说:“今天是倒霉日,离期中考试还有13天,谐音‘哆咪’,也就相当于‘倒霉’啦!”
“哟,思维这么敏捷,做几何题时,没见你这么厉害过。”我不屑地说了句,继续看书。教室里很静,只剩下写字声。
他仍在嘀咕着什么。他又突然问道:“你如果没考好怎么办?”这次老邬可要发成绩单给家长呀!学校还要开家长会,唉!日子怎么这么快,这么快就初三,这么快就期中考试,这学期已过半,中考越来越近……”我没听到后面他说什么,身后“唰”的一下,好紧张。仔细琢磨,我好怕,但还是打肿脸充胖子,说:“一定会考好的。”觉得不对,又补一句“你也是。”
同桌故做轻松,朗诵道:“考不好不要紧,只要成绩真,非我没考好,还有很多人!”我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又带有阿Q精神似的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看着周围的同学,仍旧低头,书写着什么,他没趣地停住了话。我此时的心情被他的话搅得乱糟糟的,考不好,家长会怎么面对,怎对得起父母、老师……正想着心事,英语老师进来说:“马上要期中考试,我们要加快进度上课,可能有些快,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课余时间多记单词,努力再努力,期中考试考出好成现,你好,我好,家长也好,皆大欢喜。”同学们雀跃起来。
对呀!与其杞人忧天,还不如行动起来!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