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仅仅十分钟的路程构成了我生活的两点一线,每天来回其间,风雨无阻。这天晚上由于下课后在学校待得久了一些,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拖着一身疲惫的我一下子倒在床上,不多久便昏昏沉沉地谁去。不知过了多久,楼上一阵悦耳的.歌声将和周公对弈的我拉了回来。我正要发作时,却不禁被那歌词所打动,静静地聆听着。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一路上少不了失意和嘲笑……”
我顿时睡意全无,大脑像放映机一般将过去的画面一帧一帧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依稀看到小学时那个梦想充沛的我,终日描绘自己的宏伟蓝图;七年级刚踏进中学校门那个满怀雄心壮志的我,面对朱红色的教学楼心中暗下决心;八年级那个在一次次失败中越战越勇奋力拼搏的我……一幅幅画面像一张张通牒,提醒我那些曾为梦想努力过的艰辛的过去。我重新燃起斗志将疲倦驱散得一干二净。我重新坐下来,拿出习题,一遍遍斟酌一遍遍计算……楼上的歌声好像春风一般驱散我周身的寒冷和疲乏。
不知过了多久,钟声在宁静的黑夜中“叮咚”地响了起来。楼上的歌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止,我睁着猩红的双眼依然在和最后一道题斗智斗勇。终于在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放下了笔。
从那以后,每当我消极怠工倍受打击时,这首歌的旋律总是在心中一遍遍响起。在这个被试卷和成绩紧紧缠绕的灰色初三,它就像一抹清新的绿,让我看到了些许希望。
歌声不曾停止,梦想不曾淡去,脚步不曾停下……
——题记
当我还沉浸在初中,以仰望的姿势望着高中生时,自己的高中生活却已走过了许久。时间轰轰烈烈的与我擦肩而过,它的流失犹如随着季节变更而飘落的叶子,轻的没有声音。
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开始喜欢站在融有阳光的树影下,在那罅隙间,踩着叶片,那破碎声会让我回到过去。怀念初中,怀念那一半纯白,一半阴暗的日子。怀念我们可以张扬的在大街上唱《双截棍》,可以在球场上大把大把的流着汗,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人来疯的大叫,可以在操场上坐一整天,让阳光把我们的影子和笑声拉长。我们一起哭过,笑过,流泪过,骨子里流淌着叛逆的血液,我们聒噪,但也会莫名其妙的安静下来。三年围城式的生活,我们习惯了在课堂上偷偷看《火影忍者》;习惯了在回家的路上飙车;习惯了躲在房间里与同学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而如今,我们已站在”初中”的城外,只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过去,成长,现在。我无力正视每一个过程。
每个人就像一棵青色的蔓藤,疯长着——在阳光下,带着思念。可那些思念所堆积后,就如比萨斜塔一样垂钓起思念者的心。尽管如此,可我仍希望自己内心深处有一大堆思念,因为在离开后,我不会期待再见。
有几次在街上碰到初中同学,我会很高兴,可又不知说什么,只是笑,笑后就会互相简单寒暄后离去,以往的亲切已荡然无存,痛苦?无奈?是谁变了,那些曾经捏着“Onetothree,threetoone”的友谊的我们不应只是这种邂逅;那些本以为可以念念不忘的.人怎么可以在念念不忘中变的无声无息了呢?
枯黄的落叶又开始铺满大地,站在上面踩出的”唰唰”声,我似乎听见了时间走过的声音。本踩在同一片落叶上的我们已经分离了。让我换种方式再度回首。
第一秒,停住脚步,双手插戴。阳光笑的很放肆。
第二秒,叶子崩裂发出声响。头顶飞过许多大鸟。
第三秒,回头远望。他们还在原来的地方笑着,闹着。
第四秒,大鸟飞远,恍然大悟。离开的仅仅只是我……
谁能告诉我书中拿着水晶球的女巫在哪里,谁能告诉我时间怎么偷……
我经常和晓冬一起玩,有一天,她得知作文杂志上的作文都是别的学生投稿的,而且还可以得稿费,很想写一篇投稿。见她那么坚持,我就答应陪她一起投稿,并要求和她比赛。我们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打稿、修改,便自信满满地把作文寄往出版社,第一场比赛就这么开始了。
后来我在一本作文杂志上看到了晓冬的作文,不过,是在一个叫做“给作文看病”的栏目里,我拿着那本作文杂志去找她,嘲笑地说:“嘿嘿,你看!
比赛结果知道了吧,我的'作文没选上,表示我的作文是一般的,但你的作文是有病的,一般的和有病的,谁厉害?”她不开心了,但还是倔强地说:“你别骄傲,我的作文是‘有病’,不过出版社的叔叔阿姨有给我的作文‘治病’,给我找缺点,一旦我克服了这些缺点,一定能比你厉害!
”听她这么说,我“切”了一声就走了。
然后我们又发起了第二场比赛,这次她的确克服了缺点,不再“有病”了,我们的作文都没有被选上,我还是“切”了一声,走了,去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而她是抱着那本作文杂志看,想要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
紧接着就是第三场比赛,结果还是一样,都没被选上,我一直在埋怨出版社的人没眼光,而她则是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家长或老师指点,然后自己修改。第四场比赛,结果发生变动,她作文中的一段话
被登上了“精彩段落”的栏目,我不理会,心里一直认为自己会被选上的,而她似乎还不满意这个结果,拿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好作文对比,找出不足之处,加以修改。第五场……第六场……
不知是第几场了,她的作文被选上了,而我则一直是默默无闻,我不服气,要求再比一场,她欣然答应了。那场比赛结束,我终于服输,她的作文被作文杂志评上了“好文欣赏”的栏目。我突然想起她曾经说的那句话:“一旦我克服了这些缺点,一定能比你厉害!
”没错,她的确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比我厉害,但这些都不是白得来的,她到处找书看,到处请教别人,到处拿别人的好作文和自己的作文对比……这些就是她胜利的原因。
她这种不怕失败,勇敢向前的精神令我敬佩。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泡脚。当奶奶用毛巾擦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奶奶的大脚趾的指甲,一个长一个短。我很疑惑,于是问奶奶这时什么回事,奶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兰兰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生活在五十年代。那时候的条件非常艰苦,早餐基本上都不吃,上学时经常饿得吐酸水。兰兰的家里非常贫穷,为了维持生活,十岁的兰兰一放学就要回家干很多事情:生火、做饭、洗衣服、放牛……
“有一天,兰兰在草坡上放牛。牛正在慢悠悠地吃着草,兰兰就站在牛的前面看书。这时,牛想换个地方吃草,就往前罗伊着。兰兰看书看得太痴迷了,没有及时闪,牛一脚踩到脚上时,她还舍不得放下手中心爱的书。兰兰只有十岁,不足,不了解放牛的事情。她呆若木鸡地看着牛,只知道嚎啕大哭。直到兰兰的哭声惊动了在田间干活的大人们,大人们才把牛赶走。而那时候,兰兰脚的大拇指已经断裂了。
“大拇指被牛给踩断了。擦药的时候,兰兰一直忍着哭,一声不吭地看着书。
“后来,兰兰的生活虽然每天很辛苦,要忙很多事情,但是兰兰还是很刻苦地学习,因为她心里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可能走向社会,出人头地,才不会继续过着这样贫困艰辛的生活。”
讲到这里,奶奶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那个兰兰就是我。兰兰没有好的条件,但是学习刻苦努力,终于走出了农村,成为了一名医生,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没有再受苦了。”
听了奶奶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由得想到:“我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兰兰的好多了,根本用不着放牛。但是,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呀!”
她往着窗外,回想到了过去:小时候,自己是多么幸福,特别是一到生日,爸爸妈妈就会买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全家人围着餐桌唱着动听的生日歌,场面多么欢乐,烛光多么温馨。”可就因为一年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幸福。本来,她是多么的天真、快乐,可如今她变得孤僻、冷漠,每天都悲痛欲绝、以泪洗面,还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当孤儿院里的其他小朋友来找她玩时,她都会把门狠命一关,怒吼道:“走开,我和你们不一样,谁允许你们进来了。”尽管这样,其他小朋友还是很喜欢来找她,因为在他们乐观的心目中,莉莉还是那样的天真、快乐,可如今对莉莉来说:“幸福没了,温暖没了,什么都没了,整个世界仿佛就像是个孤儿院。而且她对生活也绝望了。她正想着。”闪电把她的背影投在墙壁上,周围都寂静无声,暴风雨仿佛在倾听她的哭诉。突然,她感觉自己的眼泪流成了河,把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包莉莉眨了眨眼睛,发现,时光已倒流,自己回到了家里,此时正是她的.生日,而且她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就这样,包莉莉重温了欢乐,回到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包莉莉还在快乐中时,周围的事物、包括爸爸妈妈都在一点点消失,他们说:“莉莉,虽然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但感情却是真实的,要永远坚强快乐的活下去。说完,周围的一切都瞬间消失了。
包莉莉突然醒了,她发现这只是一场“真实的梦”,再看看窗外:阳光明媚,树阴好像比以前更绿了,好像是爸爸妈妈在说:“孩子,不要因为过去的悲剧而自我封闭,要永远坚强快乐的活下去。”于是,包莉莉在旁边的许愿树上又放了一纸牵纸鹤,上面写着:“我要永远快乐。”她终于肯走出房间,和院长、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去了。
你还好吧、你已有好久不在展现自己。你究竟是怎么了?是病了吗?
你在中山时,还有过辉煌的历史,你曾经是一个出色、活泼开朗、可爱的`女孩。在别人的眼中,你是那么的优秀,成绩也名列前茅。可你如今却不是这样了。你开始内向,成绩也不在名列前茅,慢慢的变得不好甚至很差,但你虽然担心,可还是仍旧那么的懒散散漫,虽然你想努力但却没有动力,三番两次列的时间表你都不能按照去做。我知道,你恨透了这样的你,可你无能为力,从现在在开始动起来吧,趁现在还是小学,做回自己,不要做别人看你的眼光的傀儡,而去做一个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努力的好女孩,不要去讨好别人对你的眼光,要让他们主动对你看好,对你刮目相看,但你要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你就得做出比别人的努力更多,要比别人出色、与众不同。不要去浪费时间,把握每分每秒,一刻都不要让它流失,让那之前的你回来吧!努力奋斗吧,内心深处的你赶紧回来,趁还有爬起来的机会,把握机会重新站起来抬头挺胸立正向前走。你的路还很长,不能退缩,要无所畏惧,相信吧,战胜自己。加油,加油,你是最厉害的!
让自己对自己也刮目相看,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祝:
早日成功马到功成做回自己
真实世界的另一个你:xxx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