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中国历史作文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03 18:44:13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一】

如果一本书,给你传达了一个让你觉得好的观念,那么这本书就可以说是一本好书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在陈列史料上,而是在分析评议上。整本书作者从一些客观的技术因素去分析中国古代每一个时期为什么会呈现这个时期的样子,这些技术因素包含、地理环境、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赋税制度讲的特别多。

还横向跟日本欧洲历史进行了比较分析。先生讲大历史,时而是站在历史的宇宙中冷眼旁观,时而是设身处地深入其内,整本书里,没有对错误混乱的埋怨批判,也没有对繁荣的赞美炫耀,有的是对历史现实的理智与冷静,但是这种冷静与理智并不是冰冷的,而是在这冷静与理智的背后向我们传达了一份对历史的尊重与理解。当然,作者也是在传达他个人的观点。

当我看到最后一行字的时候,脑海里已经被深植了一个观念:任何一个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突然的,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人为或者人无为这么简单的。比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促进因素,也曾经是历史的阻碍因素过,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是因为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是由于意识形态;明清时期历史之所以走向收缩,闭关锁国也有它不得不收缩的技术理由(也许你不一定赞成)而并不能简简单单归结于统治者的失误、腐败。黄先生通过对中国大历史的一系列分析告诉我们,有的时候向\"负\"的因素反抗,本身并不能立即成为正的力量。

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让自己站在一个后来者的角度上去看待过去,然后轻而易举地下一个结论,当时的统治者好腐败、当时的决策者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悲剧,就这样把自己放在了历史的一个制高点上。

现在来看,这是一个多么傲慢、多么愚蠢的态度呀。——我们所了解的也不过是个侧面而已。而此时,当历史全面地展现在我眼前,我深刻地觉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读书要谦虚,做人更要谦虚。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二】

很喜欢读黄仁宇先生的书,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写的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一样,视角不同,语言非常风趣,让你读过后,有过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

《中国大历史》共有二十一章,从有中华民族开始写起,当然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完善,秦代之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秦代之后的写的较为详细,黄先生对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画了一副疆域图,元代的版图最大,但元代的历史最短,只有90年。元代的历史之短,一是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二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汉族人民中,他们较崇尚武力,当他们打下如此广阔的江山,但却没有能力很好的统治。说明管理一个国家非常不易。

汉代被作者称为“第一帝国”,这个朝代被中国作家极度的恭维,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汉武帝继承了汉高祖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所累积的国家资源,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外则连年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裔,使大汉声威远播,国势达于顶峰。

时事造英雄,汉武帝能使中国的名声远扬,一是因为他的上辈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二是因为他15岁登极,享国54年,执政时间较长,他的想法可以很好的执行。但他在公元前87年去世时,他的匈奴战争使国库大为亏损,这也是西汉衰退之一大主因。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三】

读史过程中,突然想起“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警语来。比如书中读到“兵马俑的幕后”“佛教的普及影响”“初唐的繁荣壮盛”“西湖与南宋”等篇章时,因为曾经游历身临其境,亲见过、触摸过、聆听过、体味过,感觉就较其他更真实而亲切,旧景、人物、故事都可以对上号,再回味历史品读作者点评时,条理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或是丰富或是印证或是异议,更易得到共鸣或形成判断。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四】

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鉴于读得有些散漫,而中国历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长,其间奥妙玄机,非著说之人一册黄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册之人一时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识之,进而揣测作者或是没有言尽,宽宥鄙人亦是体尝有限。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五】

社会的变迁是最为渐进而不为显著的,公元前221年,始皇建秦。而这空前大一统帝国的产生背后亦有一番变化。思想在华夏大地上激烈的碰撞、交融,不亚于列国之间相互征伐,兼并扩张,最终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大一统时代的来临,是制度与人事巨大变革的标志。以宏观千年尺度看,秦汉帝国之纵深是极其深远而接待处的,帝国的政治形态,制度,意识都为历朝历代所鉴用,起着楷模作用。帝国的基本制度和社会框架无疑相似。所谓“汉承秦制”,在制度层面上将,汉代是秦代的延续。较之于秦帝国,汉帝国的统治政策有所调整。以皇帝制度为核心,中央集权的地方郡县制管理模式,沿用数千年,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诚然,制度的设计是完好的,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华夏社会而言,要想实现高效率的运转,便显得粗陋,而面对技术上的难题往往以人事作为补充。这就为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找到了历史舞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推行,使得所谓的朝代更替兴亡找到了理论基础。可惜,这种经义上的思想往往很难解决实际上的具体技术问题,这也是社会动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帝国极盛时期,凿空西域,北收匈奴。公元220年,东汉被曹魏取代。汉朝成为历史记忆。不言而喻,汉帝国的衰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地上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农业社会数千年。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六】

曹魏代汉,吴蜀分立。晋成一统,五胡乱华。魏晋南北,动乱不安。隋唐鼎盛,威赫四方。安史一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赵宋辽金。公元589年,隋朝完成统一,结束了将近长达四百年的动乱。好景不长,在这种局面下,也发生了权力集团的内部斗争。不管权利的转移结果如果。建立在以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以更加明确分工的三省六部制为框架是大体不变的。而且,在此时期还创立了科举制,在这样的制度下引进新生的社会力量,加之高度自信包容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之繁荣昌盛,自不必言。但在大历史之下无不证明,在农村社会的制度组织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社会必然会导致内部的动荡,引发人事因素的不稳。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就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公元907年,朱温篡唐。

防范于人事,维持以体制。历代无不如此来维护统治。有鉴于此,藩镇割据成了宋代的大忌。宋代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科举制的规模和经济的繁盛。若以此而言,则是前所未有。可为何如此国力不振?此中有诸多因素,若是就以技术方面而言,可见在补给,调动兵员,后勤方面远远不如半汉化民族的实力。王安石新法改革正是解决这技术难题的方法,然而最后还是失败。若是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可暂时弥补缺陷。可天不逢时,来自欧亚大陆大草原史无前例的大征服入主了华夏大地。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七】

历时俩月,终于读完了。很多东西读的半懂不懂,书到用时方恨少,书读的少,看大家写的东西就颇吃力!中间实在读不下去,就掺杂读些不吃力的,算是一种变相偷懒吧!

吕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皆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剪裁记录,对于一些集体认识有偏颇的公断,亦在合理推断的基础上予以指出。读来颇受启示!

吕先生是史学界公认的读书最多的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同人传为美谈。《中国大历史》初版于1923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该书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形之外,尤其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诸如“近代的蒙回藏”、“近代的西南诸族”、“近代的后印度半岛”、“中西交涉的初期”、“藩属的丧失”、“俄蒙英藏的交涉”等内容,都有专门的章节加以叙述。

这些与现代中国休戚相关的问题,多为后来通史著作所缺失。书中包含的大量的知识原点,许多涉及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

反省中国历史作文【八】

过去的历史虽不可能重新来过,却可以通过尚存的元素、历代史家的评说解读、滚滚后浪推前浪的深深积淀,启发后世之人。今人置身于自然天地之间、历史长河之流,辨识,理解,思考,终可体味渺小与伟大、积极与消极、扎根与流浪、坚持与放弃的奥妙,蕴藏在“殊途同归”与“过程无可比拟”两种价值理念背后的追求差别。尔后懂得漫漫长路上下求索间,把眼界放得更宽敞,把胸怀放得更宽大,放下身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积极当下,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用今天去绘就明天的光彩。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尢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

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